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061):亲爱的蛋——语文味理论之1.0版到5.0版》
     阅读次数:93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061):亲爱的蛋——语文味理论之1.0版到5.0版

少堂志林(1061):亲爱的蛋——语文味理论之1.0版到5.0版

 2018-8-13 14:3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杜国平教授在《光明日报》2018年07月28日第11版发表的《中国逻辑的特质》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逻辑对名辩重要性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他们将“名”的作用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认为社会的法律规范、纲纪伦常、礼仪规制、国运民祉,甚至是天道人和都依靠“名”为之始、为之约、为之序。当子路问孔子“为政奚先”时,孔子明确指出“必也正名乎”,强调“正名”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前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我觉得做学问也是以要“正名”为先,为要——就是要努力加深对核心概念的认识,把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搞清楚。


我的直接研究近二十年,间接研究八年(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1990年对文化学的研究很重要,因为这八年的文化学研究当时虽然完全不是为了语文味,但却决定了后来的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作为“文化语文”的基本面貌),一共接近三十年的语文味理论研究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是一个在认识不断深化、升华的基础上,对语文味定义不断“正名”、不断打补丁的过程。


作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个表现性教学理论的语文味理论,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如果把我在学术界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学术概念并作初步定义阐述看做1.0版(1999-2001年),在知行合一、道器纵横即自己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与语文味教学实践(主要是公开课、命题、评课等)相濡并进的基础上的定义细化,就是2.0版(约2001-2002年),在自己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与语文味教学实践相濡并进、捆绑提升的基础上建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就是3.0版(2002-2007年),而在自己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与语文味教学实践相濡并进、捆绑提升的基础上将语文味理论体系化,就是4.0版(2007-2010年为初步体系化阶段,2010-2014年是基本完成体系化阶段),现在正在努力做的是5.0版——将语文味教学理论教育哲学化(甚至不排除将其哲学化)——这一思路在语文味理论研究早期就已诞生。在十年前我的一个PPT课件中有一个蛋形图案,这个蛋形图案,在2011年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评审面试会上和2015年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评审面试会上,我都曾在课件上进行了展示。蛋形图案如下: 


 




啊,亲爱的蛋。


2018/08/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28964.html 

最后更新[2018-8-1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