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老故事】程少堂:2002年《深圳特区报》“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放》
     阅读次数:134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故事】程少堂:2002年《深圳特区报》“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放

 2018-6-28 09:3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老故事】


2002年《深圳特区报》“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放


(堂按:以下这些文章都搜集在2006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程少堂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


《深圳特区报》从2002年4月20日起,在每周一期的《教育园地》专版,开展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这个大讨论用了《深圳特区报》教育专版4期的大部分版面,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在深圳教育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深圳教育界许多人知道这个大讨论,也知道我参加了这个大讨论,但直到2006年《程少堂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出版前,知道这次大讨论是由刚到深圳工作不久的我一手策划、操盘的人不多。现任深圳实验学校校长衷敬高先生,当时任深圳市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校长。衷敬高校长是语文教师出身,和我较熟悉。一次我在翠园中学听课,课后和衷敬高校长聊天聊到《深圳特区报》的教学流派大讨论,衷校长说,这个讨论影响很大。我说这个讨论是我策划操作的。衷校长当时的神情是吃了一惊,道,是你搞的吗?我说是。衷校长盯着我,看了我半天。


现在,该知道我当时的野心、雄心了罢。


过了不惑之年,我不当大学教授,又通过招聘考试到深圳来做个小小教研员(众所周知教研员不是官员,而我一向认为,教研员的“员”,不是司令员的“员”,是和守门员、快递员的“员”一样的“员”,但干好了就不平凡),就是为干一件大事而来。不然我在大学再熬几年做个正教授,可以享清福,何必来深圳又搞语文味理论研究又顶着压力坚持讲全市性语文味公开课,折腾受这些苦。这些苦主要还不是干事情的苦,而是干事时,虽然得到过有的领导的支持,但更多的是还要面对不会干事只会搞事的一些小人的嫉妒、打压与遏制。


在语文味从不是一个学问,到经过漫长的数十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终于理论化体系化成为一门学问的今天,在语文味教学理念、语文味教学流派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已然燎原的今天,我们重温这些故事,能不“回头一顾百媚生”吗?)






 




2002年《深圳特区报》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放





(一)深圳要有自已的教学流派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之一

 

 

什么是教学流派?我认为,教学流派是指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方面的派别。


可以肯定,深圳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英语教育、艺术教育等等。但也可以肯定,目前,深圳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什么是教学流派?我认为,教学流派是指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方面的派别。中国是世界上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从孔子以来的教育家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开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宝贵的教育思想,也形成了影响很大的教学流派。纵览中国教育通史,我国历史上大致存在着如下几种类型的教学流派。(一)情感派。由最早的教学艺术大师孔子所创立。这一教学流派除了对教学事业充满着爱、对学生充满着爱之外,还有两大特色,即把教学的“严”与“宽”结合得非常巧妙,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得很完美。(二)诱发派。这种流派为孟子所创立。孟子继承了孔子教学中和谐、宽松的思想和艺术,这一点不同于同时代的荀子所继承的孔子教学中严格的思想和艺术。孟子认为教学不是灌输或注入,而是“诱发”,就是把儿童身上本有的潜伏着的“善”诱发出来,发展起来。教学应当像射箭那样,把弓拉满,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但最终还是学生主动地把“善”发展出来。(三)矫正派。这—流派为荀子所创。其主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严”包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谨治学等。这种流派的哲学基础是人性本恶论。由于人性本恶,所以要严格施教。而教学就是对学生身上恶的东西进行矫正,使其变善。由于教学主要是矫正的艺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玄想派。主要由理学教育家所创立,例如朱熹、王守仁。这一流派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但表现在教育上却有积极合理的一面,即对教学进行深入地思考,靠玄学的思辩,悟出了许多教学的真谛,并把这种思想方法教给学生,用以教学。这一流派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用心(即脑)去想,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解、有所得。由于强调了“心”的作用,所以这种教学流派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五)讲会派。讲会是北宋到清代书院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做法是大家会集在一起,共同讲辩,共同亲证讲学的心得。学术上有共同发明者互相证明,不同观点者互相辩难。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发展了论辩的能力。以上几大教学流派,都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现当代教育史上一些著名教学流派,在尊师爱生的教学关系、敬业乐道的教学精神、启发式教学艺术、情感与理智结合的教学思想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些流派风格的影响。


但非常可惜的是,深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流派。这当然有比较复杂的原因。就客观原因说,深圳建市不过20余年,文化积淀还不丰厚。就主观原因说,我们追求教学流派的意识不强。但是,对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来说,再不呼唤与追求有深圳特色的教学流派,是难以向后人交待的。


应该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经具备了产生有深圳特色的教学流派的基本条件。首先,改革开放为深圳诞生自己的教学流派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其次,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创新性以及独特的地缘与人缘优势,使深圳教学流派的诞生成为可能。再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已经整合成有望出教学大师的队伍,而出大师是出教师流派的前提。


深圳教学流派如何才能产生呢?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大教学创新的力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首先,要从教学民主上创新。当今任何一种教学流派的诞生,都与教学民主息息相关。在中国历史上的教学流派中,有许多是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尊爱与和谐的,但是,还远远谈不上民主。整个封建社会的教学,从总的精神上来说,体现了严格甚至严酷的精神,对学生的民主是谈不上的。建国以后,这方面有很大改进,但仍有很大不足。而当今任何—个有影响的教学流派的诞生与发展,都必须体现现代教学民主的思想。其次,要从教学科学化上创新。如果说,历史上的教学流派主要是在经验基础上积累、形成和发展的话,那么,当代教学流派则在结合经验的同时,更主要依靠教育科学的发展成果而形成和发展。因此,当代凡是大师级的教学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大都是教学改革实验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实验研究。第三,要从教学手段现代化上创新。这一点深圳具有独特优势。毫无疑问,深圳教学流派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第四,要从教学观念上创新。其他任何创新都取决于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只有教学观念的创新,才能创建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流派。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观念。人才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学目的,而目的又是教学流派创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在新的人才观念的指导下,才能创立新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流派。(2)大教学观念,即教学不再只是师生间的事,也不是学校内的事,而是全学校、全社会的事。各学科内部也是相互联系、渗透和结合的,而不是封闭的。总之,现代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必须树立大教学观,才能形成流派。(3)效率观念。历史上的教学以苦学、甚至死学为特征,强调高“投入”,鼓励“头悬梁,锥刺股”,以取得学习成就。这虽然有可取的一面,但与现代效率观念相悖。当代教学强调教学的最优化,即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低“投入”下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是现代教学流派的特点之一,深圳流派的教学应具备这种观念。(4)改革观念。当今的教学处在不断变革的动态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变革,新的教学模式和流派不断涌现,新的教学艺术之花不断开放。因此,不断改革,是当今教学的新观念之一。所以当今的优秀教师大都是改革派,是改革的先锋。

如果在上述四个方面,我们深圳市的教师队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并能产生教学大师式的人物,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深圳自己的教学流派。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相信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20日)

 

 

(二)教学大师是创教学流派的前提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之二

 

 

 

提出和讨论深圳教学流派问题,是塑造、提升和弘扬深圳精神的具体体现。我认为,出教学大师是出教学流派的前提。

 

一、我心目中的教学大师


所谓教学大师,是指在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一流教师。教学大师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科学而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应该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三要素。教学大师一定是在这方面有科学而独特的见解的。(2)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修养。(3)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或实验课题(在所谓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课题泛滥成灾的今天,这个课题不一定要立项)。教学大师一定是理论型的实干家或实干型的理论家,坐而论道是成不了教学大师的。(4)在本学科领域有全国性影响,有一大批追随者。(5)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格。大师从不自认为是“大师”、“权威”,更不会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二、深圳是最容易出又最不容易出教学大师的地方


关于深圳出教学大师的优越条件,此处不赘。但为什么又说深圳最不容易出教学大师呢?原因主要有二:(1)多元的教育文化格局不容易整合;(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文人相轻”现象严重,不容易树起旗帜性人物,因此有“大师相”的优秀教师的独特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容易得到认同。而如果说有旗帜性人物(即大师)是出教学流派的关键,那么认同旗帜性人物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是出教学大师的关键。

 

三、深圳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教学大师

经过八年、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深圳肯定会出现教学大师级人物。不过,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性,有三个前提:(1)深圳教学界要有打出自己旗号的勇气。这种勇气并不是来自于标新立异,而是来自于深厚的理论底蕴;提出的理念能集优秀的理论与实践之大成。(2)要爱护、宣传自己的“准大师”或未来的大师。一个没有自己的教学大师的现代化都市是可悲的,但一个有了自己的教学大师或准大师人物但却不知道爱护的现代化都市则更可悲。(3)有志向的优秀教师要经得住现代化都市的种种诱惑,要把教学工作当成学问来研究,要有“今天我以深圳为荣,明天深圳以我为荣”的雄心壮志。若此,深圳出现有全国影响的教学大师、教学流派则指日可待矣。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27日)

 

 

(三) 呼唤流派:深圳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座谈会纪要)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大讨论回顾之三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在本报发表后,在我市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为把对这一问题的研讨引向深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和《深圳特区报》教育版日前联合召开了“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座谈会。座谈会由市教研室主任陈世友主持,我市中小学各学科在职特级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代表、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以及各区教研室负责人和教研员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教育局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是会议发言摘要:


潘世祥(宝安区教研中心主任、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在深圳教育经过20多年发展后的今天,提出和思考深圳教育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表明深圳教育界对深圳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可不可以有跨越式的发展,流派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努力追求和创建深圳自己的教学流派,是创造与一流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和先导性,为深圳诞生自己的教学流派奠定了基本的客观条件。而要早日催生深圳教学流派,首先应把创流派提到议事日程,其次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再次要提倡多读书,提倡坐冷板凳的精神,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刘人云(市中语学科带头人、翠园中学副校长):《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是深圳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标志着深圳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文章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深圳要在教育文化方面也成为“窗口”和“样板”,必须生长出自己的教学流派及大师。从教师内部来说,必须遵循(成为)研究者——(形成)教学流派——(推出)教学大师这一发展道路。


沈传忠(罗湖区教研中心主任):市教育局领导这一号召是树起了一面旗帜,还需要一大批有志之士勤劳苦干,并形成合力。深圳还是有大师级人物的,只是我们没有响亮地推出、宣传,甚至连扶持也不够。不能让其自生自灭。深圳要推出自己的大师,不能浮躁,既要轰轰烈烈,又要扎扎实实,但这是一个艰苦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寄希望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


龙光荣(宝安高级中学校长、英语特级教师):深圳确实需要自己的教学流派。流派是教育理念先进、底蕴深厚、成果显著的标志。提出流派问题是深圳教育改革向高品位、深层次发展的标志,也是深圳教学改革向理智性、开放性推进的标志。在教育界提倡“百花齐放”有利有弊,利则可能出几朵名贵之花,弊则有可能五花八门、一盘散沙,而流派则是向理智性发展的结果。如何创流派呢?主要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强创流派的意识;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的支持、宽容;三是同行之间的相互支持;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无论什么流派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大师产生于课堂,学生追随老师,则名师易产生。


郑明江(南山区教研室副主任):读唐局长的文章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新一届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敏锐感。只要了解内地教育发达地区对深圳教育的印象,知道教育发达地区是多么看不起深圳教育,就知道“深圳要不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是用不着讨论的问题。提出教学流派问题,正是抓住了深圳教育的要害,也是深圳教育尽快上层次、尽快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关键。流派的形成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把散兵游勇凝成团,铸造成型,最终形成大师、流派。流派应有跨学科跨学段的大流派,但首先应该出现学科大师、流派。


熊开明(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深圳要诞生自己的教学流派,一要有思想,有体系,有名师,有机制,二要倡导教研民主,三要抓教研课题,四要重视系列讲课、说课、评课活动,同时要加强内外交流,建设阵地。


陈继英(教院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我市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对我市研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流派颇有启发。这种启发是,教学流派的形成需要一些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语文味”的课题,是我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该课题所以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与程先生对语文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个课题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最本质的问题,所以全市许多有实力语文教师参与其中。由此可见,要形成我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流派,还需要更多一些的领军人物。提出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体现出深圳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远见卓识和高屋建瓴。


冯跃峰(市高级中学数学特级教师):讨论深圳教学流派问题必将对深圳教育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为深圳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有志之士激励了斗志,为深圳教育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吹响了号角。流派不是技巧的翻新,不是理念的模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建议把培植深圳教学流派工作纳入市教育局工作规划,有关报刊设专刊、专栏讨论,定期召开讨论会专题交流研究。


程少堂(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我认为,提出和研讨深圳教学流派问题,是提倡深圳教育要有自己特色的逻辑发展,同时也的确是深圳市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讨论的意义将变得日益明显、深远。可以预言,这次讨论很可能要在深圳当代教育史上留下一笔。也可以断言,深圳教学流派产生之日,就是深圳教育真正走向全国之时。深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流派,除了以上各位的意见之外,我认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英雄要过美人关,流派要过考试关”。深圳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流派不能怪应试教育,因为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全国各地诞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学流派。真正被世人所承认的教学流派,大都不怕考试,在中国更是如此,而且必须如此。(2)深圳教学流派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内地教学流派的移植,而是应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即吸收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品格。(3)“道”和“术”的统一。“道”即教育教学理念,“术”即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的教学大师既重视研究“术”,又重视研究“道”,在重视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更重视“道”方面的创新。毫无疑问,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主要是在“道”方面的创新。没有创新的“道”,也就没有创新的教学流派。对“大师”而言,“大道无术”。过分缠绵于“术”,就会显得匠气、小气。(4)教研员的胸怀。教研员自身能成为大师那自然是好事,但大师更多诞生于第一线,因此,教研员要识才、爱才、用才、护才。人都是有缺点的,连毛泽东、鲁迅等伟人也概莫能外。有才华的教师也大都是有个性同时也有缺点的教师,他们身上常常出现“峰高谷深”的现象。教研员护才不是护短,而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同时要避免把个性尤其是所谓人际关系与品德混为一谈(鲁迅人际关系也是不大好的),要敢于把有才华、有个性的教师推出去。


陈世友(市教研室主任):出流派需要一个氛围。流派自然形成难度较大,有一个规划,有一个机制,则有利于流派的早日诞生。我市“名师工程”建立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三级梯队,应该是一个有利于出名师出流派的梯队,关键是工作要落实。这次讨论会是深圳教育改革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的一次动员会。各区、市直中学可以召开一些类似会议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市教育局领导:今天这个会是舆论先行,首期名师正规聚会,为深圳教育寻梦。深圳未出现教学大师,不是没有,而是未被推出、整合。历史创造英雄,英雄也创造历史。我们要追求流派,但要避免形而上学,即刻意追求流派。要重视“道”即教学理念的创新,要研究深圳教学流派的共性。希望这样的, 讨论会今后能制度化。


李静敏(本报主任编辑):特区报教育版将一如既往支持深圳的教育事业,并为大家提供研究和讨论的园地。

 

                        (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7日)

 

 

附二:参加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的主要文章(存目)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之四

 

说明:由深圳市市教学研究室和《深圳特区报》联合发起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是2002年深圳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深圳特区报》“教育园地”连续6期展开讨论。《深圳教学研究》也辟专栏展开讨论。以下是参加讨论的主要文章目录:

①禹明:《宽 容·引 导——催生深圳自己的教学流派》,《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27日。

②王昶《见解·名家·流派》,《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7日。

③文建军:《树立自信走自己的路》,《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7日。

④孙春成:《流, 派形成的模式策略》,《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7日。

⑤黄建海:《教学流派从哪里来?》,《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18日。

⑥冯跃峰:《“教学流派”三想》,《深圳特区报》2002年5月18日。

⑦毕立刚:《对形成深圳教学流派的思考》,《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⑧傅益民:《我对“宝安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的一点看法》,《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⑨彭锻华:《在“形成宝安教育流派”研讨会上的发言要点》,《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⑩蒋坚城:《兼收并蓄形成深圳教学流派》,《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呼唤深圳“教学流派”宝安群英商讨良策》,《深圳特区报》2002年6月1日。

 潘世祥:《流派:深的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持》,《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程少堂:《教学流派简介》(上)、(下),《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20、27日。

 赵学华:《浅谈深圳教学流派》,《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21210.html 

最后更新[2018-6-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