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224)】有一种境界让人神往》
     阅读次数:75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224)】有一种境界让人神往

【少堂志林(1224)】有一种境界让人神往

已有 275 次阅读 2019-12-4 20:04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兆忠研究指出,1900年至1937年在日本院校注册的中国学生的人数为136000人;1854年至1953年的一个世纪内,中国留美学生达21000人;再如1945年《联大八年》的纪念册统计:西南联大179位教授中,留学生背景的156名,占总数的87%。纵观中国现代思潮史,“留日派”与“欧美派”之争占了相当篇幅。


对于鲁迅胡适那一代留学生,李兆忠做了细致的梳理:留学国的不同环境背景,对于年轻的中国学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谓“留日派”“留俄派”“留欧派”“留美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当然,中国学子的家庭出身,固有的知识教养,乃至个人的性格气质,都潜在地影响着中国学子对异域文化的选择与认同,比如胡适之于美国,丁文江之于英国,瞿秋白之于俄国,周作人之于日本。单独地看,他们自成体系,合到一起,便不免发生碰撞。这种碰撞到后来,在客观的态势上,形成了以胡适为首的留欧美派和以鲁迅、郭沫若为首的留日俄派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文献来源:李兆忠著《喧闹的骡子: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文化》,以及《广东社会科学》 2010年第3期发表的李兆忠《“留日派”与“欧美派”的恩恩怨怨》一文)


最近本人在凤凰卫视上看过一个对陈丹青的访谈,其中谈到鲁迅对“留日派”与“留欧派”“留美派“等的看法问题。主持人说好像鲁迅看不起“留欧派”“留美派“等等。陈丹青说,鲁迅是哪一派也看不上,“留日派”他看不上,“留俄派”“留欧派”“留美派”他都看不上。


毋庸置疑,鲁迅确有对同时代的人谁也看不上的实力。


鲁迅的这种大境界,一般人当然是达不到的,但又很让人神往。退而求其次,即使在一个小领域,如果一个学者一骑绝尘对业内同时代的人谁也看不上,这种实力须要付出多少努力与汗水,经过多少淬厉与艰辛,才能锤炼而成?

 

2019/12/0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08800.html 

最后更新[2019-1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