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带领语文味工作室全体成员撰写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部表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时,多位成员在撰稿中在我的名字前面用了“当代语文教育家”这种称谓。对此,我在工作室专门、反复、明确要求:虽然2006年《南方都市报》用两个版的篇幅深度报道语文味时用的标题就是“本土教育家程少堂”;虽然2008年我到深圳有的学校去做报告,学校在教学楼挂出的大幅欢迎标语就是“热烈欢迎语文教育家程少堂教授来校讲学”(链接:《[图]程少堂益田中学讲座:我想要飞》);虽然2009年教育部所属的《中国教师报》在国庆60周年时搞的“新中国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评选专题活动,评完主办方通知我入选问我要简介资料,我才知道本人跻身其间;虽然从2006年开始,全国有多家媒体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发表或转载我的论文时用了“当代语文教育家”来简介程少堂;虽然有个别语文教师当我面心情复杂地小声嘀咕道“这个简介是你自己写的吧?”我恨不得揪一下他的耳朵,因为夏虫不可语冰,因为只要不是太糊涂都该懂得一个事实,即如果是我自己在我的文章后面写了这样的自我简介,不仅这样的简介发不出来,这篇文章也发不出来;虽然知网收录的全国各地教师撰写的语文论文中,有相当数量涉及到我的论文给我戴上了“语文教育家”头衔(链接:《少堂志林(1040):究竟是,还是不是?Yes or No?》),等等,那是编辑、记者和我不认识的文章作者写的,这当然是对我的一种很大的肯定和鼓励,但在我自己主编的书里,是不能有这种称谓的,必须全部删去这个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