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1046):再说“传奇”
——给《程少堂传》作者的第六封信
L老师:
写作辛苦!
2018年6月28日,我应邀参加了深圳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继英先生荣休会,会上我有个讲话,正请一位老师根据录像整理。原定给我讲话的时间是15分钟,我就没有用心思准备。昨天到会场才知道,省里的主宾因故不能到会 ,我就打算多讲一点。讲完,从反响看,蛮不错。
从今天开始,真的要在工作室暂停说话。说的多半是语文或与语文有关,有的看得很认真很仔细,有的可能对大家成为干扰。另外我有好多事情急着要做。以前多次说要暂停工作室说话和分享,但最长只坚持不到十天。
在暂停工作室说话和分享之前,给大家讲讲昨天陈继英先生荣休会的花絮——
昨天与会老师中有位龙岗小学女性体育名师,曾和陈继英在名师班同班,人很热情,台上照相和吃饭时几次热情和我聊天,说是我的粉丝。开始我很惊讶,问她你是体育老师怎么知道我?她说“我早知道程老师的传奇”。餐叙时她又过来敬酒,又说“我是程老师粉丝,早知道程老师的传奇”。这个体育老师反复用“传奇”说我,引发我对传奇一词的深入思考。
以前我在工作室讲过,语文专家、某语文刊物资深编辑、现一家作文刊物主编曾说:“程老师是中国语文界的一个传奇。”
我自己也认为我带点传奇色彩。
我以前没有深入思考传奇的内涵,只是凭语感去感觉它的意思,觉得大意是经历与影响不太平凡,且有故事性。
今天早上我第一次仔细琢磨一下传奇是什么意思。
在政治家中,毛泽东是传奇。他用28年(1921年-1949年),把改造、颠覆贫穷落后的中国这个当时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当时,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之间,看好蒋介石的人更多。
我是小人物。我想体育名师说的传奇,应该也是说,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光靠努力去追求我这样的学术理想和影响,风险较大,不太容易做到。
我在工作室也曾说过,我的一些具体学问方法可学,但我的学问整体不可学,不可复制。
说传奇,还与我的个性坚持有关。
像我这样的个性能坚持不变,不容易,要有数十年长期积累的实力与资本,以及强大的内心世界。因此性格方面一般也难以向我学习。
这也不完全是个性,还有人生追求的不同。
多年前,我批评某青年名师某种行为。名师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说了一句“谁有你那资本”,我就没再吭声。
我也并不能完全率性而为。比如我有些内心所蔑视的,有时我还要说很欣赏。
是人都会如此。
但像我这样挥洒个性的,周围很少了。这就传奇。
可能有人会说,程某人要是圆滑一点,不那么直,得到的会更多。
这个要看怎样讲。
有可能得到的会更多。
但那样得到的,不一定都是我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临近退休,回头一顾,虽不能说完全事事如愿(世界上哪有这完全如愿的人),但我觉得我想要追求和得到的 ,基本上都得到了,而且其中有一些是大大“胜意”的——不仅是我小时候完全不能梦想的,就是我20年前来深圳时,也完全没有过这种梦想。
老实说,我今天的人生正是我要追求的人生。我对我今天实现的人生高度,大感意外。
天道酬勤。时间老人给我馈赠 ,够多了。
传奇人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是概率较低的人生,是把不可能最终变成了可能,所以就成了传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偶然性,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从今天语文味理念的学术影响来看(有人嫉妒也是影响,没影响不会有人嫉妒;有人写文章批判也是影响,没有价值杂志不可能发表批你学术观点的文章。是否成为著名学者,有一个办法可检验——你的学术观点是否引发大讨论),与其说是我的人生带点传奇色彩 ,不如说语文味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今天的烈烈燎原,带点传奇色彩。因为我自己都完全没有想到。它有许多偶然的因素。
我从小立志要通过让自己的名字留下去而让父母的名字不像祖辈一样被很快淹没。这个理想要实现,在当时条件下,完全没有把握,只是没其他办法 ,只有拼一辈子的这个办法。我个人认为,这种理想今天看来居然基本有把握说成为(至少是能成为)现实,这就带点传奇色彩。
等我有空,把和这个体育老师的交流整理成志林。
我试试坚持一个月不在工作室分享和说话(除非大家有重大利好),有空有兴趣的可访问语文味网观察动态。
最近语文味网老出故障,我打算费用到期后不再续费,停止运行,今后逐步转移到科学网博客(但在纠结,因为语文味网办了15年,有很深感情)。博客有一个好处就是免费,另外服务质量有保障。
我的传奇性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其他名师的学问就是学问,和他的生命历程关系不大或不紧密。语文味理论不同——语文味理论和我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不懂我的人生,就不能深刻懂得我的语文味理论和我的课。就是说,语文味理论是完全学问生命化、生命学问化的理论。
握手。
2018/06/29
(说明:这封信是我根据近期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一次谈话内容整理而成)
又:好几年前,语文味网曾转载一个与“传奇”有关的报道,语文味网转载链接地址为: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9400)
原题:程少堂一堂《锦瑟》令我诚惶诚恐!
去年在深圳市高级中学听了程少堂一节《论语》课。听课之前,早已从同事口中得知,此人功底深厚,堪称中学语文界的泰斗人物。也有人说,他就是深圳语文界的一个传奇。
我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坐在大厅中央,眼睛巴巴地望着中央舞台,试图从忙碌的人群中辨出这位极富传奇的名师。
然而,直到程少堂正式走上坐满学生的舞台,我才明白,原来他已经在我眼底飘过了好几次,只是次次都被我排除在“程少堂”名单之外。
他的课堂深入浅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实在没有想到,《论语》课也能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而且还能亦庄亦谐,字字充满了睿智。然而,那次,我对他只是敬佩着,却不明白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直到见到他上《锦瑟》一课备课时所看的书单,我才明白:这不一般中学语文老师所能做到的。
霎时间,感觉自己在这个行列里渺小是如同一粒微尘,只能远远地依稀地望着这些大师级人物的项背。在这条道路上,我感觉任重而道远……
源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9513901012d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