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名师备考
文章标题: 《【高考】深圳名师马恩来:高考作文题:面对不同话语体系的评价,我们如何破解应对?》
     阅读次数:25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考】深圳名师马恩来:高考作文题:面对不同话语体系的评价,我们如何破解应对?

(堂按:这篇文章是深圳名师、正高级教师马恩来老师今天分享给我的。这种文章时间跨度大,写作是要花不少时间准备的,不是有心人,这种文章做不出来。另外从文章可以看出,马恩来老师平时积累了不少资料,例如关于我对高考作文问题的一些评论,我写完文章都记不起来了,但马恩来搜集到了。现将马恩来老师的文章转发语文味网。由于微信公众号上的照片及文本格式不能直接复制过粘贴到语文味网,因此喜欢看漂亮一些网页的读者,可以到马恩来微信公众号“时评语文”上去看,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zA2MzQwNg==&mid=2247484215&idx=1&sn=18a94e5ce1ec1411530f1a7beef0d63d&chksm=fd0b13b6ca7c9aa015f5e52387444b7b5fb185410b30527ad93920aba042a676cdddfd0c16be&mpshare=1&scene=23&srcid=0824nWJaxy8XAfP5RNWJPF3Q#rd

 

 

高考作文题:面对不同话语体系的评价,我们如何破解应对?

 马恩来 时评语文 今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每年高考,最为人们关注的是作文命题,不管他是否懂教育,是否懂语文,都会对作文题评头品足,热议一番。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包括专家名师、普通民众,都会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对新鲜出炉的作文题进行点评,形成众生喧哗的舆论狂潮。一道作文题,因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倾向,不同的角度视野,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或赞或弹,或褒或贬,很难众口一词。这似乎是一种常态,毕竟高考作文,关系国家人才选拔,要顾及各类考生,同时承载许多语文之外的东西,试题的命制确实不易。但像对今年2018年高考作文题(全国三套,地方五套卷,共九道)的评价,出现官方与民间,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截然不同的声音,形成完全对立的话语体系的评价,尤其对全国1.3卷和浙江卷作文题的评价,民间(包括许多语文名师)恶评如潮,实在令人诧异。这也为2019年高考备考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给高三师生备考带来困惑迷茫。为此,我对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包括部分中考作文题)及不同声音的评价进行梳理扫描,并通过借鉴吸纳对高考命题进行破解归类分析,对未来命题趋势进行研判,进而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日前,应邀赴韶关学院为广东省初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授课,特将以上的研究思考作为主要课程内容,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今择其要,在本公号推出(中考作文部分另文推出),供2019届高三师生语文备考之参考。

                         马恩来

                       2018.8.24


 内容要点

一、2018年高考作文题评价扫描

(一)正面肯定评价

(二)负面否定评价

(三)反思与建议

二、高考作文题演进与破解

(一)四十年高考作文题演进

(二)2018高考作文题类型特点及破解

三、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高考命题趋势

(二)高考备考策略


一、2018年高考作文题评价扫描

 

(一)正面肯定评价

 

1.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点评(综评)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1)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2)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3)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

(4)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2.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点评全国卷三题

       全国I卷作文试题,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全国Ⅱ卷作文题,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引领教学与备考。

       全国III卷作文题,精选三条标语口号创编为一则材料,既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反映时代的特点,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又发挥标语口号自身的思想力量和彼此间的思维张力,启发并鼓励考生从所知所闻、所感所想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3.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贤点评

       2018年的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引导考生把个人成长、个人奋斗与时代的变迁、祖国发展联系起来,让考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从大时代找到个人意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这些特点,全国1和3卷、北京卷、浙江卷非常明显,上海卷的“被需要”其实就是个人价值,而个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为他人所需要,更体现为时代、为社会所需要上。这些题内涵一致。天津卷、江苏卷、全国2卷内涵更丰富,尤其天津卷、江苏卷意旨显豁。总体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凸显大时代特色,突出了写作核心能力。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在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方面更进一步,在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考查方面更上一层楼。

 

4.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点评全国1卷作文题

      该作文题写作空间广泛,应写出真情实感。考生可以从整体中国梦的追梦、圆梦立意,从影响世界、提振中国精神的方面去组织有关材料,如救灾、农村建设、航天航空方面去表达,也可就某一方面如救灾、网络发展、扶贫等去谈认识。如写中国面对“汶川大地震”那样的巨大灾难,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可以写新时代中国在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美好现实和发展前景。   

       材料作文涉及人人关切的中国梦,话题广泛,人人都有话说,相信很多考生能够写出思想和表达俱佳的作文。当然,考生应该注意大小结合,即大事件与自我成长中的日常生活结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时光瓶”的提示,写出这一代人有关梦想、圆梦的精神特征。

 

(二)负面否定评价

 

1.山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孙晋诺点评:

拍马式作文命题让语文倍感羞辱

北京: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活脱脱一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标语口号。可以想像成百上千的考生就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会造出多少个“高大全”式的光荣形象来。 

全国3卷 ,不论命题者如何解释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逻辑思辨,都脱不掉跟着时代标语口号拍马逢迎的劣迹。 

 浙江卷,充斥其中的是“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然后让考生跟着喊:浙江伟大、浙江雄奇、浙江全国第一,不,浙江世界第一。

还有 全国1卷,看到这类题目,为温儒敏教授难过。这些日子来,被反复转发的温儒敏先生的讲话,其要义,就是不重视阅读,语文高考就完蛋了,现在这样的作文命题可以响响亮亮地打温先生一个耳光:写这样的作文题目,还需要读书吗 ?

统观以上几份高考命题,其核心话语是:我有恩于你们,你们要赞扬我。

命题里,我们看不到对人、对人性、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看不到对社会、对现实的思辨性认识,看不到对百姓普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看不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更看不到对未来应该具有危机意识的预判,也看不到富有哲理内涵的引导与召唤!更看不到语文学科的专业水平。只剩下了鼓掌欢迎的权力。还有比被逼着说好话更难过的吗?

 

2. 广州文化学者、美食家莫狄骁点评全国卷一作文题

 

这不是高考作文,这是谀辞

三四年前,全国卷要求写交通肇事的信(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漫画作文,是太过简单和窄化的话,从去年关键词选择开始,这两年的作文已经失去了语文考核的意义,而纯粹变为歌功颂德的谀辞!

去年给了一堆关键词,要求在里面选择三个,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自然以讴歌赞美为主,关键词里也有一些直指问题者(如:空气污染),平心而论,这还像是有点作文的样子,可以有解题立意的空间。

然而,今年却要求2018年的考生,给2035年的人写文谈感想。材料列举了系列大事件,显然,是希望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时代、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乍一看,这并非有问题的题目。然而,仔细一想发现内容和价值观选择(立意)都相当窄。 

 这在题型上算是材料作文,带有联想意味。然而,给出的内容其实比较虚,虽然扣住了“时光”,当下人给未来人讲过去事,有一些马尔克斯的味道。但在强烈的政治文宣色彩下,早已被掩盖。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又红又专,或者新时代的又红又专,是听不得一点异议的。

仔细看看卷I的适用省份,正是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十个省份之前都有一定的自主命题权,其中不少题目水平远超全国卷。

我向来反对广东的语文纳入全国卷,这是一种退步,是对许多优秀的、坚持理想的一线教师最大的羞辱与打击。

今日稀烂的作文题,正是一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3.晶报首席评论员李跃点评全国1卷

给思想指定了一个跑道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有什么样的青年。作为国家级的人才选拔考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观察这批刚刚成年的青年学生思考能力、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的重要维度,高考作文被人们寄予了太多期盼,期盼它能承载起引领社会文化走向的更大使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些并不如人意。其特性就是宏大、高亢、预设了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给思想指定了一个跑道,除了重复那些一目了然的公共结论,考生还能做点什么?从那样的题目中,我们难以看到独立的思考、深刻的人性等对真正的写作,不,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这种标准化作文强调的就是主题正确,或中心观点正确,而不是真实,因为真实可能妨碍“正确”。


河南省特级教师徐国平撰文《认识时代与歌功颂德》反驳孙晋诺等人文章观点,认为“认识时代,思考时代,岂等同于歌功颂德?学习担当,明确使命,岂等同于溜须拍马?”似乎义正言辞。却在文章末尾特别强调:“201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和全国Ⅰ卷的题目,总体印象和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相类似,有着非常清晰的时代气息和思想语境,如果考生平时爱看《厉害了,我的国》等作品,对这个题目肯定有话要说,而且还可以说得有理有据。”似乎在说:语文课不用上,书不要读,看看《厉害了,我的国》之类所谓弘扬正能量的吹牛电视片,就可以写好高考作文了!看看,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反驳高考作文题羞辱语文的观点,自己却更肆虐羞辱语文,羞辱语文人,羞辱自己!)

 

(三)反思与建议

 

深圳市教科院研究员、中学语文教研员、语文味流派创始人程少堂

       我觉得,有些学者和媒体对高考作文题,讲的都不一定是真话。

       我一向主张语文教学、语文试题的命制是一定要有时代感、现实感的。但时代感、现实感是不是一定意味着语文教学、语文试题包括作文题要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和报纸电视的宣传主题直接硬性挂钩,这样做是不是很语文,这就颇值得讨论了。 语文教学、语文试题是要有时代感、现实感,但它和是时代和现实相联系的方式,要语文一点儿,联系的分寸感要把握好,要不离不即,若离若即。高考作文试题和现实政治做直接的硬挂钩,过几十年回头看,这些题目往往成为后人的笑话——我们看看刚恢复高考那些年的有些高考作文题,是不是觉得当时的命题人好幼稚?

      我认为,最好的高考作文题,是与时代与现实暗通款曲,而不是明通。明通就不够语文味。语文走好和时代暗通款曲的路,明通的事,让政治课、政治题去做吧。

 

晶报首席评论员李跃:

     高考作文要拒绝让学生学会说正确的假话

高考是指挥棒,高考作文更是。希望我们的高考作文题能更加自觉承担起社会进步的责任,拒绝让学生学会说正确的假话,让他们不再将真实的生命隐藏起来,不再给自己戴一个巨大的语言面具。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孔子使用过的语言,是庄子使用过的语言,是曾经产生了诗经楚辞的语言,是产生了无数策论雄文的语言。今天,希望它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积极地拥抱世界多元价值,从而获得更为澎湃的生命力。

 

北大中文系教授吴晓东

      有人得出“作文题=时政题”的结论。我的看法是,高考作文要有政治显示度,是中国传统也是中国特色。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有大关怀,不只“小我”而有“大我”也是应当的。注意全国卷的优势,即可以三道题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布局。舆论普遍对全国卷二“幸存者偏差”评价比较高,因为这道题相当语文(间接承认另两道题相当不语文),素质教育导向显著,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考后舆论和命题其实“心有戚戚焉”。上海卷“被需要”强化了对考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大概也可以看作一个趋势。但这道题如果放进全国卷,可能就要在试题的“易上手”“可写性”上再动点脑筋。

 

二、高考命题演进与破解

 

(一)四十年高考作文题演进

 

1.上海师大附中特级教师余党绪:

 

根据思维考察不同类型,将恢复高考四十年的作文命题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响应(1977)

第二阶段:道德阐释(1980以后)

第三阶段:抽象思辨(近十年)

第四阶段:具体思辨(2015后)

命题方向:从滔滔议论到具体说理

政策响应(生搬硬套)→道德阐释(代圣人言)→抽象思辨(辩证分析)→具体思辨(批判性思维)

 

2.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贤 :

恢复高考四十余年(1977—2018),高考作文及其题型的与时俱进,或可成为整个国家和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从内涵上看,高考作文一直没变,指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但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20世纪80年代前期,政治色彩浓厚,引导考生关心国事,关注社会;

2015年前,侧重关注人生,尤其人的品格和人生的智慧,如乐于助人、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位置和价值、诗意还是失意、经验与勇气等;

近几年,高考作文直接把社会热点作为材料,凸显时代主题,突出立德树人,直接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体现“讲政治”的特色。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所改变的是,把个人和时代结合,可以以小见大,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从命题形式看,四十余年来,由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到近年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型材料作文为主。命题越来越重视写作的情境和“写什么”的导向,引导一线师生扎扎实实提高思想认识,训练思维,聚焦写作核心能力,学会按照要求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

这些变化,适应国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是时代变化的必然。高考作文必然与改革开放所伴随的时代要求、时代特色相呼应,同时与国际主流趋势、未来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


(二)2018高考作文题类型特点及破解

 

纵观2018年全国8套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

类型一:时政作文——讴歌赞美

例卷:如全国1卷、全国3卷、北京卷、浙江卷。

特点紧扣时事热点,凸显时代主题,突出以德树人,正面传递价值观,歌颂赞美伟大成就。

破解:去年的全国1卷作文题,还给批判性思维预留了一点空间,而今年的题目,宏大、高亢,预设了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给思想指定了一个跑道,你只能往这条跑道跑。作文也就只能按照某些专家指导构思立意:宏观视野与微观定位。国家发展是宏观视野,个人成长是“微观定位”,两条线索,两个层面,完美契合。考生必须有大视野,亦需有小情怀。哪一方欠缺,都无法勾画成长的完美轨迹。此类题与政治课程内容密切,更适合文科考生,容易上手,但很难出彩。阅卷反馈:构思雷同,满篇谀词。感觉语文课作文课可以不上,看看新闻联播,或者按某专家所说:看看《厉害了,我的国》,写这道作文“肯定有话要说,而且还可以说得有理有据”。(其实评卷场有细则:若引用原材料外的大事,都算扣题不紧,甚至算偏题)

 

类型二:文化(生活)作文——认知感悟

例卷:如江苏卷

特点:关注文化,关注日常生活,引导考生审视文化现象,感悟生活哲理。

破解:江苏卷作文以“语言”为核心概念,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这是对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生活”的命题思想的延续。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恰如空气,是人类所需要的,但又是常常容易被忽略的。这也许是命题者对考生或者说更多师生的某种方式的提醒。回到关注生活的问题上,关注自然,关注时代,关注生命,关注文化,每个领域都有语言的存在,这是打开每个领域的钥匙。当然,命题者也许还有着更为深切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丰富多样是思想丰富自由的体现。言为心声,各抒己见,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和期待各种声音。我们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语言是我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文化思辨,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类型三:说理作文——逻辑思辨

例卷:全国2卷、上海卷、天津卷

特点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从多项思维路径联想思考,从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中思辨说理。

破解:诚如北大中文系吴晓东教授所说,全国卷三道题是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布局的。大概全国1卷和3卷,相当不语文,所以才会有全国2卷“幸存者偏差”,这道相当语文的作文题。这道被舆论普遍肯定的题目,以及上海“被需要”和天津的“器”,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一篇好作文既体现出学生好的语言能力,更反馈出学生良好的思维水平。思维水平就是一个人能不能把事情想清楚,能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不能从当下问题找到过去的根源,看到将来发展的可能。 现代公民一个重要素养就是能够理性思考、准确表达、明亮对话,能够明晓事理、是非辨知,在说服别人时,能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很少有人是天生就会说理的,能不能说理是是否文明的标志。说理需要后天的训练,练习说理的过程也是启蒙和自我启蒙的过程。

 

三、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命题趋势

 

1.时政作文,还会继续出现,主题表达可能会比较策略含蓄

高考作文要有政治显示度,这是中国传统也是中国特色。特别是近年官方注重意识形态塑造,高考试题也必然体现国家意志。所以凸显以德树人,正面传递价值观,仍会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虽然此类题饱受非议,但如某北京卷命题主要负责人说,“正能量、高大上的方式有一千种,我们选择了最不愚蠢的一种。所以不要骂,骂也没用。”这既说明了命题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愚蠢,也说明了他们的无奈,这从侧面说明了这类作文题还会继续出现。只是考虑今年高考命题的时间背景(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前,正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厉害了,我的国”口号喊得最响的时候),以及命题确实相当不语文而被骂得厉害的事实,命题形式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主题表达可能比较策略含蓄。毕竟作文是独抒性灵的,谁都讨厌在作文中大唱赞歌,高考阅卷老师也不例外。

从命题形式来看,此类考题仍然会运用相关材料,设置贴近学生的认知情境,提出相关写作任务,引领考生表达自己的思考,突出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2.文化(生活)作文,一直是一个热点,会长盛不衰

 

近年来,一直强调传统文化,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意蕴越来越深厚,对考生写作的文化要求也高了起来。文化作文一直是一个热点。今年的江苏卷“语言”作文题,2016年全国2卷的“语文”作文题,都属文化作文,且都是与母语相关的作文。其实这类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非常宽泛。因为文化本身体现在各个方面。文化渗透在思想意识中,洋溢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中。所以,文化作文,也可称为生活作文。

文化作文,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行熏陶情操,等等。在文化的积累与思辨,文化的共享与独思,文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的人生中,写作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章。

 

文化作文,要注重文化的认知、甄别,传承优秀文化,抵制批判腐朽落后文化;要尊重、吸纳、融合外国先进文化。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3.说理作文:逻辑思辨,是未来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

温儒敏先生说:现在的大学和未来的社会需要学生能够更多的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缺乏通识教育和思辨能力训练的问题。因此,写说理作文,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是未来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而材料的类型,无论是事件现象类,寓言漫画类,还是名言观点类,都倾向于引导考生围绕材料发表看法、阐明观点、提出见解,进而分析思考,展开论述和说理,可以说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公共说理。它面向某个虚拟的、潜在的、有独立判断能力和主观意志的个体或公众,有时候也可能是某个具体的人(特殊个性的人),运用语言(书面形式的公共话语而非私人化的文字),进行评判、解释、分析、劝说,以期对他人有所影响(让别人接受或认可自己看法)。这是一种表达看法、理性交流的话语形式,需要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明晓一些说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而严谨有序地展开说理。

美籍华人学者徐贲先生说:“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可见,说理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说理也是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道德情操,文化底蕴、法律法规意识以及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一定的社会责任心等,还需要理性的思维和独立的判断力,特别是说理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感性民族)最缺乏的。

 

(二)备考策略

 

1. 素养层面

(1)明确高考要求,提升政治文明素养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因此,备考高考作文,首先应提升政治素养,除了坚守中学生守则,还应培养贵族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自信、诚信、勇武、博学、彬彬有礼、有爱、敢担当……要以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直面现实问题。在准确领会命题意图,正面肯定的同时,要运用一定的历史知识,表达对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对发展出现的问题有不回避的勇气,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独到的见解。

 

(2)重视经典和时评阅读,夯实思想语言积累

     阅读不仅能丰富“思想”,润泽“语言”,掌握“技巧”,还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培养一个人的阅读兴趣。而持续、高雅的阅读兴趣是能转化成写作兴趣的,会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高考作文备考,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夯实自己的阅读积累。首先要读好、用好语文课本(包括必修与选修课本),充分用好教材选文中的素材。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读经典名著,读整本书,同时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多阅读优秀时评文章,阅读有思想有内涵的文化散文。也可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或工具,进行数字阅读。要注重写读书笔记(摘抄、书评、读后感等),以丰厚阅读积淀。

 

2.思维层面

(1)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学会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尊重常识,包容异见,坚持独立思考,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平时写作要将自己的思维条理化,能条分缕析表达出来,最好每一点都能找到合适的论据。中心论点要明确,基本概念要清晰;分论点能够支撑中心论点,并且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顺序符合逻辑。

 

(2)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

       学会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摒弃守旧思维、单向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偏激思维、愤青思维

 

(3)加强批判性思维(审辩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它的思维特征是:“分析——评估——重组” (理查德·保罗   琳达·埃尔德)“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 ”(谢小庆)。批判性思维,是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备考中,要重视批判性性思维训练,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要慎思,要明辨,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3.技巧层面

(1)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技巧

(2)高考作文说理与论证的技巧

(3)高考作文运思结构技巧

(4)高考作文语言运用技巧

 

感谢韶关学院文学院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感谢高端研修班学员对本人授课高度认可! 

课后签售《时评作文之“头脑风暴”》有点火爆


最后更新[2018-8-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