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本站社论
文章标题: 《【旧作】少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还在吗?》
     阅读次数:146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作】少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还在吗?

少堂志林(899):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还在吗?

 2017-10-15 13: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年国庆节期间,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题目为《深圳百万年薪聘校长名师,是荣耀,还是羞耻?》文章(附后)。这篇文章缺乏深度,也缺少锐度,我并不欣赏,但我同意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就将这篇文章转发到我的朋友圈。下面是我分享这篇文章之后在微信上和朋友们的交流:


    Don:大学花重金聘名师,有时甚至面向全球花重金招聘学术成就一流的名师,这个可能争议不大。但中小学花重金买校长值不值?我同意这样的看法,无论是深圳还是国内其他地方,花大钱买来的基础教育的所谓“名校长”,时间和实践都已或将证明,不值。

    W老师(苏州):为何不重用本土的专家、人才呢?

    Don:这个原因复杂。比如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比如将百万年薪或高薪给深圳本土熟人,会引发更强烈嫉妒;比如深圳教育界(我这里指的主要是基础教育界)像人工栽培的速生林,整体高度不错,整齐,但缺少参天大树;比如深圳教育人,从教育官员、校长到教师,心真在这里的不多,多半心在那里。心在哪里?你懂的。如果干脆明白点说就是,和香港情况不同,目前的深圳不是搞文化搞教育的地方,因为深圳不是钱多、人傻,而是钱多、人聪明,但许多人的心不在做文化做教育的现场,没有积淀。

    从1976年高中毕业后做民办教师开始,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达41年。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关注、研究中国教育问题,1980年代中期就发表教育文化系列论文,1990年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念全日制研究生,迄今研究中国教育问题也有34年的历史了。以我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想,我认为,当代中国没有一流校长人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领域,大学也概莫能外),也没有诞生一流校长的人文环境。深圳更没有这种环境。上世纪末我刚来深圳工作时,当时有的爆得大名的某深圳学校校长,各种媒体上吹得很高,但二十年都不到,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刚去世的被媒体称之为“深圳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的某市直重点中学创校校长、且一直在这个学校做了长达23年校长直至64岁退休的这位老先生,对深圳基础教育当然是有贡献的,但要说他在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管理思想)方面对当代中国教育有什么创造性贡献,要说他是教育家,这个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堂按:准确地说,这位老先生是“深圳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因为在他创立的这所学校成立之前,深圳中学已成立,深圳本土也早就有中小学多所。)

    古今中外,一流校长活着时往往不太吃香。比如在中国、在当代世界教育史上名气、影响很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他基本上是气死的。陶行知做晓庄师范学校校长时曾拒见蒋介石,最后晓庄被查封,陶行知被通缉,罪名是晓庄通共,有碍风俗。中国当代还没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样的人物,绝大多校长数水平不高,但滑头,世俗,功利。   

     Don: 苏霍姆林斯基只活了52岁,陶行知只活了54岁。而现在各地花大价钱买去的校长多大年纪?多数都已年过半百或年且半百,这把年纪,真要是大教育家式人物,早死在内地了,不死也差不多了呵呵,哪里有机会让你花重金买来?    

    Don: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早就不在了。

    L小姐我在商店买衣服时加的劳斯顿服装品牌营业员):程老师的评论比文章更有意思。 



2017/10/04

(堂按:我这篇随笔在科学网我的博客挂出后,中国科学院有位物理学家在文章后发表如下评论:“大跃进、搞运动式的所谓教育发展,需要这类的动作。动作完了,任务就完成了,并不对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实际负责。当年如此,现今依然如此。不同的是,当年的代价是死人,当今的代价是糟蹋钱。”)




附:深圳百万年薪聘校长名师,是荣耀,还是羞耻?

2017-09-15 江上渔者 天通教育培训 天通教育培训

2017-09-15 江上渔者 天通教育培训

笔者真是孤陋寡闻,今年815日的消息,近日才看到,实施有愧于活在当今信息时代。

据《广州日报》消息,距离今年秋季开学半月之际,深圳各区正加紧引进名校长名师,不少区均开出百万年薪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和名师。宝安区对于引进的校长最高可给予300万元的奖励补贴和终生免费的住房,龙华区对于引进的名校长最高可予以200万元的补助和120平方米的住房,坪山区则开出100万元税后年薪招聘校长。

看了这则消息,我不知道是为深圳感到自豪荣耀,还是感到耻辱。

不知道这面向全国招聘的范围,是否包括深圳?如包括深圳,假如深圳有人被聘用了,就说明深圳原先也是有人才的,只是缺少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机制,说明深圳的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职业上升的通道不通畅。如果是这样,深圳各级政府的教育及人事部门的人吃什么干去了?千里马就在身边,却一叶障目,不说他们是义务了深圳的教育发展契机,也可以说是玩忽职守。

如果招聘范围不包括深圳地区,那就更有问题了。深圳自79年建市至今已有38年的历史,38年,一棵小树足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一只小鸡可以孵化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养鸡场,一家企业可以发展成行业巨头,一座城市可以建设成为市民数千万的超大城市。深圳现在不就是一座市民上千万的现代化的国际超大城市吗?然而,它还要向全国招聘名校长、名师。人们不禁要问:当年各行各业高起点建市的深圳,有着先行先试特权的深圳,被誉为全国改革排头兵的深圳,它的教育还匍匐在内地一些城市后面吗?深圳的历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38年都干嘛去了?这么多年难道没有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成长培训计划?每年花的上千万培训经费都哪去了?深圳可是中小学校主任级干部要定期去华东师大、校级领导要去北京大学轮训的啊。每年各级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人大会上的报告中列举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可是洋洋万言的啊,难道这“洋洋万言”的报告中就没有有关教师培训的成就?建市38年了,全市每年各种培训经费上千万的投入,还要面向全国招聘名校长名师,是应感到荣耀,还是应感到羞耻?

深圳建市之初,一切都是零,曾经向全国全球重金聘请各类高层次人才。那时,全国人民对深圳尊重人才的举措大加赞赏,深圳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参与特区建设。可以说,深圳能在三十几年内,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型超大城市,与当年重金引进人才的举措政策分不开。但是,38年过去了,深圳还在向内地招聘名师名校长,岂不贻笑大方?

我们都知道,深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绝不仅仅是人口意义上的超大城市,它已经形成了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等内涵的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深圳文化,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精神。招聘一些不了解深圳地域特色,不了解深圳城市文化精神的“名校长”“名师”来深圳,他们能办好深圳的教育?

再说,这些名校长”“ 名师”,政府在招聘他们时该如何认定?仅凭他们答辩时纸上谈兵式的大谈现代教育理念时的哗众取宠?这些人,你只要给几个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案例让他处理,能力便见分晓。难道仅凭几本不知从哪里东拼西凑也不知是否请人代笔的专著?这样的专著在我们这个时代花上几千元就可以出一堆。难道是凭在重点中学带了几届重点班获得了高升学率因而被评上的“特级”“优秀”教师的头衔?这样的人让他去普通中学带几个普通班,就知道他们所获得的奖牌含金量到底有多少。有的人或许还会拿出什么“百佳校长”“省级劳模”“五一奖章”等之类的奖项荣誉来证明“名师”“名校长”的实力,但在评选体制欠科学、形式不民主、过程不透明缺少法律监督,什么都可以凭权钱巧妙地暗箱操作的情形下,在有的学校校长无奈只好评选采用“分烧饼”“轮流坐庄”的现实面前,那评选出来的“百佳”“十佳”等,到底有有多少值得相信?

即便这些“名师”“名校长”是名副其实的“牛校长”,那政府百万年薪招聘他们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呢?是让他去管理“硬件一流、师资二流、生源三流、质量四流”的学校,让他“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而成为“硬件一流、师资一流、生源三流、质量一流”的学校呢?还是让他去把一所集中全区或全市优秀学生的学校建成一所什么“示范性学校”,故意制造出教育的“等级差”?又或是仅让他去提高一所基础尚好的学校的升学率?还是让他能把一所普通中学的师生,铸造成具有“崇尚科学,践行民主,坚守法治,肩负正义,守护公平,牢记责任,秉承善良,传递爱心”的现代公民人格的学校?如果百万年薪招聘的“名师”“名校长” 仅仅是建一个什么示“范性学校”,提高几个升学率的百分点,何必舍近求远?深圳这样的人俯拾即是,只等管理部门来把他们教育生命激活而已。

早几年,深圳也曾向全国招聘了一些“百佳”“十佳”之类的“名校长”,只不过没有“百万年薪”而已,但那些具有“百佳”“十佳”头衔的“名校长”,如今又怎样了呢?无须笔者直言回答,读者也都早已知道答案。他们之中大多数“泯然众人矣”,管理并无什么奇门特术。有的热衷于花拳绣腿旁门左道,只去申请一些不切实际的科研课题,利用请名人来结题提高学校和自己的知名度,充当自己的业绩。这样的“名校长”与“百万年薪”的待遇相称吗?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像经商办企业,可以凭立竿见影的利润来衡量一个主管领导的能力。教育的成效是渐次呈现的,再好听的教育理念,都需要时间的检验。动辄以经商办企业的利益刺激模式,巨额年薪招聘校长,不是作秀,就是滥用浪费教育财力。当深圳还有太多的教育问题需要钱才能解决,大多数校长老师的年薪还有待增加的背景下,招聘少数几个所谓的“名校长”“名师”,能办出与深圳快速发展相称的特区教育吗?这种招聘,助长深圳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师资方面的“懒政”意识,阻塞了教师的职业上升通道,还寒了他们从事特区教育事业的进取心。



最后更新[2019-3-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