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少堂志林(1288】弹与赞》
     阅读次数:45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堂志林(1288】弹与赞

【少堂志林(1288】弹与赞

2020-10-31 21:37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我这篇文章弹与赞的对象,是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


温儒敏,男,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根据百度温儒敏词条)


温儒敏教授是前辈学者。2011年6月30日,受温儒敏教授担任所长的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邀请,我在北大中文楼做过一次《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学术讲座。因此我是很感谢温儒敏教授的。我这篇随笔完全没有对前辈学者的不恭之意,只是由于教材兹事体大,因此就事论事谈一点个人浅见。


先说弹。


昨天,我在一份颇有影响的老牌语文教学刊物上读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华老师的一篇文章《我与语文教材的缘分》,文章写道:


2012年3月8日,教育部基础二司在人教社召开德育(后更名为道德法治)、历史、语文三科教材启动会议,标志着这套教材正式进入编写日程。其实,这之前已经有了很长的酝酿期。酝酿的起点应该是教育部办公厅制定的《关于组织编写义务数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的通知》。该通知的核心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三学科示范教材的编写、出版招标工作。2011年春节一过,人教社接到通知,便立即召开工作会议,安排教材投标工作.要求在3月底提交相关材料。当时全国有9家出版单位聘请了主编,参与初中语文教材的投标.人教版聘请的是温儒敏先生。我们的想法是:温先生是北大教授,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知名学者,曾经担任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的执行主编,多年以学者身份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务实又多有创建,如能担纲必将能够正本清源,对中学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记得是3月25日,一个周五的下午,我们去拜访先生。大约3点钟到先生家,5点左右才出来,2个多小时,我们谈人教社,谈语文教材,谈语文教学现状,谈温老师对阅读的重视,对“基本口粮”的呼吁,对“一课一得”的提倡,等等,相谈甚好,但一提到主编之事,他立刻直接谢绝。我记得大致理由有两个:一是主编人教版高中教材这些年,让他亲身感受到了教材编写的艰难;二是退休以后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身不由己的事情尽量做减法。


看到这里,我觉得温儒敏教授的拒绝属明智之举。



王本华老师的文章接着写道:


我们尊重先生的意见,但离开时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说:您先不必急于答复,这两天您再想想,人教版教材关系到那么多孩子,教材建设也还有不尽如人意处,如果到周一您还坚持,我们一定会尊重您的意见。让我惊喜的是,第二天傍晚先生就打来电话,大意是经过慎重考虑,也征求了一些老朋友的意见,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我当时真的有欣喜若狂的感觉,放下电话就立即向主管领导做了汇报。


看到这里我开始失望,觉得温儒敏教授没有坚持这个拒绝。


我失望的理由有二。一是从温儒敏教授个人说,这件事不一定值得去做。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工作虽然很重要,当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总主编这个职责虽然很光荣,但关注这个教材的人太多,而且语文教材不比其他教材,懂与不懂的人都可以都可以对这个教材说事,甚至拿语文教材搞事(关于拿语文教材搞事,我这里不细说了),因此作为主编的担子也就很重。温儒敏教授已经是全国通用的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由于工作关系,我对这个教材比较了解,这个教材虽然有很多长处,但也不可避免地有不少缺点,因此受到了不少批评与指责。温儒敏教授在这种情况下再当初中教材主编,就是准备再受批评。这种勇气固然可佩可敬,但对温儒敏教授这样层次的学者的清誉,不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好事。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温儒敏教授再做初中语文教材的主编,对我国语文教材的质量和发展,未必能帮上什么忙。照我看来,这么大个国家,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仅由一位学者担纲主编包打天下,不一定是好事。最好是再另请一位著名学者来当初中语文教材的主编。这样做的好处是,中国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对不同的学者主编的不同风格的语文教材可以有比较,然后有鉴别,这对提高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建构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的健康生态,更有利一些。


人教社在我国的语文教材编写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这个辉煌和叶圣陶先生有直接的深刻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在叶圣陶时代,人教社会请社外一个著名学者来担任人教社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的总主编。1954年,经中央批准,教育部确定中学语文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委托人教社外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和张志公主持编写汉语教材。这是一个极少的例外,因为一般说来人教社语文教材的编写,没有外请主编的必要。后来叶圣陶先生不在了,人教社语文教材的光芒就开始暗淡,而且愈来愈暗淡。说句难听的话,现在的人教社,人未老,珠先黄。是的,人教社很难再有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兼具优秀教师、优秀作家、优秀学者以及优秀教材身份于一身的掌舵者。人教社在教材编写中现在只能拉大旗作虎皮。可是当今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民国时期的北大中文系,那时的北大或西南联大中文系,不仅有一批著名教授,而且其中不少人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论与实践有很深的造诣。现在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教授呢?而且我敢说,现在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们,没有几个在内心深处是真正看得上中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的,在他们心中,中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大约的确只是一般性的庸常工作而已,是不能入学术或学问的堂奥的。一句话,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根本不是现在北大中文系的强项。


因为失望,所以有弹。


接着说赞。


昨天我在爱思想网上还读到温儒敏教授给中学语文老师的一个讲座录音整理稿,标题为《怎样读鲁迅的作品?》。温儒敏教授在这个讲座的最后说:


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娱乐化的时代,现在中国,现在我们走向全球的是什么?我们的文化,孔子、孟子没有走向,但我们的抖音走向了,在娱乐化的时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拯救精神的滑坡?起码这个滑坡不要那么快,读书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现在中语会搞这个读书种子的活动,是有意识让我们的老师变成读书的种子,所以老师们要有这份心,流俗文化也是必然要存在的,社会必须要有这些东西。但是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要自己以及教我们的学生跟流俗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完全保持距离不可能。不要被它裹胁了。因为当一个语文老师天天都是微信,然后是抖音,然后再看一下流行东西,在流行的圈子里打转,你怎么提高?


当然你说就这样过日子,那我赞同你,这是你的人生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要多读一点书,都有一些基本的书,也不一定100多种,能够读20种就不容易了,基本的书,中国的外国的。像《鲁迅全集》,也包括《马恩全集》,《马恩全集》读完以后,你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了。现在很多人天天叫马列主义,其实他没有读过几篇,《马恩选集》四卷读一下。所以这样起码让我们生活也充实一点,我们的课也上得好一点。


我为温儒敏教授倡导语文教师读一读《鲁迅全集》和《马恩选集》四卷的建议点赞叫好。


多年前,我也多次在深圳语文教师大会上反复倡导语文教师读读《鲁迅全集》和《马恩选集》四卷。倡导语文教师读《鲁迅全集》,这个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倡导语文教师读一读《马恩选集》四卷可能被人认为是保守,左,甚至是不识时务,因此反对的人不会少。我还专门写过几篇文章推荐语文教师应该读一下《马恩选集》四卷。比如我在2016年写的《志林(663):买一套《马恩选集》读一读(给工作室成员的建议)》这篇随笔中说:


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可以证明,近40年前阅读的《马恩选集》等伟人的著作,现在还深刻的影响着我的学术追求和学术语言。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大学文科学者从来不读马恩列斯毛的,极少。但中国当代语文界的名师,除了学生时代和做语文教师时在语文教材上读过一些革命导师的著作,另外还认真读过马恩列斯毛,尤其是读过马恩原著的,罕见。


这当然是中国当代语文界的一个不足。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天才式人物,且都富有激情。相对来说,恩格斯内敛一些,马克思比较外露。马克思的性格更诗人一些。由于二人都是激情澎湃,加上文化修养很高,因此马恩的许多理论文章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极富感染力。如《共产党宣言》,那分明是诗啊。当然这是许多德国思想家的特点,像尼采,根本就是一位诗人。我一直都是比较喜爱马恩的文章的,过去几十年间,马恩的有些文章,我读过多遍,受益匪浅。


因此我要给我工作室的成员提一个有点不识时务、老套的建议,即大家买一套《马恩选集》,有空选读其中的一些文章,吸取一些营养。


建议老套,我认为有益。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在教材之外,再读一点马恩列斯毛的原著,无论你有多优秀,专业视野上,我认为也是有缺陷的。


2019年我有又写过一篇随笔《【少堂志林(1145】中学语文教师该不该读一点马恩列斯毛?》。我在这篇随笔开头说: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少堂志林》分享到朋友圈,其中说到,中国语文界有些名头很响的“一线明星”式语文名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摸过更不要说读过马恩选集毛泽东选集。有一位朋友,是一个外省某中等城市正高级的语文教研员,他评论说:“这些还真不一定要读。”


我对一个中等城市的职称为正高级的语文教研员说这种话,颇为失望。


温儒敏先生是著名学者,我只是学术界的小人物。不过由于本人在语文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虽非英雄,却与温儒敏先生某些所见略同,因此有赞。


顺便说一下,我批评的的这位教研员,是我的一个未见过面的同行朋友,也是湖北老乡,湖北宜昌市教科院的语文教研员。

2020/10/31




最后更新[2020-11-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