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满分作文
翠园中学 邹玲
南方都市报6月22日A·11版刊登的两篇今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真让人大跌眼镜。两篇文章均缺乏真情实感,文中流淌的不是虚假便是空泛。
《“爱”在心口难开》一文,构思老套,欲扬先抑,由误会——了解真情——化解矛盾而构成,似曾相识,又直白得缺乏任何回味。这且不说,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细节的虚假,首先,常常用皮带对一个“高中生”表达“爱”这种方式是很值得怀疑的,有着明显的编造痕迹;其次,父亲节时一个十八、九岁的高中生面对他的父亲说“我爱你”——这种表达亲情的方式除了在时下的影视剧中外,生活中有多少真实的依据可言?这是在中国,是两个男人的面对面。生活中有很多种父子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如父亲给儿子讲祖辈的事,讲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讲自己的梦想、对儿子的期望,儿子也会讲述一些自己的见闻,吐露一些自己的困境,但让双方直接说出“我爱你——”,就明显带有设置情节作秀的成分,尤其是儿子为那条也许是由于多次充作抽打自己皮鞭的旧皮带快要断了,竟然在父亲节向父亲奉献上购自精品店的新皮带的虚构,更显得荒唐和刺眼。为了作文而刻意设置情节,缺乏真切感人的细节和出自心灵的真实触动,这种明显胡编乱造出来的作文该评满分吗?这将给中学师生以怎样的导向?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篇立意、构思四平八稳的应试文章。既缺乏思考的深度或思想碰撞的火花,也缺乏个性化的、有灵性的表达。通篇读罢,实在难以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让人扼腕叹息的高考阅卷,是缺少千里马,还是缺少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