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070):新发现西华师大一篇研究了程少堂的硕士学位论文》
     阅读次数:72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070):新发现西华师大一篇研究了程少堂的硕士学位论文

少堂志林(1070):新发现西华师大一篇研究了程少堂的硕士学位论文

2018-8-28 18:5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少堂志林(1070):新发现西华师大一篇

研究了程少堂的硕士学位论文



在知网,新发现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2017年诞生一篇研究了程少堂的硕士学位论文。这篇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名师群体,原文我没有看到。从目录看,该文有一节是研究程少堂的(可能论文涉及到程少堂的内容不止这一节)。基本信息照录如下,立此存照:



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例分析研究





作者:易和平

导师:杨红旗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摘要:语文名师是一群被语文教育界认可的并且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教育一线中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践行于实际教学,他们值得尊敬和学习。为了探究名师们如何将理念运用于实践,本研究基于“同课异构”的视角,以《<名师讲语文>丛书》为依存,着眼于名师的语文教学课堂和语文教育理念,以他们的教学课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遵循“课例梳理—语文名师课例共性特征归纳—语文名师课例差异性分析—语文名师课例范式的实践”的研究思路,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为研究方法,探究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例中的相同点和独特性,寻求名师在教学中的同课同求和同课异求,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则为论文的重点部分,分为三大章节,主要从名师“同课异构”课例概说、名师教学特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这三方面叙说。第一章核心概念及研究对象概说在界定概念“语文名师”和“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梳理了本论题研究的外围对象《<名师讲语文>丛书》,厘定了研究的具体对象即丛书中的“同课”篇目,并统计分析了名师“同课异构”的课例情况。第二章主要从“把握学科特质,营造‘语文味’的课堂氛围”“外强基固本,内素质养成,优化能力培养”“融汇教学智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这三方面分析名师课例中所体现出的同课同求之处,探寻名师课堂中可为大家借鉴的地方。第三章中学语文名师教学特征的差异性,从“理念主张不同,名师风格各异”“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处理别样”“教学环节不同,课堂导入多元”这三个方面,分析“同课异构”中的“异”表现在哪里,即名师课例中的同课异求所在。最后,论文的第三部分则是将读进去的名师理念和课例读出来,对语文名师课例范式的实践,以理念指导课堂。从教学追求到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反思,这是一个学习、实践、领悟的过程。名师有敢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勇气,有践行理念、反思实践的智慧,有不断创新、坚持进步的品格,语文教育需要前进,就要代出的才人一步步向名师靠拢,学习他们的理念、研究他们的课例,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希望本论文能对渴望提升自己的新手教师起到一点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语文名师; 同课异构; 课例分析; 教学理念;


目录:

摘要5-6

Abstract6-8

绪论8-17

一、研究缘起8

二、研究现状述评8-12

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2-15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5-17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概述17-34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17-18

一、语文名师17

二、同课异构17-18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述18-22

一、《<名师讲语文>丛书》18-20

二、《<名师讲语文>丛书》中的“同课”篇目20-22

第三节 名师“同课异构”课例情况统计与简析22-34

一、名师“同课异构”中的文言文22-26

二、名师“同课异构”中的小说26-30

三、名师“同课异构”中的散文30-34

第二章 追寻本味、优化能力、创新教学的同课同求34-43

第一节 把握学科特质,营造“语文味”的课堂氛围34-37

一、程少堂“语文味理论”34-35

二、严华银“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35-36

三、褚树荣“‘言语’中心的语文味”36-37

第二节 外强基固本,内素质养成,优化能力培养37-40

一、重积累、注基础,重能力、注养成37-38

二、语文课的“实”“活”“美”38-40

第三节 融汇教学智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40-43

一、“追问”与“有深度”的课堂40-41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逻辑”41-43

第三章 多元理念、多样模式、多变环节的同课异求43-52

第一节 理念主张不同,名师风格各异43-44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处理别样44-47

一、“板块式教学”遇上“学长式教学”44-45

二、《群英会蒋干中计》:“双向阅读”遇上“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45-47

第三节 教学环节不同,课堂导入多元47-52

一、简华之间49-50

二、新陈之间50

三、进出之间50-52

第四章 名师课例研究之教育教学实践52-61

第一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实践52-56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追求52-53

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设计53-56

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反思56

第二节 《目送》的教学实践56-61

一、《目送》的教学追求56-57

二、《目送》的教学设计57-59

三、《目送》的教学反思59-61

结语61-62

参考文献62-66

附录一66-70

附录二70-76

致谢76-78


2018/08/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31547.html

最后更新[2018-8-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