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创造想像——作文亮点的助燃剂》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谢汝亮   阅读次数:19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创造想像——作文亮点的助燃剂

                                                                  创造想像——作文亮点的助燃剂

                                                                                             谢汝亮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分设立了发展等级,目的是鼓励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突出考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高考评卷中,阅卷老师总是以万分的责任心发现、欣赏、鼓励学生创造想象,写出亮点。考场作文只要有“亮点”,就会在发展等级项中得到理想的分数。那么,考场作文如何表现出亮点呢?

   一、亮丽的标题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亮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1.巧借名句:如“月若有情月长吟”“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海棠依旧?绿肥红瘦?”“一句话,一辈子”“明明白白我的心”。

2.投入所好: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哥伦比亚号’,我为你哭泣”“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等。

3.妙用修辞:“糖醋排骨有点酸”“眼睛上的窗帘”等。

4.反弹琵琶:“近墨者未必黑”“成方圆,定要规矩吗?”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标题的学问着实不少,而创造想象在其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想象越丰富,则神来之笔或妙手偶得越是源源不断。

二、“抓人”的开头

  考场作文,开头要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好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开头精彩,文成一半。”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作文的开头,就是因为好的开头能反映出考生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以给阅卷老师以先入为主的好感。要写出特色,充分显露自己的才气、个性,也离不开创造想象。

  1.排比如歌。用一组排比句做开头,塑造形象,渲染气氛,造出文章的气势。如:“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力。”——2003年全国卷《哥是捡来的吗?》

  文章一开头,就用排比句塑造了“哥”的形象,其中一连串的比喻更形象、真切地展示“哥”的纯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像一头健壮的牛”“像一只拉磨的驴”“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这样一个不简单的“哥”,“抓人”。

  2.巧设题记。引用名言或撰写精妙的语句做题记,既能昭示主题,又使文章形成新颖,能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收到奇效。如2003年高考,吉林一考生在《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一文中写的题记:

  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

  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

   感情与认知的关系怎样?题记以两句小诗很好四体现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形象、贴切,在笔墨挥动之间,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如此紧扣作文的提示语来巧置题记,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还借贴切的比喻、优美的诗句,初步显示了作者的才华,给人先留一个良好的印象,“抓人”。

  3.起兴拓展。如“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2003年北京卷《回味的生活之路》

  这种开头,有点像诗经的起兴手法。作者以林中通幽的曲径、情节一波三折的电影起兴,引入生活中转折的话题。用“富有诗意与浪漫”“令人回味无穷”烘托着“转折”的“愈发美丽”,以奇制胜,“抓人”。

  4.文言破题。“深夜,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蛱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2003年上海卷《朝晖夕晒》

   堆积成山的作文中,突如其来一篇文章,定会使人耳目一新,振作精神.这是入胜的开头,”抓人”.不过,这里得作个提醒,尝试者须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不然,画狐不像反类犬,得不偿失。

三、奇巧的结构

  结构新奇,不落俗套,以巧取胜。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都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繁荣轨迹可循,也就是说都有一定的“格”;但都按“格”来写,势必落入窠臼,千口一腔,钻入机械性操作的死胡同。倘能在结构上力求奇巧,打破惯常的思路模式,适当变通,“格”而不死,当能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1.板块组合

  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用数字或文字序号、小标题,切分为三四块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有独立性的板块。这样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老师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好印象。如2003年甘肃省文科考卷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就是板块结构运用精巧的例子。小作者表现了在家庭变故中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认识的飞跃。为了表达自我感悟的心理历程,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四个小标题,展示四种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其中,用蓝色象征“流动的忧郁”,用“蛹”象征自我封闭,用“金色”象征爱的世界,用“蝴蝶”象征冲破自闭、接受后妈后的好心情,彰显了作者非凡的创造想象力。

  2.序跋统领

  用序和跋来统领文章的结构,奇巧新颖,能展露才情,一下子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这不失为使自己文章生色的一步妙着。如前人所及2003年上海一考生写的《朝晖夕晒》,就用序跋统领文章的结构,前半部,作者精心选择了《高考杂谈》这样一本书,从“杂”入手, 紧扣话题进行论说,大谈象征着“多极”“包容”的“杂”的优势,同时还辨证地指出“杂”和约束的关系。最后作者从论“杂”回到对全书的评价上,完成了一篇完整的“序”。后半部,作者用文白夹杂的语言,机智而幽默地写了一则“跋”,增添了文章的趣味。结构之巧,使人捧腹大笑之余,拍案叫绝。

 3.文体独特

  高考作者要求中有一项“文体自选”,为考生运用基本文体之外的体裁进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可谓“百花争艳”,不仅有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寓言,还有辩论陈词、病历、新闻追踪报道、网络个人主页、申诉书等,其中不乏大胆成功之作,给阅卷新老师耳目一新之感。如200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就是在文体上创造想象力非常的文章。作者巧妙构思了一份“消费者的申诉书”,状告的是生产“速效八股冲剂”的“巨规则”药业,实际上是在向旧式的八股作文教学教学法进行控诉,在向现在在那些不能随着规则的改变而改变的教学方法控诉。文章处处显示出作者丰富独特的想象力,例如对“速效八股冲剂”的简介中包括“品名”“成份”“适应症”“药效”等的说明,俨然一副正规药品的样子。而“女儿”服药后的变化,尤其是那句“车轮一转,不能十步;吾腿十驾,功在不舍”,则让人忍俊不禁。临场作文,能有如此创造性,确实值得称道。

   四、鲜活有意蕴的“扛鼎之句”

   历年考场作文真正能拉开成绩档次的,是看语言表达上功力如何。或是于汪洋恣肆中显非凡气势,或是在朴素平淡中见工整雅致,或是在波澜起伏间忽显惊世之言,或以睿智的妙语引人入胜。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闪射着思想火花的“扛鼎之句”。高考作文的语言不能满足于通顺的层面,要做到鲜活有意蕴,有文采。这也要依靠创造想象。

1.   善用修辞,引经据典,通过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为文章添色。

2.   学会用“高密度细节”论述与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锤词炼句,使语句蕴籍丰厚,深邃厚重。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捕捉理性灵光》这篇文章,就有这样的语言:“站在雨季边上,绵旦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生动形象;“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则是化用《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来,为文章增色不少;“于是我独自躺在在那一方芦苇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这一组“高密度细节”论述,闪耀着理性的灵光,意蕴厚重。作者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言上如此这般的富有创造想象力,怎能不打动阅卷者的心呢?

 


最后更新[2004-6-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