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099)】大师“乱搞”是创造标准,一般人乱搞是什么?》
     阅读次数:9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099)】大师“乱搞”是创造标准,一般人乱搞是什么?

【少堂志林(1099)】大师“乱搞“是创造标准,一般人乱搞是什么?

 2018-11-19 07:48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8年11月7日下午,本人应邀在深圳市光明区名教师培训班做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六十初度漫谈“人生理想与理想人生”》的讲座。讲座最后,我留了半小时左右时间,按讲学惯例和听众作了现场交流。有一位年轻女教师站起来发言,她的发言是表扬我的。她讲的主要内容是:


“听了程老师的报告很受启发。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了教研活动,某老师讲了一堂公开课。课后评议时,其他发言的同事都对这堂课提出了批评。轮到我发言时,我的看法和大家不同。我说,今年5月19日下午,程少堂老师在福田区的一次全国性优质课展示活动上讲了一堂公开课《在蔑视抒情的时代学会抒情》,评价程老师的这堂课,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和要求,因为程老师的这堂课不是照传统的标准讲的,而是创造新的标准。同样,我们今天评价某老师的这堂课,为何一定要采用传统的标准,而不能认为他是在创造标准?”


我对这位年轻女教师的发言很有感慨,也赞赏她的思维的活跃。但我没有对她的观点直接发表意见。


我没有对她的观点直接发表意见,不是我完全认同她的观点,而是很有保留。甚至可以说,实际上我总体上是否定她的观点的。看到她是一位年轻教师,在大会上我就没有直说,只是委婉表达了一下我的看法。


以我的资历、经历、身份,以及我的一贯个性和职业习惯,我是不随便也是不能随便讲公开课的。我要讲公开课,就一定是有想法要表达。众所周知,我1999年来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后,就开始进行语文味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我的学术方法和学术路径很特别,就是我是通过知行合一、道器纵横、语文味理论研究与语文味教学实践湘濡并进来进行我的研究的。就这一点而言,当下中国语文界,很难找出第二个像我这样的, 不信你再找一个给我看看。因此我的课,当然都是按照我的语文味标准,即按照我创立的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法来设计和教学的。我按我的标准来上课,虽然有一些人不习惯或不喜欢,但众所周知,喜欢我的课的人是很多的。我在中国语文界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首先是靠讲这些影响很大的语文味公开课讲出来的。在全国的教研员中,只有我在整个事业生涯的近20年之始终,平均每一年开发一堂大型公开课。有的现在影响很大的做教研员工作的名师,早年主要是靠写作出名,到了五十岁才开始在小范围讲第一堂公开课。我在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已经靠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主要是这些公开课)而“名满语文界”了,2007年《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国中语界20人入选,我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2009年入选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评选为“建国60周年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等,就是明证。其他教研员或名师讲公开课就是讲公开课,我的公开课,和我的语文味理论研究是紧密结合,湘濡并进,捆绑提升的。我的文章多次引用语文学术界一些专家的的观点,即程某人是本世纪中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在语文味教学理论诞生之前,中国的语文教学理论是再现性教学理论,而语文味教学理论是中国语文教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表现性教学理论。因此这里我就不谦虚了,我当然可以说是颠覆了旧标准,实际上也创造了新的语文教学新标准的人。


我不了解上面这位女老师说的他们学校的这堂课,讲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年龄、教龄、教育科研等)如何。但我要说的是:不跟旧标准讲课,而是按自己创造的新标准讲课,这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吗?这位讲课教师究竟创造了什么标准?


七八年前,我和夫人在悉尼女儿处过春节,女儿带我们看过一次毕加索艺术展,我得到的震撼与冲击十分强烈。我后来在文章中写过感受:我终于知道大师是怎么回事儿了——所谓大师就是“乱搞”。


几年前,我应一家杂志编辑的约请,写过一篇谈读书的文章。我把这篇文章写得很长,有两万多字,标题是《语文味——在庄子的怀抱中缱绻缠绵》。可是约稿编辑不敢发表这篇文章。2015年《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在北京出版,我把这篇文章作为第四章收入该书,留给后人。以下是这篇文章涉及到“大师就是乱搞”观点的一节:


我的语文味教学,是敢于“乱教”的教学。这是“庄子式文体”或说“庄子文风”对我的语文味教学之“课体”“课风”影响的重要体现。“庄子式文体”或说“庄子文风”,表面看是不照章法的“乱写”,但貌似繁杂的信手拾来,畅写其胸臆,其实布列有序,其特点是曲折幽回、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庄子式文体”或说“庄子文风”还表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虽有极大的跳跃,却几无缝隙可寻,因为内在的联系达到了浑然一体之境。《庄子》非但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形式主义,反而具有非形式化乃至反形式化的倾向,它不刻意于形的严谨与敦厚、对称与完美;相反,它还为了表现意象与渲染气氛,而任意割裂公认的文体形式。它全然缺乏一般论理文章所具备的结构,全篇的基本观念,是以跳荡的点染法烘托而出。《庄子》的文章仿佛成龟裂状,但你细察这形态各异的不同板块时,其结构又是自然天成的。《庄子》行文,在一般人看来应该结束的地方不仅不结束,反而连用多个意象,以打破“和谐美”,而创造铿锵有力的“风暴美”。(参见玄峻:《联想与印证——对中国思想的重新理解》,东方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263—266页。)听过我课的老师都知道,我是不照一般章法讲课的,但我有我自己的“章法”。如果照一般章法讲课,要我去讲干什么?我存在于中国语文世界之中,就是为继承老祖宗的精神遗产创造出中国语文教学的新的“章法”而来的。这些老祖宗中特别重要的一位,就是庄子。“庄子式文体”或说“庄子文风”对我的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是深层的,深远的,同时又是深刻的。我的语文味教学有意识学习庄子文风,大量使用这种看似“跳荡式”“不严谨”等所谓“乱教”的教学方法,以营造语文教学的“风暴美”或魏振廷老师所说的“如南海的巨浪气势恢弘”之“壮美”。例如我的经典课例《荷花淀》一课开头,为了给本堂课比较高深的“中西文化区别”这一教学主题做铺垫,我不惜用近十分钟时间,连续详细铺陈“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在大街上见到漂亮小姐中美不同民族的人会有何不同反应”“中美电影演员获奖后的答谢词为何不同”以及“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治不好,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等一连串故事,疾风暴雨式地来渲染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图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强大冲击。事实上,这堂课一开头就高潮迭起。而换一个所谓“严谨”的老师,他可能认为只需要讲一个例子就足够,其他都是废话。2014年6月5日,我在深圳市南山区丽湖中学主讲了《一段风华几千年——跟程老师“学”读<虽有嘉肴>》公开课,在教学文章知识的环节,我把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明白《虽有嘉肴》这段文字内部的起承转合,而对一个段落内部文字的起承转合关系的把握,初中学生是比较生疏的。因此,我先为学生举出多篇学过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作为例子,说明连绝句、小令都是有起承转合的;接着还举出好几个现代文实例,证明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也是有起承转合的;在此基础上我还举例说,甚至连人生、连好的笑容也都有起承转合。这就为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的起承转合开辟了道路。这里我也是采用了《庄子》疾风暴雨式铺陈法,来强化说明起承转合是万事万物规律。我在这个环节换的时间不短,一般老师不会举这么多例子。如果是年轻人这样讲课,有的评课“专家”也许肯定就会批评举例太多。可是我不管这一套。


我当然知道有人很不喜欢我这样教语文,在背后骂我“乱教”、骂我“野狐禅”的人不是个别的。笑骂由他笑骂,好课我自讲之。你骂什么骂,我跟庄子学的,你跟谁学的?庄子可以这样“乱写”,我干嘛不能像他那样“乱教”?以前没有人这样“乱教”,我就不能如此“乱教”?“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就对么?以前还没有“语文味”和“语文味教学法”哩。再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看看谁的课生命力长久。我还要用庄子对我的“影响”去影响别人,所以我在《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最后的“教学语录”中反复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会走‘正步’,又要会‘乱跑’”“语文教师既要会讲‘很像语文课的语文课’,也要敢讲、会讲 ‘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目前,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乱’的勇气和办法——不敢乱,不会乱”“语文教师就是要有‘乱’的精神。要拨‘乱’反正,要‘乱’中取胜,要趁‘乱’出击,敢于‘乱’是优秀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突破自我的原动力”“语文教师要有敢于走‘野路子’的胆量。敢走‘野路子’的教师,往往是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性,敢胡思乱想,有时还会出奇制胜”。(《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12—217页。)2013年11月4日,在当当网上,有一个评论《程少堂讲语文》一书的帖子,主题是“循着一定的规矩‘跑野马’”。(当当网http://comm.dangdang.com/review/55842970.html)帖子原文为:“语文味似乎在慢慢扩大着影响力,程少堂教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与他的热情、执著有密切的关系。书中的大量课堂实录,是我最爱看的部分。原先以为作者跑野马没有一定之规,看完实录,赫然发现,程教授越上越遵循‘文章、文学、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去讲授,对于程度稍好的学生,这样的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书中‘语文味是一种热美学’,对语文老师很有激励作用。 ”这个“表扬”虽然没有提到《庄子》,但表扬很到位,一语中的,说明他对我的书读得细,体会得深。这样的表扬可谓“一句顶一万句”,我爱。


是的,如果说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敢于“乱写”的范例,那我可能算是当代中语界敢于“乱教”的典型。不过我不仅敢于“乱教”,还要为“乱教”立“法”,即立“语文味教学之法”。年内,由我领衔,由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集体编撰(同时也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由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集体编撰)的语文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将问世。


毫无疑问,上面所讨论的“乱教”,绝非轻而易举、随随便便或乱七八糟地教,而是需经过如鲲“大而化之”为鹏的炼狱之后才能达到的自由境界。庄子笔下的大鹏,之所以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首先是因为“风之积也厚”。2011年12月21日下午,我在广东省2011年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展示会上,向来自全省各中学的近千名教师代表讲了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这堂课被有关专家评论为“博大精深、天马行空,又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整堂课听课师生发出的笑声不下于30次”。台上看起来轻松自如,可是我在备这堂课的过程中,阅读参考了50余种研究李商隐的专著。(钱冰山《程少堂一曲锦瑟技惊羊城》,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91)我在准备引起听课专家震撼的《沁园春•雪》一课的过程中,阅读参考了44种国内外研究毛泽东的著作。(《程少堂<沁园春•雪>备课阅读主要书目44种》,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0091 ),把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里的有关书籍借光了。(程少堂《把某图书馆毛泽东诗词研究著作借光》,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0018)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厚积”,所以才具备打破现有陈规、自创一代革命性新规、有创意地“乱教”的资质与本钱。


行文到此,忽然想起三个伟人来。一是林风眠。中国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变革中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林风眠先生,直接培养出的学生撑起现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深影响了一代艺术家,至今被美术教育界视为先进。他鼓励学生释放天性,口头禅是 “放松一点,随便些,乱画嘛”。后来成为著名美学家的洪毅然在艺专上学时绘画拘谨,林风眠劝他作画前先喝酒,要敢于“乱画”。二是毕加索。2012年,我们全家在悉尼女儿那里过春节,我女儿带我们去看毕加索绘画展,走进展厅,那扑面而来的满厅童稚般的“乱画”,带给我的心灵以无以复加的巨大震撼与冲击——原来大师都是“乱搞”的啊!三是毛泽东。国共两党内战时,国民党军队老打不过共产党军队,最后国民党研究的结论是:毛泽东指挥的共产党军队打仗根本不照章法,是乱打的。其实,这所谓“乱打”,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有创意地打。这些“乱画”与“乱打”,都和庄子的“乱写”,来自同一个灵魂。


当然,“乱写”“乱画”与“乱打”,都是特定领域的一流大师的创意行为。可是当代中国语文界有大师吗?活着的肯定没有,死去的也很可疑。 语文味与我,只是和真正的大师庄子心有灵犀,和真正的大师庄子息息相连,和真正的大师庄子“剪不断理还乱”。语文味与我之于庄子,虽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好在“当时未惘然”。是这样的关系:因为有真爱,所以要融合;因为有真爱,所以有融合;因为真爱,所以融合。对书如对爱,不融合的爱是有缺陷的爱。对真爱,此情若是久长时,最好是朝朝暮暮。书人一体,书课一体,读书如是,大概没有比这更高的境界了。


我后来在其他文章中,还引用过影响深广的华人现代艺术家、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总设计师蔡国强的“乱搞主义”观点。为了说明西方艺术语言与当代艺术发展对自己最大的影响,蔡国强以他惯用的“蔡式语法”说出一句心得之言:“现代艺术就是乱搞”“艺术可以乱搞”。


可见,“艺术可不可以乱搞”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个问题,不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是,该如何提高乱搞的能力?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各行各业一流的大师,都是会“乱搞”者。大师的所谓“乱搞”不是瞎搞,用过去通俗的话说是“不按常理出牌”(因为他创造有新的“牌理”),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颠覆性创新”。


当然,我不是说我是语文教学大师。但我要说句实事求是的话:鄙人显然和千千万万的一般的语文教师有许多不同,在自己的语文味理论和自己的语文味教学实践相结合这一点上,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包括绝大部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一辈子倾其所力,也没有几个能达到我的境界。我在红尘滚滚的深圳心无旁骛激情浇注直接研究语文味、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近二十年,加上1980年代文化热期间间接研究语文味——从文化角度研究教育八年(如今语文味教学流派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即与此有关),就是说兄弟我直接间接研究语文味近三十年,今天才可以自信地说创造了我的语文教学新标准——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法。而上述女教师评论的他本校的那位语文教师,其教了几年课,做了多少年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说他创造了语文教学新的标准,因而是按自己创造的新标准上课?


今天,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几位著名科学家主办的知识分子网上看了《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的视频。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文小刚在这个颁奖礼上有一个简短发言,其中有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两句是:


真正的创新是制定标准,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


根据文小刚的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合理地演绎出另一个观点,就是:


大师可以“乱搞”,因为大师是颠覆旧标准创造新标准;大师“乱搞”是打破旧规矩的创造,一般人的乱搞,就是胡搞,乱来。


教学艺术,是一个在强烈的爱的基础上,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才能熟练掌握的艺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能力的同时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思想或者说提出教学的新的标准,绝非易事,在一线教师中更是凤毛麟角,十万人里也难挑出一个来。尽管我一向支持并鼓励有作为有理想的一线中小学教师敢于打出自己的旗号,但我也反对一线中小学教师过早打出自己的旗号。我们已然看到,有的一线语文教师,不仅书没有读几本,而且养成了拿起书就要睡觉的习惯,却在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在“语文”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就打出这语文那语文的旗号,虽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可能因此而博得不少眼球甚或世俗荣誉,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有成色的东西,多少是水分,明眼人清楚,实际上他(她)自己也是清楚的。可以预言,其中不少人的旗号的寿命,不会比打出这个旗号的人的寿命更长。


因此窃以为,和诗坛有二十几岁的著名诗人,数学界有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著名数学家等等不同,一线中小学教师,四十岁之前完全不要奢谈、妄谈什么创造新的标准。有毅力十年乃至二十年磨一剑,有恒心坚持不懈,加上有智慧,有能力,有运气,知行合一,四十岁以后再谈创造新的标准不迟。如果一个中小学教师很年轻,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教龄,我们就说他教出的课是按照自己创造的新的教学标准来教的,这不是夸他,是骂他,也是害他。

2018/11/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47001.html 

最后更新[2018-11-2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