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教育文摘封面人物
报道源地址链接: 程少堂:教育文摘封面人物
【语文味网报道】3月21日《教育文摘周报》以本站站长、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华南师大特聘硕士导师、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作为头版人物进行了专版深度报道。该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报纸,特别是在我国教育界,这张报纸有重大影响,它主动对程少堂及其所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用头版人物的形式、以整版篇幅进行报道,是深圳语文味教学流派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极重大事件,不仅标志着深圳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具有实质性的全国性影响。以下是《教育文摘周报》报道的原文全文:
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3月21日 作者:萧剑一
教育简历
程少堂,教育学硕士,副教授。1999年底应聘为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导师。2001年正式提出“语文味”学术理念。2003年11月建立“语文味”网站。任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是“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第三代名师代表。出版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晶报》《特区教育》《教育文摘周报》《中华读书报》等都曾对他所进行的语文味研究进行报道。2006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以“本土教育家程少堂”为题,用两版的篇幅对他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报道。
教育理想
做一个“实践型的理论家”或“理论型的实干家”,力求让自己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进入学术史。
教育名言
(1)做人要“公”,作文要“私”。(2)讲课者最聪明,评课者最愚蠢。
教育思考与实践
少堂先生按照自己的“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的个性化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即以“语文味”课题为龙头,带动整个教学研究。他坚持讲公开课。他的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开课,在全国中语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标志着“语文味”教学流派初步形成。少堂先生的工作个性还在于,他是在对宏观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如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原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微观教育教学研究的。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影响的青年学者。他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被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盛赞为是“我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
精彩回放
虽然做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只有7年时间,但是他初步创立了有全国性影响的深圳语文教学流派——“语文味”派;他主讲的以《荷花淀》等为代表的公开课在我国语文界产生重大影响;网络上甚至经常有人把他和当代中国一批一流语文名师相提并论。2006年8月,他的60万言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深圳教育界引起极大关注,著名美学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盛赞这本书是“我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晶报》《特区教育》《教育文摘周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都曾对他所进行的“语文味”研究进行了报道。2006年10月24日的《南方都市报》以“本土教育家程少堂”为题,用两个版的篇幅,对他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报道。
有人说从不惑之年才开始进入中学语文研究领域的程少堂仅仅用七年时间就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实在是一个神话。其实,这决不是偶然的。
正直率真的为人品格让他能沉溺于学术。他在语文味网站这样自我介绍:“程少堂咬定的生存方式是:做人要光明些,不要太阴暗;靠本事吃饭,以学问立根;生命不息,语文味研究不止。”他在《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中写下这样极个性化的“自嘲小像”:“年龄:不是烈士,未到暮年。学历:不是博士。职称:不是正教授。文章:不过百余篇。影响:不算名人。荣誉:不是特级教师。待遇:不是政府津贴享受者。学问:不知语文味是啥味儿依旧三月不知肉味儿。个性:不知被人笑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贬义还是褒义。理想:不想永垂,何必不朽。”深圳布吉高中老教师邓德森在《给少堂的一封信》中说:“你是语文界一位不可多得的个性鲜明的领军人物。”另一位老教师姜国廷也在《给少堂的信》中说:“我在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生物群落里忽然惊喜的发现有一个长脑袋的人。他有自由的灵魂,他的思想不囿于权威定见,他的言行不受权力左右。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中,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大量的阅读给了他广博的视野,为他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程少堂是深圳市教研室唯一还没有买车的教研员,但是他却是深圳教师中买书最多的人之一,近二十年来,他平均每年购书的花费不少于一万元。因为阅读,他对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原则等宏观教育理论的研究,极其形而上,抽象而深刻。因为阅读,他的发言往往敢言人之不敢言,能言人之不能言,善言人之不善言。因为阅读,他形成了“有侠骨的尖锐,有形而上的理性思考,更有至性至情、感人肺腑的诗情画意”的文风。他的散文《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在语文味网挂出后,感动无数人。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陈继英评论说:“来自冰山上的灵魂的声音,自是非同凡响;发乎人世间的常情至情,绝对撼天振地。个性鲜明之语,远远超越众生常谈;父对子女的纯情言语,永久逾过庸常文章。心灵甘霖必会浇灌出恒久的绝响。”程少堂两套笔墨如两套板斧,运斤成风中显示出不一般的才情。
“理论与实践齐飞”的自觉追求让他研究的微观与宏观的双翼都更加有力。他在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学风格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现代意义等方面的斐然研究成果,使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影响的青年学者。有了这些基本理论研究打底,他在进入微观的语文学科研究领域后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2001年,他率先在学术界把“语文味”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正式提出,并把它定义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余应潮先生评价说:“程少堂先生的语文教育科研具有个性鲜明、视野开阔、内容厚实、见解深刻、成果丰富的特色;‘语文味’教学思想既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彩,又有着极其丰厚的实践内涵。”程少堂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还特别重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语文味”理念现实化。他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位敢于坚持讲公开课又卓有成效的教研员。他甚至认为,不敢上公开课的教研员不是优秀的教研员。他讲的公开课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又极具先锋色彩,获得广泛好评。著名学者王荣生在“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对《荷花淀》课作了这样的评价: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但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来自于教师的开发,渗透着教师的独特感悟、生命体验,因而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生命激活、情感荡漾、心灵放飞的过程,也由于教师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与融入,激发并带动了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一种心智活跃、激情勃发的亢奋状态,于是,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智慧展开的过程。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中得到生动展示。”他的语文味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引起香港语文界的极大关注,香港教育联合会邀请他到香港讲学并讲了三堂公开课,在香港语文界引起轰动。事后香港著名中学香岛中学举行了“程少堂老师《诗经·子衿》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香港老师从语文味角度,“对程老师这堂课的诸多环节都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标高。”
(根据南方都市报、语文味网有关文章编写)
专家点评:
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满乾坤
孙绍振
近几年来,少堂先生在我国中学语文界非常的活跃。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在网上,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语文老师们的口碑中,他都是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对这个理论知识扎实且很有点儿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后辈朋友,我是很欣赏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具备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二是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三是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这三个方面在少堂先生身上都体现得都非常充分。他的“语文味儿”理论,表现出他在文史哲的结合方面,有相当造诣。他的《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你是我的同类》等课例早已经在网上流行,常读常新,确确实实是开了风气之先。就连他的高考中考高分作文点评,也像艺术品一样有欣赏的价值和研究的价值。当然,少堂先生对语文教学最大的贡献是正式提出“语文味儿”的理念并把这个概念科学化学术化。他的研究,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学术的深度。从现实的情况看来,“语文味儿”已经濡染深圳,香飘维港,渗透内地。我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史如果缺少了“语文味儿”,显然会略微逊色。我认为,他的新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我曾这样为他的新著题词:
理论与实践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雅儒更当有热血,风流不愧真名士。愿少堂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智慧满乾坤。
(孙绍振,著名美学家,福建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