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志林(1108)】把极不喜欢甚至讨厌做的事情做出一点儿彩来
——自行公示一个课题总结之一节
我喜欢搞(教育)科研,但一贯极不喜欢甚至讨厌写课题总结之类东西。我觉得科研课题做了就做了,可以搞成果鉴定,还要写哪门子总结呢?写这类玩意儿究竟有什么用啊?管理部门说有用,于是就有用。而我内心,把这类总结,看成是陈冠希的拍照——你烦不烦啊,做了就做了,还非要拍哪门子照呢?
不过,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有些事,你极不喜欢甚至讨厌去做,但又不得不做。我觉得,把喜欢做的事情做好了,这固然是本事,但把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做出点儿彩来,甚至带着激情去做,这本事也要有。下面给大家看看我今天写的《语文味教学法推广工程总结》中的一节,虽然我确实是像写的这样做的,虽然这样总结其表达很个性,但我还是没有兴趣写这些东西。没有兴趣写这些东西,但不写又不行啊,而且有些段落写的很激情。也许不合规范,但这样写不犯法。以下是总结的第三板块:
3.成果创新点(应对成果在实践中的突破、理论上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相对独立。500字以内):
工作室主持人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湘濡并进捆绑提升的研究路线,每年都坚持上语文味教学法大型公开课,是语文味教学法推广过程中效益最大、效率最高的手段和最大亮点之一。语文味工作室主持人程少堂不仅在深圳市给中小学语文教师上了多堂语文味教学法公开课,而且坚持在全国各地主讲语文味教学法公开课,把语文味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
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语文味教学法推广实践,是语文味教学法推广工程的另一个创新点和亮点。首先是推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语文味教学法作为史无前例的表现性教学法,习惯运用再现性教学法的广大一线教师要掌握它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推广要有一个从嵌入、置入到植入的过程。用时尚的语言说,学习掌握语文味教学法分为机械化1.0版(僵化),自动化2.0版(固化),信息化3.0版(结合实际初步创造),智能化4.0版(为我所用)几个阶段。其次是推广过程坚持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主要体现在坚信并通过“公开课出影响”。三是抓主要矛盾。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掌握,核心技术是教学过程渗透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的原创技术),以及文章与文学的区别、文化内涵的开掘,这也是推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抓住了这些主要矛盾,语文味教学法推广过程就比较有效率,基本上是有效推广。四是以城市包围农村。由于现代城市的辐射力,在城市推广能很快影响周边地区的农村学校。五是建立推广学术根据地。以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为推广根据地,从点到面,从垂直传播到水平传播。六是打持久战。作为表面上政府主导,实际上是民间行为的教育科研课题推广,难度是很大的,是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体现两个面向,即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应用需求,是语文味教学法推广工程的第三个创新点和亮点。教学法质量往往并不取决于其理论逻辑,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实践逻辑,一个教法有很强的理论逻辑,并不见得具有实践逻辑。通过推广工程,语文味教学理论与语文味教学实践湘濡并进捆绑提升,即推广过程丰富和发展了语文味理论,使语文味理论体系变得更加严密,具有严密系统的概念互释性。通过推广工程,语文味教学理论从操作的技术、理论的突破、结论的新颖这些角度来看,跟以前的教学法相比,其质的区别更加鲜明和突出。语文味工作室首期成员集体撰写的近80万言的《语文味教学法》已问世,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广应用,语文味教学法成为深圳教育的名片之一,有望能把深圳、华南语文教育研究带入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
语文味教学理论直接间接研究了近3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得到过一些支持,比如先后入选两期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但语文味课题本身从未得过任何政府奖项(我后来也不再申报了)。欲传后世,原不待此。回顾过去,我们满怀豪情,因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早就在全国产生深广影响,当年的星星之火,十多年前就成燎原之势,语文味理论也成了大学教科书级别的课题研究现象,成为一门显学;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认为,我们仍然认为,我们一直以为,并继续认为,历史终将站在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这一边,不信五十年一百年后看。
2018/12/0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4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