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024):“感叹号是最肤浅的标点符号,李白杜甫苏轼都不用这个”》
     阅读次数:237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024):“感叹号是最肤浅的标点符号,李白杜甫苏轼都不用这个”

2018-5-20 13:3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少堂志林(1024):“感叹号是最肤浅的标点符号,李白杜甫苏轼都不用这个”


原题:课堂革命 • 福田表达 | 程少堂:感叹号是最肤浅的标点符号,李白杜甫都不用

原创: 名师说 深圳福田教育研究 昨天



课堂革命,福田表达!昨天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教育界同行齐聚福田区,参加“课堂革命 • 福田表达 | 深圳福田课堂变革新生态‘每月一周、每场千人’全国展示活动(中学语文专场)”。福田区的中学语文名师、校长和教研员们联袂国内教育大咖,为大家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中学语文课和报告。小编为大家一一呈现,精彩不容错过!



 


“本来两年前我已经封山了,但今天又开封了,为胡立根老师开封了。”程少堂老师以极其幽默的话语成功引起全场的关注,打开了《在蔑视抒情的时代学会抒情——作文抒情之指导》一课。这不仅是今天观摩课的最后一课,也是程少堂老师任职深圳市语文教研员时在深圳教坛的最后一课。

 

程少堂老师花了30年时间创立了语文味教学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学、文章、文化这几个角度进行教学。跟传统的客观性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这是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抒情性教学法。程少堂老师说,今天是一个“抒物”的时代,是一个红尘滚滚缺少诗意的时代,因此在这堂课上,他要教同学们如何写抒情文章。


1.jpg
 

 

01. 

写抒情文段时,标点的表情要去火气(语言)

程少堂老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哪个标点符号最抒情?


同学们的回答有省略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程少堂说,感叹号是他最讨厌的标点符号,没有之一。他还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来表达他对感叹号的“不满”,让同学们忍俊不禁。


他给同学们带来五个关于标点符号的要点:


1.现代汉语的标点是活的不是死的;

2.标点也是修辞;

3.句号可能是感情最浓、最抒情的标点符号,感叹号可能是感情内涵最肤浅的标点符号;

4.根据语法需要用感叹号的地方,要特别慎重地决定是否用感叹号;

5.文章中感叹号使用的数量和作者智商成反比,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从来不用感叹号。

 

程老师幽默补充道,当然李白杜甫苏轼什么标点也不用。

最妙的是,他对同学们说:“你们长大了肯定要谈恋爱的,谁给你写情书感叹号最多的,感情一般是假的,要挑用句号多的,如果是感叹号用的多,就把它筛选掉,不要看。”幽默的话语在课堂中出现,使得现场师生掌声笑声不断。


2.jpg



 

02

写抒情文段时,用好虚词让文字圆活连贯(文章)


问:“侍宦至将相,富贵归乡里。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这是欧阳修为当时的宰相所写的《昼锦堂记》开头的句子,在送去的半路还追回来加了虚词,“侍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乡里”,分别加了一个“而”,哪个同学说说看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加了一个“而”,显得过程更加艰难,“侍宦而至将相”感觉经历很久,“侍宦至将相”像官二代,而“侍宦而至将相”好像有一个奋斗的过程。


除了欧阳修的例子,程少堂老师紧接着还引用了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等文段中的虚词使用,并且讲到自己父亲去世时心里的想法,讲述虚词是如何真正地表达人的内心活动。


他说,在虚词的使用上,鲁迅先生是用得最好的,建议同学们多看看鲁迅的作品。他让同学们要从虚词的角度去修饰文章,而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号和问号。恰到好处的幽默,让观众直呼课堂太有趣。

 

03

写抒情文段时,最激情处(实)宜宕开写景(虚)(文学)


程少堂老师提到,写抒情文段时,借用宗白华的文章《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程少堂老师举了多个例子,比如张学良面对深爱多年的女人死亡时,只说了“她死了”三个字;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借景抒情;还有鲁迅的《祝福》和《故乡》,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些例子中,作者都是借用景物,表达了非常浓厚的抒情之意。

 


04

写抒情文段时,文笔要松静柔和慢(文化)


程少堂老师将抒情和太极拳文化联系起来,“在激情强烈的时候写抒情文字,我们很容易快节奏,但是深层的抒情、强烈的感情往往要通过慢节奏的文字来体现,这样显得更能打动人。”


他将太极拳和八段锦原理引申出来,引用汪曾淇《受戒》的片段,引导同学们体会其中的慢节奏以及浓烈的情感。他说,柔中带刚,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在写作时,要想像打太极拳、八段锦一样做到松、静、柔、和、慢。


最后,程少堂老师放了开场时“家门口的槐树”的照片,并附上他给仍健在的85岁老母亲写的追悼词摘要。他说,这是母亲要求的。他写了家门口的槐树,以此为剪影歌颂母亲。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个人校对)

(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研究员,深圳市语文教研员)




堂按: 这个报道是个语文半内行人写的,因此有不少错误。像张学良的例子,我是作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例子来讲的,不是作为写景抒情的例子,因为张学良这句话并非写景,而是最亲爱的人赵一荻去世之时他腹中有许多话要说,许多情要诉,但他只说了“她死了”这三个字,震撼人心。这个我没有改。报道原文说,和传统的客观性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语文味教学法是一种“主观性的抒情性教学法”。这里的“主观性”说法不准确。应该改为:“跟传统的客观性教学法不同的是,语文味教学法是追求主客观统一的抒情性教学法。”这一点,我在转发这个报道时已作了更正。


因为传统教学法是客观性教学法,因此就很容易把语文味教学法说成是主观性教学法。说语文味教学法是主观性教学法,轻点说只对了一半,重一点说完全错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主办“程少堂教改探索”专题,全文转载的我的重要论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一文中,我重点论述了语文教学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客观性教学,第二世界是主观性教学,第三世界是主客观统一的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因此,准确的科学的说法是,语文味教学法是主张主客观统一的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一书也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教学法强调要把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作为教学资源,强调把这种主体性教学资源与课本上客观性的教学内容二者“打碎”并有机糅合熔铸,创造出一种具有既来自于课文主题,但又大于甚至高于课文主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生命共同体——新的教学主题,使之成为新的教学内容这是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核心思想与灵魂。因此,语文味教学法绝不是纯主观性的教学法而是追求主客观有机统一的教学法并非不顾课文内容而天马行空专门教学主体性的生命体验(百度语文味教学法词条也是根据以上我的论著阐述的,地址链接:语文味教学法_百度百科

我后来把语文味教学理论强调的这种主客观统一的特点,概括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语文纠缠。(相关文章地址链接:《  少堂志林(905):语文味理论之“语文纠缠”概念诞生记》)


把语文味教学法归结于主客观统一的教学法有重要意义。这里表面看虽然只有几个字的细微差别(“主观性”与“主客观统一”),但实际上有重大差别。如果理论功底稍微差点,我当初建构语文味教学法的重要论文,很可能不加深思地把语文味教学不费力地归结为主观性教学。这样归结很方便,也和传统教学法的客观性相对应。那样的话,建立的语文味理论体系既不能准确概括和反映语文味教学的真理性和本质特点,有明显的大偏颇、大漏洞与大后患,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也不好,将直接影响语文味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因此,把语文味教学法归结为主客观统一的教学法而不是主观性教学法,可以说是本人酷爱哲学养成的相当的哲学功底、数十年学术研究积累的比较丰富的学术智慧和科学的学问方法在起作用。


但整个看来,这个报道的大体意思是不错的。我转发时做了个别文字订正。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微信公众号报道中的照片不能复制到其他网站正常使用,因此我只能换了这几张照片。

这堂课是我学习八段锦、太极拳的副产品。

我的语文味公开课和一般老师的课包括其他名师的课不同,我的课有独特的教学主题,且教学主题比较博大精深,我又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地扯,课的信息量很大,教学语言随性自然睿智又幽默,对我的课的报道和评论,只有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成员写的我完全满意,语文味工作室成员写的我的公开课评论报道,基本上每篇都好,有的写得很精彩——不是因为表扬多(像今天报道这也都是表扬),而是因为工作室成员理解语文味,理解我。


我讲我的课,别人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干我事,不会影响我。我过去不受这些影响,如今临近退休,当然更不会受这些影响。


京剧有“角保戏”和“戏保角”之说。前者指剧本和戏一般,但演员是名角,因此保了这个戏的底线质量。后者指好戏提升演员声望。

名师课有两种——名师上的课和名师上的名课。

福田这次活动名师课也有这两种——人(名气)保课,课保人;名师上的课和名师上的名课。


第一天的课我没有听,第二天印象如此。


2018/05/20 



最后更新[2018-5-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