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推荐】梁青《程少堂传》目录(修订稿)》
     阅读次数:14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梁青《程少堂传》目录(修订稿)

【号外】梁青《程少堂传》目 录

 2019-3-25 22:10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堂按:经过三年多时间的采访、研究和准备,梁青撰写的52万字的《程少堂传》日前杀青。2013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2009级研究生张岩撰写的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六年后,由梁青完成于2019年初的这本《程少堂传》,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在职语文教师的他传。感谢梁青女士的辛劳。现征得作者同意,将《程少堂传》目录在语文味网和我的科学网博客发表。顺边说一下,我的回忆性文章不少,但还没有正式写过自传。这项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有些事情,只有自传才能写得出来,也才能写得清楚。我曾经说过,也许我会把它写成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也早就给它起过名,叫《祖母爹》或《人生的味道》。这事儿,等我一个多月退休后还再说吧。)

 

 


【少堂志林(1147

梁青《程少堂传》目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一、程少堂来了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一代名课《荷花淀》的前世今生(之一)

四、一代名课《荷花淀》的前世今生(之二)

五、当程少堂讲《荷花淀》时他在讲什么

六、发现语文新大陆

七、金风玉露一相逢

 

第二章  翻飞辗转水云间

 

一、“学术野心”大暴露

二、千古文人《世说》梦

三、把学术广告打到北京去

四、永恒之理想,引领我们上升

 

第三章   我非过客是归人

 

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二、祖母爹

三、孔子河的洗礼

四、大海真大

五、纪念碑上的雕像

 

 

第四章  一样涅槃度九天

 

一、一个乡村少年的农民作家梦

二、噩梦醒来是早晨

三、不羡人间万户侯

四、一栋伟大的小楼

 

 

第五章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一)

二、“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二)

三、“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三)

四、“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四)

 

第六章  万顷金波涌明月


 

五、“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五)

六、“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六)

七、“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七)

八、“抗战”十六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记(之八)

九、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语文味教学法》问世

 

第七章  如意棒是天河定


 

一、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

二、金箍随人意,棒打四方天


 

第八章  我看人生多妩媚

 

一、父爱三文:铁血柔情的大丈夫

二、致敬英雄:“我把老年献给你”

三、一骑绝尘:一个孤影,一篇宣言

四、被写成书:荒原中的舞者

五、“最后一课”:真善美爱的抒情诗

六、生命献词:一座丰碑,一座江山

七、祖先的呼唤:问津·凤香禄·语文味奖


结语

 

后记

 

 



(堂按:本目录由《程少堂传》作者,在该书出版前夕于2019年4月21日做最后一次修订)

———————————————————————

相关阅读:

【少堂志林(1148】梁青《程少堂传》后记

 

 

【少堂志林(1148】梁青《程少堂传》后记

 2019-3-26 23:59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程少堂传》后记

梁青


 

法国电影导演、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特吕弗,曾经在评价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大神之神戈达尔的革命性和影响力时说过一句名言: “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之前和戈达尔之后。”


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少堂先生的学术贡献:由于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表现性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的诞生,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程少堂之前(再现性教学理论与实践)与程少堂之后(有了表现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少堂先生看来,真正的语文教育理论家并不追求华而不实乃至批量生产的论文数量,而是孜孜探索不懈奋斗,通过重建语文教学法来深刻理解语文教学(教育)的工作机理。他直接间接地,用超过自己现有人生二分之一即长达36年的时光,心无旁骛激情浇注去做的,正是这项工作。


2013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撰写的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名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有业内人士认为,张岩这部专著,也可说是接近于一部程少堂评传。不过,它毕竟没有冠以传记的名号。相信该书的绝大多数读者会客观地理性地同意这个判断:作为一部中国重点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其选题,其开题,其写作过程,其审定,其答辩,都有一套合规律的严格的程序须要遵循,因此张岩这部书的诞生,足以说明程少堂在21世纪最初20年中国语文界的贡献、意义、影响与价值。


六年后,由本人完成于2019年初的这本《程少堂传》,不仅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在职语文名师的他传,而且掌握的材料,比《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更详实,更丰富,更全面,涉及传主的生命长度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准备以及写作的时间也更长,书的篇幅自然也要大得多。相信本书的绝大多数读者会客观地理性地同意这个判断:拙著《程少堂传》的诞生,会给程少堂这样一位被称之为“开宗立派” 的当代语文教育理论家,其在21世纪最初20年中国语文界的贡献、意义、影响与价值,再一次提供证明。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语文教育史家们,应该会比21世纪最初20年的中国语文界,更客观、更理性、更全面地评价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而也更客观、更理性、更全面地评价《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和《程少堂传》这两部著作的意义与价值。


我希望这本《程少堂传》,能够较好地呈现少堂先生作为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家的真正面貌。


这本传记从准备到完成,大约历时三年。2016年暑假,我曾对少堂先生进行了一周的录音专访。采访过程,主要是倾听少堂先生讲述他自童年开始的悠悠往事。时间,在他的讲述中静静流淌。生命,在他的讲述中徐徐展开。细听之下,你会感到,语文,就在他的讲述中不动声色地缓缓融入。录音采访之后,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要写作这部传记,必须要将少堂先生其人与其学紧密融合在一起。于是我重读了手头几本少堂先生的著作,如2015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代表课观止——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教学实录》《我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2008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200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等书。这些书收录了少堂先生早期大量的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人生故事,从中可见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潜在与显在风貌的整体。我又在语文味网上打捞海量素材,特别是近200万字上千篇的《少堂志林》,还有少堂先生在语文味工作室的百万言学术聊天记录等等。少堂先生鲜活的个性形象,皆可从他嬉笑怒骂的文字里清晰可感。经过两年的传记素材的收集,分类,整理,大体结构框架也随之基本定下后,正式动笔。


开写后的日子真可谓艰辛。刚送走一届高三,20188月起,我又接到新一届高三的教学任务。每天,要应对繁重的高三教学日常,晚修等等。除此,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还要面对学校的一堆行政事务,以及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活动。加上我个人的广州市名师工作室已经启动,还要统筹安排完成好工作室的任务。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才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开始当天的写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方面,我深知为少堂先生写传记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深感为先生这样丰富动人的生命作传,于我而言,绝非易事。责任之重大,能力、精力之有限,加之时间之仓促,让我深刻理解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之仓皇,之狼狈,之尴尬,之羞怯。所幸的是,写作期间,常得先生电话、短信的鼓励和鼓舞,一时的沮丧落魄也因此得以缓解,并暗自决心,不可辜负先生的信任。而每每阅读整理好的传记素材,亦会被先生一身的浩然之气所打动,所激励,决心一定倾尽心力完成传记写作。有时兴致一来,写出自己尚觉满意的文字,又由衷感到,渺小的我,能为先生这样的人物写一部传记,实在是一份无上的荣耀。2019219日,正值元宵佳节,当长达40余万字的书稿完成的一刻,我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一种难以言说的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程少堂传》全书共有八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最后一章第八章,故事性与可读性较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记录少堂先生用整整两个“抗战”即十六年的漫长时间,创立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的不凡征程。其中第五章一共四节:第一节记录了少堂先生研究语文味的第一阶段的“抗战”——也就是1999年至2007年,语文味教学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模式诞生以前的探索,少堂先生把这个时期称为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荒原中的独舞”时期;第二节专门记录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关键年份2007年,因为在这一年,语文味教学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诞生;第三节记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推广,少堂先生把它称为由他导演、编剧、领舞的“荒原中的一次群舞”;第四节,记录少堂先生通过公开课反复实践“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漫漫征程,这一时期从2007-2014年,又历经七八年之久,少堂先生称之为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二次“抗战”。第六章的五个小节,分别记录了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文人语文理念和与此有关的语文味教学法之“神”,所谓“重剑无锋”的语文味备课法,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独创做法和经验,以及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洋洋80万言《语文味教学法》的问世等大事件。第七章主要记录以少堂先生为核心人物和领军人物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评课、语文命题等方面的一系列独特做法和经验。


《程少堂传》作为一部学者传记,特别是作为少堂先生这样一位“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的学者的传记,离开了语文味,这部传记不说毫无意义,也是意义小了很多。艺术大师杜尚曾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对少堂先生而言,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的语文味,而他的语文味,来自他的生命。语文味和程少堂的生命,是合二而一须臾不可分的。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法是程少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他自1999年开始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以来学术生涯的全部,因之,我用占全书五分之二的篇幅来写语文味。如此不惜笔墨写语文味,另一层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法在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上作出的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开创性贡献。因此我相信,真正对语文感兴趣的当代读者和后代读者,是会喜欢阅读这些内容的。我也相信,当你沉下心来,认真仔细地把这三章耐心读完,你一定会获益良多,你的语文人生,一定会跃升较大的层次。


20195月初,少堂先生即将荣休。我想,这本《程少堂传》,作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在职语文名师的他传,应是身为弟子的我,献给先生的一份不错的答谢礼。同时,这本传记,能在先生退休前出版,亦是一件意义非比寻常之事,也算得先生学术生涯的一个总结。先生荣休,只是他的人退出语文江湖,但程少堂的名字和他的语文味,将继续浩荡回响在语文界。这一点不用怀疑。今人也好,后人也罢,要研究少堂先生,研究先生的语文味,这部传记或可作一参考。


《程少堂传》最终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的当然是少堂先生。先生的为人与为学,给我写作这部传记提供了方方面面取之无禁(就是他的文章、材料等,我可以根据需要毫无限制地使用)、用之不竭的精神养分。他不仅为这部传记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还让这部传记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理论的定力。相信你在读这部传记的时候,既能感到少堂先生的可敬可佩、可亲可爱的一面,又能感到他的学问极传统极先锋、极厚重极清新的一面。先生本是极感性又极理性的人,是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的当代学者。这样的先生,自然也就赋予了这部传记一些传奇的色彩。


《程少堂传》能够顺利出版,还要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刘立峰先生。没有刘立峰先生的鼎力支持,篇幅这么大的一部传记,在这么紧迫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如期出版的。感谢知名书法家朱建斌先生为这部传记题写书名。湖南名师方西河也对本书有贡献。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感谢家人对我写作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在写作这部传记期间,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很少。如今传记出版,也可视作给家人的一个交待吧。


最后想说的是,写少堂先生一生的学术,学术的一生,我是力所不及的。篇幅浩大,体系庞大,素材众多,人事纷繁,其中定有颇多遗漏或评价不当、不到乃至错误之处。遗憾之情,如有机会,望可弥补。   


                                                                 梁  青 

2019年3月20日初稿于羊城,

                                                            3月28日修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69605.html 

最后更新[2019-5-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