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点燃激情,体验“语文味”的理想之路》
出处:阿来编辑    作者:彭宏云   阅读次数:212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燃激情,体验“语文味”的理想之路

点燃激情,体验语文味的理想之路

                                                                                深圳市笋岗中学   彭宏云

    “语文味是一种文化品味,总令人心驰神往。对语文味进行探究,那种快乐的体验让人激动和着迷。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激发手段实现师生共享的审美愉悦呢?刘勰诗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为语文教师,激发自身的和学生的情意应是上好一堂具有语文味课的前提。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也只有情意充沛、激情昂扬,才能实现语文味”“工具性目的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在审美活动中达到品、玩的美妙境界。因此,笔者认为,点燃激情是体验语文味的理想之路。

                 一、激情是体验语文味的情感支点
  
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兴趣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和谐统一,师生要通过语文味来彰显、陶冶自身的素质和情感,或说通过陶冶、彰显自身的情感、素质来体验语文味” ,以达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 。这就要以激情为支点,以激情为动力。没有激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就像火石在它能够迸出火星之前等待着铁的撞击。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文化品味、人格修养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以自已的智慧去不断撞击,在撞击中冶炼,在冶炼中凝聚,在凝聚中升华、迸射。语文教学的审美个性也决定了这一点,要审美,必须有激情的燃烧。激情是体验语文味的情感支点,激情是体验语文味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可以说,没有激情,便没有审美;没有审美,便没有语文味”  
   激情使我们迸发创造的灵感。如果说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深邃的大海,那么,波动的情感就是起伏不息的潮水,激情则是跳舞在波端的浪花。当潮水卷来的一刹那,奇迹便发生了,无边无垠的大片大片的深蓝瞬间幻化成无数的条条朵朵,皎白如练、明亮如珠。
   鲁迅先生早年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拯救民族的忧愤,远渡重洋寻求救国真理。在东京,三五成群徜徉于樱花下的清国留学生让他顿生厌恶;在仙台,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考60分的能力表示怀疑和不敬,让他深感愤懑;在电影院,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枪杀竟有人欢呼喝彩,更让他震惊和痛心。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从此,他文学创作的激情绵延不绝,为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开出了一剂剂救治心灵的良方。再看看法国作家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一次聚会吧。他看到福楼拜
那很发达的前额上竖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的在那长满浓密胡须的嘴上一刀切断了。”“他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的面前。带得他的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听到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文学的激情让他们聚会,因为对文学的激情和对老师的崇拜,莫泊桑专注的观察更加细微和明锐,形象的思维更加大胆和神妙,热情的创造更加独特和超凡。激情犹如雨后的飞虹,架起了一座座由愿望飞奔理想的金桥,激情犹如雪中的冰雕,塑造着一个个由朴素直达圣洁的梦想。
   激情能引发我们的教学追求。屈原怀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写出了浪漫主义的绝唱《离骚》;笛福一生坎坷,一时被国王赏识,一时被捕入狱,但他对文学的激情始终高昂,最终成为了名作家;再看看当今教坛名家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镇涛、程少堂、韩军、陈翔、……他们哪个不是激情满怀?正是对语文教育的激情引发了他们的不懈追求,才有他们教坛上的意气风发。
激情能妙化师生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个性是强烈的狂暴与细腻、可变性与自我性、内向性与表向性共存,而我们出现激情时的表现就像孩子般天真。因此,当我们愿意以坦诚率直的态度和他们接近时,便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情感就像一对旋转在芭蕾舞台上的男女主角,或拥抱依偎,或难舍难离,或媲美生辉;而许多时候,我们则可以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和憧憬的氛围中等待收获,你收获的满筐金黄,那就是
语文味了。
   只要你拥有激情,就会体验
踏破铁雪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悦之感,就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和释然。
体验
语文味的感觉让我们快乐得战栗。我们有时担心、害怕、迂笑酒徒,有时喜爱、崇拜、迷恋偶像,因为他们已被刺激到亢奋状态的情感,溢于言表和肢体,几近疯狂的让我们惊惧,恣情表现的让我们想往。但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的不是疯狂,而是一种激发情感的方式。以一种合情合理的、品味高雅的、文化味十足的方式让激情燃烧起来,才会有语文味释放与飘溢。

           二、 把你心中的激情唤醒
   就目前我所观察和了解的少数语文教师,部分语文课堂,多数语文学习来看:似乎少了些蓬勃朝气,多了些
学术研讨的高深;少了些语修逻文生成的摇曳迭宕之美,多了些动辄关系生命真谛、自然奥秘、社会人情的尴尬;少了些以人文精品、表达别致濡染学生的高雅,多了些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能说就行的随意;少了些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真切,多了些学生抽象理解、空洞诉说的情感独白;少了些对仁义、正义、情义、真理执着追求的迷恋,多了些学生自我构建、生存挑战的指南。语文课是多了些滋味,但你不觉得少了些许文化沉实与审美活力。我谓此种现象实乃:人教老了,课教呆了,话变硬了,情变淡了,义变薄了。我们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也不能不思考这种现象存在的理由。没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积淀之,表情工具借助之,冶炼熔炉锻造之,人生境界影响之,学生哪来这么多的感受真挚,认识深刻?没有通过文学世界中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高远的世界观的濡染重陶,学生的情感、意志、人格又哪能在自我构建中陶冶、磨砺和提升?以上情况也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师对语文课改的精神内核没有完全吃透。造成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对课堂形式的平淡设计,对审美对象的泰然漠视。吃透课改精神是需要极其饱满的激情的。另一方面缘于语文教师工作的特殊负荷,使之难以昂扬胸中的激情。我们部分语文教师似乎身体疲倦了,精神疲软了,心态疲惫了。然而字是不能不指导学生练的,文章是不能不辅导学生写的,字词句篇点听说读写背是不能不教导学生过关的——长此以往,对语文教学的激情在悄无声息中降温、冷却、湮灭。肤浅导致浮躁,浮躁导致轻率,重负之下自寻解脱,而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是不能降低的;所以,无奈之中激情便沉默与散逸了。竟有些学科老师认为这是语文老师的一种群体惰性,这种说法我是第一个要反对的。在此,我们深切地呼唤语文味” ,呼唤语文教学中文学味、文化味、人文味的激情回归。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我们的激情实际上像火中的凤凰一样,当老的被焚化时,新的又立刻在它的灰烬中诞生” 。其实,我们语文教师的激情并没有湮灭。当你阅读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时,心里是不是偶有阵阵悸动?当你引觞满酌、慷慨陈词干杯时,是不是还能听见声声悦耳的清脆;当你提笔忘字、泼墨挥毫时,是不是慨叹无情岁月已让你有点力不从心?当你听到学生关于某个佳句的鉴赏精彩极致亦或对某种意境的描摹生动逼真时,你是不是朝他微笑并颔首赞许?激情是深潜在你内心的一条明澈的泉流,即便你不打开闸门,它有时也会快乐的喷涌;激情是躲藏在你心间的一只酣睡的小鹿,即便你不叫醒它,一旦受到惊动它也会欢快的跳跃。

                  三、 调动你的激情,感受语文味
  
工作狂之称的日本人,在坚持对镜整容时能大喊一声我是最好的!借以振作精神;好游乐的美国人总以登峰、越谷、蹦极等运动来体验疯狂的激情。或许你需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或许你需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许你需要入深林,穷回溪……作为语文教师,你实在应该尝试一下,因为它足以撩拔你那颗本不平常的心。你可能担心能不能挽住激情的小马纵放的缰绳,也可能担心驰骋于快乐的语文味花园将会迷途忘返,那我要提醒你:没有贮蓄着激情,便不会有项羽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行;没有酝酿激情,便不会有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语;没有携带着激情,便不会有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你必须调动激情保持激情,才能永葆我们语文教师心灵的青春。胸臆之中有青春之气奔涌激荡,你才会让学生见到醉翁笔下拟歌先敛、欲笑还颦之少女的妩媚,读懂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之狎兴杳然的情致,触摸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巷杨柳青烟里的恋树湿花情怀,体味太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惆怅无奈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慨然豪迈。调动你的激情,语文味将让你和学生一起爽到底。

                   四、 点燃激情,投入语文味”  的体验
激情于语文教师,应彰显于大气的书写,含情的朗读,精彩的演说,飞扬的文字和丰富的表情。于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应是极有味道和富有真意的,你身上飘溢的
语文味才能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如果说植物的喜怒哀乐尚能受到音乐和光线的刺激发生变化,那么学生情绪的波动起伏、情感的丰富细腻、情愫的纯真美好、情志的笃实坚韧、情怀的宽广博大、情操的高尚圣洁则很大程度上与语文教师激情的投入与充满意趣、情趣、理趣的教学设计密切相关。文字作品是一个世界、教学过程更是一个世界,让师生沉缅于中,让两个世界融合,其效果当是众目昭彰的。语文教师要调动激情,点燃激情,可以作以下尝试:
   挖掘唯美的细节,让课堂形式的美单纯起来
  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难当,是我们把有些问题考虑得过于复杂,我们可以尝试摒弃一些繁琐的环节,把课堂重点设计为:品读语言文字的精美,感受作品的动人情节,学习人物的精妙刻画,发现平常世界中的哲理;与大自然一同呼吸,与社会脉搏一同律动,与他人故事一起感动……没必要一堂课面面俱到,条分缕析,可就某个重点深挖细掘。如教学台湾女作家简祯的《夏之绝句》,本文摹写自然之声极有诗意。可以学习语言为重点,环节设计为:听听天籁之音(多媒体演示)——读读本文用语言表达的高妙(听读文章——叙说感受——捕捉佳句——品味意境)——说说你体验声音的美妙感觉——赏读其他摹写声音的美文——你能用语言写一段你曾听到过的声音吗。从多角度体验,从多层面理解,用多种方式演练,我想那蝉声于学生绝不再单是蝉声,而是生命的情调和自然的诗派了。学生吃惯了大杂烩,偶尔给他们来几个时令小炒,新鲜蔬菜,水果拼盘,我想于形于色于味于营养,一定都是深受他们喜爱的。一堂课教学某个单纯的主题,在反复赏玩中体现深刻。这种单纯将给人质朴感、圣洁感、厚重感。其实,许多时候美也是在对一件事物一件事情的反复把玩摩挲和吟咏叠章中加深变浓的。这种激情的演练将让学生印象深刻、心无旁骛,从而激发他们专一的充满睿智的思考。
   抖落岁月的沉积,让个性的情感涌动出来
  也许你一贯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驿动的青春罩上了一层雾水,也许岁月的尘埃落满了我们充满文气的个性,让我们把激情之风化作一只巧手,把激情之韵化作一阵雨露,让它把生命之树轻轻摇动脉脉洗涤。学生的个性和我们的个性就会闪亮出来,毫无遮掩的、无须矫饰的、无拘无束的。真实的情也会自然的涌动。不会说的,让他去写日记,不会写的,让他去讲故事,不会说不会写的,让他去读美文,不会读的,让他去听音乐,甚至可以让他以肢体语言传递心里的话。教师要勇于舍弃老框框老套套,化腐朽为神奇,立足于学生个体特点,从训练语言入手,寻找条理、文采、情趣、哲理的有效突破。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个性的课堂,情真意切的课堂,审美的课堂。只要能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得其所,这便也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堂。
    走出课堂的囹圄,让生活和自然的美真实的展露出来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们只有满怀激情去拥抱语文,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与语文味互相交融的醇厚馨香。因此,除了课堂上以汉语言文学的形式美、内在美感染学生外,还应该让学生从生活和自然中获得真切体验、逼真感受和真知灼见。因此,往往需要走出课堂的囹圄。而带领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没有激情是很难办到的。拥有激情意味着热烈,拥有激情意味着拥有生活,拥有激情意味着超越。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携着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走走,让他们亲自摸摸溪水的温度,感受泉水的颤动,感知什么叫做遥看草色近却无”“杨柳风轻黄金缕,什么叫作泠泠作响,嘤嘤成韵”“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到田间看看,听听庄稼生长的声音,感觉油菜花炫目的金黄,学生才会明白什么叫希望,什么叫丰收,什么是碧绿的菜畦,什么是沉甸甸的喜悦;让他们到公园逛逛,感受一下嫣紫嫣红是什么景象,踏上草坪是怎样的柔软、舒坦和踏实,嗅一嗅花香和青草气息究竟怎样的沁人心脾。偶尔走到室外阅读或室外上课,哪怕仅仅是走到室外甚至仅仅是走到室外的情境模拟,生活的美和自然的美都会以一种真切新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中,欲及语文味,何患无辞,何患无味。语文味不仅真真切切,而且具体可感,它将鲜活在学生的成长世界。
   挣脱心灵的枷锁,让生命的美洒脱的绽放出来
  或许你的形容不够俊俏,但你可以你的文化涵养塑造一个可爱的形象,或许你的普通话说得不够标准,但你可以用亲切的话语吐露热情,让生动、幽默、深刻、哲理在你的片言只语中闪烁,或许你的字写得很不如意,但你一笔一划的恭谨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你的认真与端直,甚至你一激动起来有点口吃,但你急切的神情与挥舞的手臂足以传递你的情意和心声。语文教师不必在乎他人碎语,不必太在意自身的缺点,只要你能充满激情、努力锻造你的品格和气质,生命的美将伴随着语文味的融入洒脱的绽放出来。
创设摩擦和碰撞的情节,让激情之火持久燃烧
 激情是你生命之树中情感的一枝,有时你要有创造的举动,它才会婀娜多姿。 语文课上教师的妙语反诘,对学生答问的适时撩拨,让学生针锋相对的辩论;教师语调上的抑扬顿挫,情绪上的急切舒缓;课堂节奏的张驰有度,课堂悬念的设置,课堂高潮的迭起;对学生发言的肯綮评价,参与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演,对学生堂上质疑的坦率答复等都可以设为摩擦和碰撞的情节。摩擦产生火花,碰撞令情感迸射,长期这么坚持下来,你的激情就会象燃烧的火炬,永不熄灭。激情一旦点燃,你的思想就会冲破藩篱,你的精神就会振奋,你就会觉得曾经灰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明净透亮,你前面的道路也是万象更新、繁华似锦。这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真正走入了语文味的世界。
   让激情有效的迸发,与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质和优化情感品格是密切相关的。所谓
资之深,则左右逢其原。教师只有功力深厚,才能激趣撩拨,激情演说,激昂说理,激扬文字,才能让语文味” 自然流淌,才能深刻地体验什么是语文味” 

                  五、 你的激情点燃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你已经点燃激情了呢,这里略作赘述:
   *是不是走进课堂,就想听孩子们朗读的声音?
   *是不是开口说话,就让语言饱满?
   *是不是与学生交流,能撩拨得他激动?学生的发言能激起你情感的波澜?
   *是不是与孩子们一起朗读、背诵、讨论、写作、游戏?
   *是不是批改学生作文拍案叫好,提笔疾书妙语评点?
   *是不是有学生让你跟他(她)借书?
   *是不是有学生主动作文要你帮他(她)修改?
   *是不是有学生主动跟你叙说他(她)经历的故事?
   *一堂课是不是能做到精神饱满、热情审美、优美转承、激情评点、圆润收束?
   *是不是有学生对你生气,你也对他(她)说
你好!?这一点如果其他学科不能办到,而你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办到!
   我想,这些就是
语文味于语文教师的魅力了。激情是一把火,愿它把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之春燃烧!

 

 

 


最后更新[2004-6-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