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说过,语文教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是其他教学法。(相关链接:《【少堂志林(1191)】语文教学法有两种:一种是语文味教学法,一种是其他语文教学法 》)
这样说并非讲大话,而是实事求是的。
其他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教学主体(师生)与教学过程之间是或基本是一种物理关系(或准物理关系)。具体说,就是这些教学法不提倡当然更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教学文本、教学知识等之间产生融合关系,属于或基本上是属于一种“客观”的教与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或基本是属于一种物理过程(或准物理过程)。这样教学出来的语文课,其性质类似于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宫廷画亦即匠人画,因之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把这种语文教学命名为“匠人语文”。毫无疑问,从实际尤其是现实的教师队伍实际出发,“匠人语文”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但由于“匠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或准物理过程),长期以往,教师与学生都会出现对语文教学的审美疲劳。这也就是不少语文教师厌教语文、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语文味教学法则不然。语文味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教学文本、教学知识等之间,须要努力形成一种“天人合一”式的深度的融合。因此在语文味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教学文本、教学知识等之间是一种化学关系(或准化学关系),自然,这种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化学过程(或准化学过程)。这种化学过程的催化剂,就是被教学文本、教学知识等激活的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将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成为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决定了语文味教学既不是客观的教学,也不是主观的教学,而是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教学。“渗透生命体验”之渗透,是一种无孔不入、交互融合,在此基础上熔铸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换言之,渗透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是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的灵魂与核心,也是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与过去所有的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法都不相同的最本质区别之所在。运用语文味教学法教学出来的语文课,类似于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因之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把这种语文教学命名为”文人语文”。由于运用语文味教学法教学,教学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对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的热爱与生命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艺术限制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尽情作思想与精神的逍遥游。这也就是一些学习、运用语文味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语文教师,一旦较熟练地掌握语文味教学法,就会逐渐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度热爱,对讲语文公开课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些自觉运用语文味教学法到语文学习中的学生,到一定程度后会感觉到自己的语文素养有质的提升,尤其是读写能力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
这是我在2019年最后一天,给自己的新年写的名片。
2019/12/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1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