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本站社论
文章标题: 《【旧文重发】 学术旗号切忌有原教旨主义倾向》
     阅读次数:109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文重发】 学术旗号切忌有原教旨主义倾向

【少堂志林(1088)】 学术旗号切忌有原教旨主义倾向

已有 504 次阅读 2018-10-21 09:10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最近几年,我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多次专门讲过关于可不可以以及如何打出自己的学术旗号的问题。以下是我在工作室谈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语文界总有个别人写文章,讽刺、攻击一些名师打出这语文、那语文的旗号甚多。我认为,这种指摘,实际上是酸葡萄心理作祟。


从学术发展史看,在人文社科领域做学问,是可以甚至需要打出不同的旗号,也就是符号性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的。学术领域有个性的旗号多,意味着学术流派多。流派就是影响。有流派,有流派之间的交流、冲撞、激荡,学术才有互启互动,相融共进,才是百花齐放。


因此,有理想、有作为的学者(包括一线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是可以甚至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旗号的。好的学术环境,应该鼓励学者敢于打出自己的学术旗号。具体到语文界而言,提出“××语文”这些东西不仅不应该被批评被讽刺,而且应该得到鼓励。例如“绿色语文”“青春语文”“诗意语文”“生命语文”“人生语文”等提法,包括我的“语文味”等等,都是可以研究的,都是从不同角度认识语文规律的一家之言,只能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时间与实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谁的认识更符合语文规律一些,谁的影响更大一些,能够留传下去,也要通过实践与时间来检验。这一点请放心,学术界也有自己的学术自然选择法则与规律,所谓大浪淘沙是也。


自文明诞生以来,“做好人”一直是人类追求的道德目标。但好像还见不到,有人给自己或者有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赵好人”“钱好人”“孙好人”“李好人”的。生活中,确有一些人的名字叫“赵好人”“钱好人”“孙好人”“李好人”等等,但这些名字都是别人给起的。同样道理,做学问不忌讳打出高大上的学术旗号,但切忌在打出自己的学术旗号的时候,在旗号性概念上使用一些价值性定语。具体说,就是在自己对自己的观点还没有深入研究之前,就企图从一开始就通过在自己的学术旗号上加上一些正向价值定语这种方式,来“弯道超车”取得某种天然优势,以便通过抢占道德高地来达到抢占学术高地之目的。比如前些年语文界一些学者提出的“真语文”“正道语文”等概念,提出的初衷可能不一定是完全不好的,实际上其中也包含一些合理的思想,但为何一线教师有很多人不喜欢甚至反感它们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旗号上面有太明显的正向价值定语,很容易让人觉得,只有你搞的是“真”的,是“正”的,别人搞的都是“假”的,是“不正”的甚至是“邪”的。因此在自己的学术旗号上使用一些正向的价值定语,实际上对扩大这些学术概念的影响特别是接受度,并无好处。历史上,宗教领域的原教旨主义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只认为自己是“正教”,而不问情由,把和自己不相同的宗教观点一概斥之为“邪教”,并对后者进行血与火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因此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原教旨主义的名声都是很不好的。


学术大厦的底座和框架结构,主要是由事实判断所组成,价值判断作为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术研究中,价值判断虽然重要,但价值判断一定要基于事实判断基础之上进行。根据哲学理论、逻辑理论,“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实际上是什么的判断。在哲学上,是“is”的判断,如“《老子》是不是君人南面之术”。常用“true 真”或“false 假”来区分。事实判断,多是客观的描述,多用描述性的词语。“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应该是什么的判断。在哲学上,是“should be”的范畴,如“把《老子》归类为君人南面之术是邪恶用心的”。常用“right 对”或 “wrong 错”来区分。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科学基础;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实用导向。例如,“金钢石的反射率大、坚硬度高、耐磨性强”是事实判断。首饰商认为“金钢石的最佳用途是做钻戒”,工具商认为“金钢石的最佳用途是做玻璃刀”,手表商认为“金钢石的最佳用途是做表芯(轴承),都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金钢石的坚硬度高”为价值判断“金钢石的最佳用途是做玻璃刀”奠定科学基础;价值判断“金钢石的最佳用途是做玻璃刀”为事实判断“金钢石的坚硬度高”开拓实用方向。(以上参考了百度有关资料)


价值判断,多是主观的评价,多会伴随感情色彩的词语。价值判断取决于人类的情感,情感常常左右着我们。因此,若“事实判断”不真实,则“价值判断”无意义。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总是价值判断大于事实判断。因此而有“分不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中国人”这种说法。这也应该是中国文化不善于发展创新的重要原因。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学问,最好的态度是承认盲人摸象的合理性,即认为自己的看法有道理,别人的看法可能也有一些道理。如果研究某一问题,从一开始就狭隘地偏执地认为别人一定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掌握绝对真理,这距离科学的态度很遥远(类似的情况还有,语文界有个别未受过正规学术训练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出于羡慕嫉妒恨的目的,对一些学者研究十数年、影响很大的理论,不是建设性地进行学术批评,没有读过别人多少东西,但一上来就偏执地企图全盘否定别人的研究。实际上这种做法是自不量力,是很可笑的)。在自己的学术旗号上加上“真”“正”之类定语,无论怎样解释,客观上总是给人一种绝对真理在握的印象,一种越过学术游戏规则,通过价值判断先入为主,或者把主要功夫不是用在事实判断上,而是从一开始就用在价值判断上以此抢占学术高地的企图(过去的中药铺,现在的某些保健产品,在推销时为了占领市场常常这样干)。这样做,有可能导致学术沙文主义,学术原教旨主义,乃至学术霸权主义,最终也可能会对自己的理论的品质与生命力,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



2018/10/21





最后更新[2021-4-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