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是众所周知的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想批评家。但饶毅不是让大多数人讨厌,而是一位让人想念的社会思想批评家。饶毅的批评具有很好的品质。这一品质可以简括为:科学精神充盈。
饶毅批评之充盈的科学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饶毅的批评是基于事实的,而绝不是无中生有的。
其次,饶毅的批评是基于事实真相的,而不是以讹传讹或以讹批讹的。
第三,饶毅的批评是讲逻辑的,既讲形式逻辑,也讲辩证逻辑。在讲形式逻辑方面,饶毅除了力求批评的前提真实可靠,还力求评判标准一致,不前后矛盾等等。饶毅的批评讲辩证逻辑,表现在对人对事一分为二,有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同情的理解”。比如饶毅对屠呦呦的推崇性研究中包含批评,但他的批评是辩证的批评。
第四,饶毅的批评是就事论事的,不得不涉及到人时,也绝不进行人身攻击。饶毅对年纪大的批评对象,用语委婉,含蓄,分寸感极强,在美国文化中浸润了数十年的尖锐的饶毅,这时显得很东方,很中国。
第五,饶毅的批评很激情很有感染力,但给人的感觉是不情绪化、不偏激。饶毅是科学家,且是属于马克思那种类型的科学家——为了建设的目的,而对社会问题进行激情批判,是为了立而破。像我们这样搞文科的人容易偏激。对搞文科的,偏激不一定都是坏事情。托尔斯泰有个兄弟想成为作家,他问托尔斯泰:“我想成为一个作家,你觉得是否可能呢?”托尔斯泰回答道:“你具备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的全部优点,但你缺乏作家的必备缺点,那就是偏激!”而作为自然科学家,情绪化与偏激是致命缺陷。搞文科的人说话容易夸大,有时为了自己的论点而生造论据或故意张冠李戴(你看看《韩非子》中有多少论据是生造或故意张冠李戴的)。对文科人士,说话夸大是缺点而绝非优点(文艺创作用夸张是另外一回事),生造论据或故意张冠李戴的性质更是恶劣。但如果一位自然科学家有这些毛病,那就糟了。
第六,饶毅的批评精神的核心,是与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为敌,而不是攻击个人。
第七,饶毅的批评不献媚,不太监,甚而至于不惜牺牲巨大的个人利益(如宣布弃选院士)。
以上种种特点,使饶毅的批评具有了大气象。
鉴于饶毅的批评具有以上的科学精神与担当意识,我一向认为,饶毅是当代知识界少有的,卓越的,身兼科学家、思想家双重身份的社会批评家,其身上颇具鲁迅风,绝无泼妇骂街式的习气。饶毅很可能成为进入当代思想史(至少是当代科技管理思想史)的一位人物。我年龄比饶毅大,却早就是饶毅的粉丝。几年前,我曾把饶毅的文章,放到我负责命制的深圳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统考语文试题中去,目的就是为了想宣传饶毅之精神。
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