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网站编辑报道】今天(2006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8——C29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语文味”教学理念的倡导者、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程少堂副教授及其所创立的深圳语文教学流派——语文味派,进行了深度报道。(今天《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6——C27版报道的是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
《南方都市报》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报纸,她对程少堂副教授及其语文味流派的深度报道,不仅极大的鼓舞了以程少堂老师为核心的语文味课题组,同时也必将极大的鼓舞深圳语文界,将在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前,深圳《晶报》也以专版形式对程少堂老师进行了报道,标题为《程少堂:我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有兴趣的读者请点击语文味网以下报道网址链接:
南方都市报:本土教育家程少堂
《南方都市报》报道全文如下:
[本土教育家程少堂]
教育学副教授程少堂被封为“语文味派”掌门人
教育界的“厨师”,对“味”痴迷
今年8月,《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这本60万字的教学理论专著,可谓程少堂20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思考的集结。著名美学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称赞此书为“理论与实践齐飞,厚重与灵动一色”,是“我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红岭中学的语文组长读了者本书以后对他说:这本书奠定了你作为深圳市教育家的地位。
据说程少堂是深圳唯一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教研员,他上公开课是为了实践自己提出的教育理论,2001年他提出“语文味”教学理念,从此便像教育界中的一名厨师,为“味”痴迷。他提前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版本有两个:十分正经版:“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比较正经版:“朋友,‘语文味’收进辞典了吗?”他说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学术理想也有两个:初级理想是自己的书架上要有一本自己的有学术含金量的书;高级理想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入学术史。看来野心使人进步,这位文艺味很浓的理想主义中年正踏在进步的阶梯上。
1. 在教育江湖上,创立深圳语文流派
“平楚日和僧健篇,小香山满蔽高岑”。鲁迅劝赠郁达夫的两句诗是程少堂最喜欢的诗句。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程少堂和深圳的几位语文学科带头人及老同学聚在一起,喝的很high.从酒杯跳跃到诗歌,青酒里他现出原形。喜欢拥抱与不停说话,当他拿出自己沉甸甸、簇新新的“蓝皮书”,‘这位有理想的语文教研员,一晃成为“文艺青年”,酒杯荡漾成就感,“语文味”与“美人”是不离嘴的两个词。
这不是春风沉醉的夜晚,但在节日,教师们似乎都找到了爱情。仿佛这些年与程少堂恋爱的并不是坐在他身边的妻子,而是“语文味”这个俏丽的新名词。喝高了再来说“语文味”,似乎“语文味”已经嫣然站在中国语文教学的高处,据说这确实是教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并从这个词发端,派生出“数学味”、“物理味”等新的教学名词。
需要从2001年春天的某个下午或黄昏说起。
作为学科带头人,刚读完《毛泽东传》、《邓小平传》、《江泽民传》(香港版本)的程少堂,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战略口号。他坐在办公室里,外面是老东门嘈杂的市声与人流,思想起中国语文教学走过的几个阶段,从工具性到思想性,再到人文性,中国语文教学一直在变化中异化,他认为语文教学是应该回到语文本身的时候了,“语文味”这个词语从大脑里面跳跃而出也并非偶然,语文味——中国教学的底四次浪潮(这是程少堂正在写的另一本书),可以说是程少堂20多年来教学经验的一次灵感喷发。
今天,在互联网上用搜索键搜索一下“语文味”三个字,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15300篇;Google一下,约有20000项符合语文味的查询结果。看来“语文味”成为近年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网上还有“语文味派”的说法。“我们自己不敢称流派的,这个语文味派是别人封的,然后我们就有了这个意识,或者我们可以创立一个深圳语文流派,这个流派的学术核心,便是语文味。”程少堂说。
在今天,程少堂的身边确实围绕了一群“语文味”的拥泵,在课堂上实践着这一教学理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这令程少堂感觉十分欣慰。
2. 跟女儿交待,要将“语文味”刻进将来的墓碑
“我女儿在大学建筑系读书,我跟女儿开玩笑说,养你这么大,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你在我死后你设计一个墓碑啊!我给自己写了两个版本的墓志铭,一个雅一点:‘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一个幽默一点:‘朋友,语文味收近词典了吗?’我倾向于后者。我还跟女儿说,老爸这辈子没其他的财富给你留下,只留下‘三个一’——第一个一,给你买了一房子的书,这些书你要就要,不要就在我死了以后,搬到我的坟头一把火烧了;第二个一,一个词,语文味,这个词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个独到的贡献,可能会进词典,你到时给我刻在墓碑上;还有一个一,就是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小打小闹的豆腐块的汇集,而是一本有独特体系,理论上成为一家之言的专著——《中国语文教育美学——语文味研究》,我死了要用这本书枕头!
不知道程少堂在对女儿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女儿流泪了没有,可惜记者未能到现场目睹这一“悲壮”的留言,或许程少堂斗士般的姿态会有独特的喜剧效果,令具有现代与时尚感的女儿噗嗤一笑:“老爸,你可真逗!”
有趣的是程少堂还仿陆游的《示儿》写了一首《示女》:“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新辞通。‘语文味’进词典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程少堂给一些朋友看,朋友们玩笑说没有多少人反对语文味啊!语文味进词典不用那么长时间吧?有一天,程少堂幽默的盘算了一下:在中国语文界,对语文味,大约有四种人四种态度——心服口服的,不多;口服心不服的,不少;口不服心不服的,不多;口不服心服的,不少。
“还有人一边骂‘语文味’,一边又想抢‘语文味’的发明权呢!想想这些就觉得非常非常有趣,非常非常快乐!”程少堂说。
3. 世上本没有帅,书读多了,就有了帅
程少堂喜欢读书,在他的家里,因为书房不大,书都是成堆的码着。客厅、杂屋间堆的都是书,上万册藏书成了他的精神花园。《读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汇读书周报》《南方周末》《教育研究》…他一年还订阅20 多种杂志,最多时一年订过27种。如果出差,每当周末回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堆积的报刊翻阅一遍,做做简报。
程少堂认为,作为语文教师,知识面广是必需的基本功。“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创立‘语文味派‘,建立独特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也来源于读书。”“我对读书充满了虔诚的感觉,每次读书之前,我都要去洗手,把手洗干净再读书。”程少堂说。
他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趣谈,比如小时侯读书是为了吸引女孩的注意,为了能够借钱给同村的人等等。
不妨听听他的讲述:“我喜欢读书,还有一个不太高尚的原因,这个原因跟我的长相有关。你看看,我长相怎么样?哈哈,帅吗?一般啊!小时侯我可是又瘦又丑,现在能这样,你知道为什么吗?读书读的,读书可以美容,这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小时侯我四肢很瘦小,又瘦又丑,肚子呢,却特别大,像个非洲难民。为什么四肢瘦小独子却大呢?我反复研究过原因,后来看有关非洲难民的电视,发现非洲难民的小孩都是四肢瘦小肚子大,我懂了,小时侯没有东西吃,一发现有东西,就拼命撑啊!小时侯,我喜欢吃油条,但是我们家只能很少几次炸油条。那时候,搞的是计划经济,什么东西都是由集体分配。那时我们老家炒菜都是用棉子油,但生棉子油是不能吃的,只有炸熟了才能吃,因此,每次生产队分了生棉籽油,家家户户都通过炸油条把油炸熟。每次炸油条,都是我童年的盛大节日。我父亲把炸过的油条放在那个洗干净的木制的浴盆里,一根有小孩的皮带那么长,我一次能吃很多根的,最多时有一次我一连吃了十二根,这么吃下来,还不喝水!好不容易有好吃的,一有好吃的就拼命撑,把个肚子撑得连医生都怀疑我是血吸虫病患者。我四肢都那么瘦小,以至于我很长时间里,一直到40岁之前,夏天天热都不敢穿短袖衫,西装短裤。所以很长时间里,我自惭形秽,性格孤僻。”
说到这里,有理论癖的程少堂开始将生活提纯,上升为理论:“奥地利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A.阿德勒,他写了一部心理学名著叫《自卑与超越》,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超越。我的经历正好就证明这个理论,也就是为了超越这种自卑感,我喜欢上了读书,废寝忘食地读,天昏地暗地读,在书中我不仅不自卑,而且还快乐的很,自信得很。”
人物话本
“语文味”比素质教育还要好?
人物时代:你为什么会提出语文味这个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弊端提出来的吗?
程少堂:可以这样说。上世纪60 —70 年代语文课,当时受“文革”的影响,把语文课当成了思想教育课,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语文课堂不像语文课,而像政治课,比如很多老师直接带着报纸的社论去讲课了。至80年代初,又把语文课当成纯工具课。
到90年代,受人文思潮的影响,语文课又上成了人文思想课,同样是在异化。所以我提出“语文味”的概念,试图想让语文课回归到语文的本质,通过语文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语文手段,使教学过程产生美感。“语文味”跟现在的新课改思路是一致的,就是研究语文的本质,将教学引导到语文教学的规律上去。只是“语文味”是感性地、具体地反映语文特征,新课标本质是宏观的、理性的。所以有人说语文味概念的渗透比素质教育还要好。素质教育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而“语文味”是更有针对性的。
人物时代:那你能给“语文味”一个明确的定义吗?
程少堂:我想借用易中天在回答你们记者提问时说的一句话:什么是语文味?你不问我的时候,我是知道的,你一问我我就不知道了。但这个概念是不断的明确与明晰,讲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不怕别人说我“拉帮结派”
人物时代:那你觉得深圳现在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哪些弊病?
程少堂:深圳的教育界其实不如深圳的文学界。具体说到语文教学的弊病,其实跟全国基本上是相同的,它的共性就是功利化,应试压力下的变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这种现象全国都有。客观地讲,语文味的提出对老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语文味”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整体来讲,深圳语文界语文味意识还不够浓,老师读书的氛围、做研究的氛围弱。没有深入研究的氛围,也将影响语文教学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物时代:那么你说的“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是不是还处在一个虚拟的阶段?流派形成的可能性有多大?
程少堂:还不敢说完成了流派的创立,孙绍振评价得很恰当,他用的一个词叫“初露端倪。”
一个流派的形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核心人物或旗帜性人物(这个核心人物目前可以说是我)、公认的理念(“语文味”)有支队伍(这个队伍在逐渐壮大中,有一群语文老师,通过这个课题已经凝聚在一起,而且从语文味这个网站上也走出了好几位语文学科的带头人)、产生影响(“语文味派”这个称呼是外面的人首先对我们这群老师的一个称谓,这也说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这些因素都已初步具备。
人物时代:如果有人说你“拉帮结派”,你如何应对?
程少堂:我不怕别人说“拉帮结派”,只要在学术上站得住脚,一群具有相同学术理想的人聚集,可以说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精神提升。事实上因为“语文味”已使深圳的语文教学在全国有了影响。语文味课题研究已进入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有语文教学审美个性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攻关阶段。我的座右铭是:人所具有的我都有,我所没有的,要么本来就不该有,要么生活迟早会给我。
程少堂编年史
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湖北省武汉市人。
1976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做中学语文教师,1979年考入湖北大学中文系就读,1983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7年。1988年被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全国青年教改新秀一等奖第一名。1990年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优秀在职人员破格特招为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脱产)。1992年底,提前半年毕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7年。1994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
1997年评为广东省高评委破格评为教育学副教授。
1999年11月应聘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
2001年提出“语文味”语文教学理念。2003年11月建立“语文味”网站。
2006年8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友好攻击
讲课讲到“人来疯”
刘克勤,程少堂同学,深圳高级技工学校讲师,作家
作为语文教研员,敢于通过讲公开课,把自己所创立的语文味理论付诸实践并有执著的行动,也与程少堂把及时读书当成及时行乐有关。一般说来,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是不会自己主动要求讲公开课的。他讲课的特点是幽默,而且“人来疯”,听课的人越多,他的幽默就会像剥豆子那样不停地往下掉。他自己也说:“我讲公开课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出自一种来自心灵的快乐。我坚持每学期讲几堂公开课,而且人越多,我越有激情和灵感,人称“人来疯”;我的课堂不敢说有多么的经典,但绝对是我自己的,打上了浓重的少堂主任色彩。程少堂讲《伤仲永》,讲《荷花淀》,讲《世说新语.咏雪》,讲《我是你的同类》,到香港讲《子吟》、《听陈蕾士的琴筝》,都得到语文老师的欢迎,同时引发老师们深入探讨的兴趣。他讲的《荷花淀》等课程,在网上流传也很广,并被收入《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师读本》等多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