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全日制研究生秦亚于2015年完成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程少堂“语文味”的纵横研析》,一两年前我在网上读到过不太完整的内容提要。今晚在道客巴巴网上发现全文(链接地址:https://www.doc88.com/p-6941572578073.html),不能下载,于是在网上细看了一遍。
秦亚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进行详细研究。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程少堂的语文味理念的提出背景、缘由。
论文第二部分是语文味的纵向研析,梳理了“语文味”的发展历程。作者将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放到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中进行比较后认为,与五六十年代说教性课堂对比,“语文味”更具人文性;与七八十年代唯知性课堂对比,“语文味”更具文学性;与上世纪末唯文性课堂对比,“语文味”更具本真性;与新时期形式化课堂对比,“语文味”更具朴实性。
论文第三部分,则是将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与当代中国一些有影响的名师的教学风格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有四大特征:“理论定义,更全面”“教学语言,更幽默”“文化视野,更宏大”“发展阶段,更成熟”。该文还对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从文字、文体和文化上进行三层透视,认为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可分为“浅层——文字之韵”“中层——文体之美”“深层——文化之润”。
论文第四部分则是对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反思,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彰显艺术的教学过程,需要新颖独特的教学视角,最终呈现出灵气四溢的语文教学。
这位年轻作者迄今与我没有任何联系。她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把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理解到这个程度,不容易。她的研究视野和掌握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论文颇富历史感,论文中的不少分析与概括,有深度,很精彩。作者对研究对象持有的既尊重又客观的研究态度,尤其可嘉。
秦亚这篇论文的指导教师是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周敏博士。要感谢这对师生在我身上花费这么多心血。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