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学术】梁青、程少堂:教学选点刍议》
     阅读次数:88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术】梁青、程少堂:教学选点刍议

 2018-8-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选点刍议


【内容提要】教学选点是语文味教学理论提出并加以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本文对何谓教学选点及其与之有关的教学元点、教学原点、教学缘点、教学断点、教学盲点、教学痛点、教学难点、教学靶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文味教学理论;教学选点;教学元点、原点、缘点、断点、盲点、痛点、难点、靶点

 

【作者简介】梁青,广州市名师,广州市培正中学高级教师,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核心成员;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我国“新生代”语文名师代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个表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之创立者,深圳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教授。




教学选点是语文味教学理论提出并加以研究的一个新概念。


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所谓“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味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从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个性等实际出发,为实现语文味教学的基本宗旨和语文味教学的系统追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活动程序之结构框架。

 

作为语文味教学之内容要素,“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从宏观上把握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以及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四大内容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语文味教学活动程序之结构框架,“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突出了语文味教学的有序性和操作性,即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味教学过程,原则上按照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程序进行教学。而要运用好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教师备课时做好教学选点的工作是重要前提。


那么,何谓教学选点?又如何进行教学选点呢?


根据语文味教学思想,所谓教学选点,是指在语文味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课文与学生的实际,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围绕教学主题,从文本中精选、萃取出的,因而渗透了教学主体之生命体验的,具有较高智能价值与教学价值的,具有关键性的知识点与能力点。

 

当代老一辈语文教学名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可带动全篇,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研究课文、欣赏课文。钱梦龙先生的这句话,是从教学实践操作的角度,对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选点的一种较好的诠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因此在语文界影响很大,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但钱梦龙先生这段文字,强调教学选点最要紧的是准确找到与课文、学生实际相符合的具有关键性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没有强调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及其渗透,有可能导致纯客观的再现性教学。而我们这个教学选点的定义,强调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的教学选点都是紧密围绕教学主题来确定的,而教学主题一定是课文主题和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相融合的产物,因此教学选点应该是具有生命的共鸣点。这样各个教学选点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逐层深入、水到渠成地将教学主题最终呈现出来。

 

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选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方法大致有:(1)以课文中的一个字或词语(常常但不一定是“文眼”)为教学选点,(2)以课文中的一个句话为教学选点,(3)以课文中的一个标点为教学选点,(4)以课文中的一个注释为教学选点,(5)以课文文体为教学选点,(6)以课文中的文章规律为教学选点,(7)以课文中的疑难处为教学选点,(8)以课文标题为教学选点,(9)以课文的开头为教学选点,(10)以课文的中间为教学选点,(11)以课文的结尾为教学选点,(12)以课文的艺术手法为教学选点,(13)以课文蕴含的哲理为教学选点等等。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眼光看,这些方法大体说来,(1)(2)(3)(4)属于语言层面的教学选点,(5)(6)(7)属于文章层面的教学选点,(8)(9)(10)(11)(12)属于文学层面的教学选点,(13)则属于文化层面的教学选点。


在语文味教学中,做好教学选点工作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语言或语言教学,是语文味教学的元点。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元点一词。我根据语文味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创造了元点这个词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元”有以下几个意义:(1)开始的;第一:元始,元旦,元月,元年,纪元。(2)为首的;居首的:元首,元老,元帅,元勋,元凶,状元。(3)主要;根本:元素,元音。(4)元素:一元论,二元论。(5)构成一个整体的:单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元”的前三个解释,我们这里的元点一词的意思是,在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选点时,语言是“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要素,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味教学过程开始的一个教学程序环节,也是为首的一个教学程序环节(为首同时意味着某种基础性与重要性),而且还是语文味教学整个过程的基点和中心点。就是说,在语文味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开始的语言教学环节要教学语言,后面的“三文”即文章、文学、文化等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程序环节,也要从语言教学入手。


其次,语言或语言教学是语文味教学整个过程的原点。


在汉语语境中,原点通常是指出发的地方。按照语文味教学理论,语言或语言教学正是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原点还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数学语境中,数轴上的原点为0点,坐标系统的原点是指坐标轴的交点。从原点出发,朝正方向的射线(正半轴)上的点对应正数,相反方向的射线(负半轴)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对应零。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或语言教学也可以说是“一语三文”教学的“交点”。所谓“交点”,是说“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四个程序环节的教学,都要进行语言教学,即在语言教学这一点上相交。换言之,不仅开始的语言教学环节顾名思义要教学语言,后面的文章、文学、文化三个教学内容要素和三个程序环节的教学,也都要抓语言或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可以这么说,凡是在“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四个程序要素(环节)的教学中,重视、实抓了语言教学的,特别是以语言教学为突破口的,整个语文教学的值就对应正数;反之,凡是在“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四个程序要素(环节)的教学中,不重视、不实抓语言教学,特别是不以语言教学为突破口或者脱离了语言的教学,整个语文教学的值就对应负数。


第三,新的教学主题是语文味教学的缘点。


语文味教学法之教学主题概念,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中的教学主题(只把文本主题当成教学主题),以及目前有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施行的所谓主题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语文味教学法之教学主题,是指在课文主题和师生的生命体验相结合相熔铸的基础上,打造形成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教学过程的中心思想或核心内容。教学主题与课文主题当然密切相关。教学主题来自课文主题(否则教学就是脱离文本),又大于甚至高于课文主题。根据语文味教学思想,只有在课文主题基础之上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的语文教学,才会生成审美意境,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算真正成为审美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收录缘点这个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缘字有多种含义,其基本含义是发生联系的机会,如缘起,缘分,人缘,血缘,因缘等等。关于缘,中国民间有一个传统的解释,即指命运,喻为命运的丝线。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只把文本主题当成教学主题不同,语文味教学理论强调,打造新的教学主题是语文味教学的核心、灵魂与关键。所谓打造新的教学主题,就是将文本的思想内容和由文本的思想内容所引发、所激活的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掰开揉碎”相融后,再创造出一个“你(文本的思想内容)中有我(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我(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中有你(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换言之,在语文味教学中,教学主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学文本,而且揉进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新的教学主题不完全等同于文本主题,它虽和文本主题有关,但由于它是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掰开揉碎”后的相融再造体,因此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教学主题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在这个“掰开揉碎”后的二者相融再造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学主体(师生)可以通过将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来抒情言志(这就是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课言志”观点的主要涵义)。这是语文味教学理论作为一种表现性教学理论的本质所在,也是语文味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的最深刻、最创新之处。由此可见,教学主体(师生)将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的结晶是诞生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新的教学主题,而这个新的教学主题的诞生,其作用和功能类似于撰写文章过程中的主题思想的确立。我们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旦确立,它就基本决定了文章的结构以及其他表达形式。同样道理,语文味教学中的新的教学主题一旦确立,意味着在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都最好要围绕新的教学主题来进行教学选点和教学,也就是选择那些和新的教学主题有生命缘分、有生命关联的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教学,从而使这些教学选点和教学主题之间形成一种教学生命因缘。这样的设计和教学,不仅设计感强,而且保证了语文味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互相关联的有机的过程。做到了这一点,整个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就会形成一个比教学主题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层次更高的另一个教学生命共同体——教学过程系统。


打仗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学选点要选得好,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知识的断点、盲点、痛点和难点。所谓断点,就是连续性知识被学生的种种主客观原因所中断的地方。所谓盲点,是指学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常常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的地方。所谓痛点,是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过程中的需求(更准确说是需求不能满足)的要害。找到了这个不断变化的要害,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教学才会高效。所谓难点,是指问题仅靠学生的能力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只有在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深度地可持续地研究好断点、盲点、痛点和难点等问题的基础上,教学选点才能成为解决教学主要矛盾的靶点。


如果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味教学过程,其教学选点是元点、原点和缘点的统一,是学生知识的断点、盲点、痛点和难点,那么这样的教学选点必然同时也是教学的放心点。所谓放心点,其意涵是,由于正确运用了语文味教学法,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扎实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学生和语文教师由此在这个过程中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教师和学生从而就可以尽情地放心地在语文的世界中游戏,而不用担心各种语文考试(包括高考、中考)。


根据我们上语文公开课的教学经验,运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教学,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四个程序环节,其教学选点,除了我们反复强调的最好围绕新的教学主题选点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总的教学选点不宜过多。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特别是就一堂课而言,运用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教学,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教学内容要素和四个程序环节,每一个内容要素和程序环节通常选择一个教学元点即可。这样,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就有四个大的教学元点。无论是四十多分钟的一堂课甚或由几个课时构成的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来说,有四个教学元点足够了。和国画界一般都认为画得少而表现繁是一个画家不容易掌握的硬功夫的道理一样,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选点选得少而精,而表现繁而深,是不容易的,这是语文教学教学出语文味的一个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高低的分水岭。


 

如果有时这四个教学元点中的某一个元点教学难度较大,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中化解教学难点的一些常用方法,将这个较难的教学元点稀释析分为若干个教学微(小)点。稀释析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和学生实际,将这个较难的教学元点,逻辑地分解成若干个教学微(小)点来教学。这若干个教学微(小)点的切分,可以用纵切法(每个教学微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逐层深入地接近与达成所属环节教学元点之相对完整的教学目标),也可以用横切法(每一个教学微点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所属环节的教学元点的某一方面特质,几个教学微点教学的结果,综合达成所属环节教学元点之相对完整的教学目标)。可以用归纳法切分,也可以用演绎法切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切分,都须注意切分应符合逻辑。这里往往是最见教师功力之处。


教学元点切分如何才能符合逻辑呢?关键是对同一个教学元点的切分要采用同一的切分方法或标准,而不要一会儿采用纵切法,一会儿采用横切法(比如一会儿采用时间标准,一会儿有采用空间标准),一会儿采用归纳法,一会儿又采用演绎法。如果对同一个教学元点的切分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或两者标准,就会出现切分不清或切分结果交叉的问题,教学思路就会不合逻辑,层次不清。


一般说来,如果是一堂课的教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元点,每个教学时间平均十分钟左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任何知识点或能力点的教学,都不要指望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须要在知识与能力系统意识的规约下长期地反复地进行教学训练,这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积淀性特点所决定的一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有效教学的思想以及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十分钟左右进行一个教学元点的教学,一般说来是完全足够的,而且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中完成或初步完成一个教学元点的教学,也是必要的。上文说过,任何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素养,均须要长期积淀才能形成,因此没有必要在一堂课中反复纠缠一个教学选点不放,这堂课不行,可以下堂课再来,甚至这学期不行,可以下学期再来(当然,根据教学选点和学生等教学实际,有些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教学多一些时间,也是合理的,这与我们这里说的观点并不矛盾)。但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对一堂课而言,教学元点不宜再往下切分。如果是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有几个课时,教学时间相对更充分,那么每个教学元点就可切分为多个教学微(小)点。切分的具体数目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课文、教学元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自身职业修养等教学实际而定。如果是一本书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有一个对每篇课文乃至每堂课的教学选点进行体系化的工作,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少打乱仗。总之,就语文教学的实际而言,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年级,教学选点不仅可以重复,而且必须重复。但这种重复必须建立在对教学知识整体(即知识体系)有明确把握的前提下,才更有意义。




,




http://blog.s, ciencenet.cn/blog-1245975-1128169.html 

最后更新[2018-9-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