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文化沉思
文章标题: 《且说言家三代人》
     阅读次数:143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且说言家三代人

且说言家三代人

2003/07/24/
华夏经纬网

    从言菊朋下海说起 
    
    言少朋是言菊朋的长子,言菊朋与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为同时代人,世称"四大须生"在此四人中,言菊朋既非梨园世家,也不科班出身,他是蒙族王室后裔,民初在蒙藏院当了一名上京官司,性喜皮簧,尤醉心于谭鑫培的艺术,他最早艺于名票红豆馆(即溥侗,又名侗厚斋,与宣统溥仪为从兄弟行。)并在红豆所主持的"言乐会"中经常彩排。红豆对京剧造诣颇深,那是因为他当年身为皇亲国戚,有不少内廷供奉教他的戏,得过谭鑫培、黄润甫、陈德霖、王愣仙、钱金福等名家传授,剧艺确是不凡,而且戏路很宽,生、旦、净、丑行行皆通,被誉"文武昆乱不挡"。然而物极必反,由于他兼学多样,反而对谭派戏能而不精了。言菊朋学了一阵子,于是他又请教另一位研究谭派的专家,号称"琴圣"的名票陈彦衡去了。 
    
    言菊朋与陈彦衡相处甚久,不仅对谭派艺术刻苦钻研,尤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在谭的唱腔等方面得陈指点,艺益孟晋。当时他在北京走票,偶歌一曲,隔室相聆几能乱真。闽侯李苏堂(释戡)曾赋诗曰:"余味独菊朋,十年隅坐得师承,叶官粉墨惊时辈,垂老悲呻类病僧"认为学谭者能得其神髓者,莫过于言三。言菊朋第一次粉墨登场,是民初与陈墨香在北京"聚寿堂"堂会上串演《御碑亭》,获得好评,继之又与章小山(王瑶卿亲授的一位名票)在"同和堂"串演《宝莲灯》,从此以学谭著称,其名大噪。 
    
    一九二零年七月,直皖战争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助直倒皖成功,平步青云除以"镇威上将军",衔任东北三省巡阅使外,又兼蒙疆经略使,驻节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兼任都统,成为不可一世的"关外王"。是年张氏在奉天(今沈阳)称觞,举办盛大堂会,邀请京中所有京角参加,因慕言名以一睹为快。但票友与一般职业演员不同,乃许以演唱大轴,并以上宾礼待之。奉方派专人来京邀请,暗中赠以现洋三千,并说:"言三爷不演,坐客势必不欢。"按当时惯例票友演戏不取报酬,言对此进退维谷,犹豫不决,衡量之下,自知不能得罪于张,不如顺水推舟,尤以在众多名角中能演唱大轴,不公为票友扬眉叶气,也从此可以身价倍增,于是他毅然从命,从此奠定了他下海的动机。 
    
    初次来沪挂牌演出 
    
    大约是在一九二二年前后,梅兰芳应邀来沪,出演于法界老共舞台(在郑家木桥),同来的老生仍旧是王凤卿,但是他把这位准备下海的言菊朋也带来了。共舞台的主人听说他学谭有神似之处,认为必受上海观众的欢迎,不惜以三千元的巨额包银,约来陈彦衡为言操琴,俾收牡丹绿叶之效。当时言、陈二位在名义上都是票友,共舞台答应在戏院门口为他们挂牌,和梅兰芳、王凤卿同样待遇,琴师用红纸金字贴出海报。之前在上海出现过一位为谭鑫培操琴的孙佐臣(时在一九一三年),所不同者,陈、言二人则在名字下面加一君"字",以示并非职业化之意,这也可谓是京剧史上别开生面的创举了。 
    
    真是"时势造英雄",这次王凤卿来沪突然患病,只好中途辍演,于是言菊朋取而代之,佐以陈彦衡之胡琴,相得益彰,一唱而红,从此更加强了他下海的信心。 
    
    言菊朋载誉回京后,即自行挑班,在开明大戏院演出。但是"犹抱琵琶半掩面"在海报和戏单上,仍用"言菊朋君"的名义,我曾连看了这两天的戏,戏码还记得很清楚,第一天演的是《全部降龙木》,从穆柯寨烧山起,演到辕门斩子。演穆桂英的是黄润卿,侯喜瑞演焦赞,裘桂仙(盛戎的父亲)演孟良,实际上言菊朋只演了《斩子》一出戏的杨六郎。第二天言菊朋演《法场换子》。前面有久未出台的老伶工田桂凤演的《关王朝》。这两场戏曾轰动一时,那时言菊朋嗓音高亢,韵味醇厚,和他后期所灌唱片的唱法,截然不同。未几他就正式搭班唱戏了,海报上的那个"君"字,也随之消失。 
    
    难忘的一九三一年 
    
    言菊朋下海后,曾数度南下,均获好评,尤以其人长于文学,精工书法,待人接物,处处和易,为一恂恂儒者,即所谓"具刘伶之才华,而无时伶之恶习"的一位名士派人物,为文人墨客、士大夫极端赏识,因而声誉日上,驰名南北,成为红角。但就在此时,不如意的事接踵而来,先是与陈彦衡不和而分手,继则家庭又发生变故,言夫人高逸安携二女慧珠、三女慧兰离家出走来到上海。提起高逸安也是一位能干的妇女,在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妇女能够毅然离开足以温饱的家庭,而远走他方者实不多得,但她却携儿带女自行谋生,其勇气是值得佩服的。高逸安来到上海后,因为能说一口纯粹的京话,而又有演戏的天才,不久就受明星影片公司延聘,充任老年妇女的角色而上银幕上了。慧珠那时只有十四、五岁,拖着两条小辫子,在上海进了学校,由于小时候在上海读过书,所以她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言家的一颗掌上明珠 
    
    言慧珠长大成人,婷婷玉立,婀娜多姿,不仅貌美而且聪慧,谁都说她是言家一宝。言菊朋对她又视同明珠,叫她入学读书,而慧珠本人则在上海时已学会了好几出戏,一心想继承家业做个演员,菊朋对此坚决反对。然而这位二小姐个性倔强,不许她唱戏,她就捧角。那时中华戏曲学校的学生正在北平吉祥戏院演出,她每天都约集了一些女同学去捧场,成了有名的"捧角家"。戏校的尖子是王和霖、王金璐、赵金蓉(女),慧珠捧的对象,就是这些人,一时成为戏报上的"花边新闻"。 
    
    言菊朋扭不过她,看她这样迷戏也就改变初衷,延请律喜云为教师给她开蒙,从此她就弃学开始学戏了。一九三九年言菊朋自张一军,偕旦角侯玉兰来沪,出演于黄金大戏院,临别最后一场,她以客串姿态演出《扈家庄》,这是言慧珠第一次在舞台上,和上海观众见面。由沪北返后,言慧珠决计向梅派发展,向朱桂芳学梅派戏,并问艺于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那时正值梅兰芳隐居时期,梅派戏已无人在演,言慧珠在朱徐两位前辈的教导下,精雕细琢,努力钻研,到了一九四零年代初期,不仅艺已成熟,而且学会了大批梅派戏,从此她就树起"梅派"的幌子,自挑大梁在北平组班了。抗战胜利前夕,梅兰芳由香港回到上海,言慧珠正式列入梅门墙,由于她好学不倦,执弟子礼甚恭,深获梅氏夫妇的欢心,她随侍师侧,数年如一日,终于成为最理想的梅派传人。 
    
    言慧珠真是多才多艺,也许是当年受母亲的薰陶,她除演戏外,还拍过多部影片。初上镜头是一九四零年应新华影业公司的邀请,和言菊朋言少朋合拍的戏曲片《三娘教子》,后来又主演了《戏迷传》《同心结》等片,她拍的影片,内容都是些家庭爱情纠葛问题,这对她以后的生活作风,有着很大的影响。 
    
    再说高逸安吧,在言菊朋逝世后,她又回到北京,并且看破红尘,吃素念佛进了庵堂带发修行。一九五零年初,言慧珠说要和某明星结婚了,专程去京把母亲接到上海来主婚。老太太为此而还俗来到上海。不料过了一年,这段婚姻竟然告吹。直到"文革"开始,一场浩劫,夺去了这位才华出众的言二小姐生命,她自缢之前还梳洗打扮,浓装艳抹去见上帝。她的一生可谓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矣。 
    
    言门本派马派传人 
    
    言少朋去世后,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八日下午三时,在上海市戏曲学校实验剧场,举行悼念大会,称他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少朋来说不仅是无上的光荣,也是他一生艰苦奋斗的总结,因为他能够成名家,的确得来不易。 
    
    言少朋没有进过科班,也没有经过正规化的训练,可是他有艺术天才,加以一直追随乃翁,耳濡目染见多识广,尤其是他很用心,无论他父亲吊嗓子,说腔,还是和别人谈戏,他都精神集中,洗耳恭听,牢记在心,天长日久他也有了谭派的功底。美中不足是他的嗓子不好,以致虽知其中奥妙却不能尽情发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要走谭派路子难有成就,因而就致力于做表身段,向马派去发展,由于他身段飘逸,台风江河,具备了学马的先决条件,未几即引起马连良的重视,乃正式拜马为师。言少朋进了马门后,马连良第一句话就对他说"我愿意收你为徒,但你决不可忘掉你们言门本派的东西。"数十年来少朋牢记师训,他虽树起马派旗帜,专演马派戏,成了马派传人,但是始终没有忘记言派艺术的继承。马连良故后,在他演戏期间,除仍旧以演马派戏为主外,间变演出言派名剧。后来他调来上海戏校任教,既教马派也教言派成了"两门抱"。其实少朋腹中不仅装满马言两派的老生戏,他还有一肚子梅派旦角戏。那是因为他曾长期与言慧珠合作,每逢慧珠到各地演出,梅派小本戏必须现说现排,少朋就肩负了导演职责,由他来说"统堂"(即剧中所有角色)。解放初期,一度盛演"新京剧",他能编能导,晚年他执教戏校,对教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即使沉疴不起,犹在病榻上为张学津(张君秋之子)说马派唱腔。言少朋一生虽未大红大紫,但是剧学渊博,能演能导,能编能教,称之为"艺术家",实当之无愧。值此京剧人才凋零之际,少朋过早离开人间,实为京剧界之重大损失。 
    
    言家第三代言一青 
    
    言菊朋自成一派后,私淑他的人最早是陶畏初,继之为奚啸伯。但正式拜言为师被录为弟子的,却是张少楼。那是一九四二年的事,当时言菊朋带了他的老搭档王福山(丑)、马连昆(净)、正在南京明星大戏院演出。张少楼虽是女性,唱老生并无雌音,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拜言为师后,又在音律上得言指点益见完整。她最初从刘叔怡(天红)学余派戏,颇有成就,嘴里尤见功候。一九六零年代提倡京剧流派,言菊朋一支,少朋既以马派见长,后继无人,她就成了方派艺术承前启后的人物。凡是言派杰作如《让徐州》、《卧龙吊孝》、《骂王朗》、《上天台》等剧,少楼不仅拿手,且能乱真。她现在上海戏校任教,为继承发扬言派艺术,卓有贡献,一九四七年她与言少朋在上海"喜临门"结婚,这位唯一的言门女弟子,就做了言家的儿媳了。 
    
    言张结合后,夫唱妇随,生活美满,她们有一个独生子,一直由外婆带领,非常钟爱,原来也没有准备叫他唱戏,他就是言一青。言一青从小养尊处优,是在温室里哺育出来的花朵,不期一场浩劫,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被下放到工厂去开车床了。当时他可能在想,与期当工人还不如唱戏,何况父母都是演员。于是他就时常到工厂附近的上海越剧院去练功。"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被徐玉兰所发现,徐看到他一表人才又是艺人的后代,就把他吸收到越剧院去当学员,在徐玉兰的亲自传授下,不久他就成了徐派越剧小生。一九八二年京剧又一次发扬流派了,到处挖掘人才,言一青就在此时归了队。当时言少朋尚未住院,对于儿子能够继承家业,深表快慰,为他说了一出《卧龙吊孝》后来少朋进了医院,张少楼继续为他加工,第一次出台在中国大戏院演出此剧,竟然言味十足,就被认为是可造之才,不久他就被上海京剧院所吸收,成为正式京剧演员了。去年秋间上海京剧院的一批青年演员,到沪宁路一带作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最受欢迎的是言一青和黄小秋(桂秋的孙女)。 
    
    言少朋去世前一月,病势有所好转,曾经回家休养,适逢言一青演出,他不莅场观剧,事后对他谆谆教导,可谓是"临别赠言"了。乃翁去世后,一青改名言兴朋。 
    


最后更新[2018-7-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