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21年6月18日向《今日头条》申请账号“我是程少堂”认证,6月19日认证通过。当天我就在《今日头条》账户“我是程少堂”中挂了两篇旧作。
6月19日晚12点多,我睡觉前在手机上看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朱刚写的悼念被杀害的复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的短文《求仁得仁,永珍安息》。我对朱刚教授的这个“求仁得仁”非常反感——怎么能这样用“求仁得仁”这个成语呢?作者难道是暗讽被害人王永珍“自找的,死得好”?朱刚的原意肯定不是这个。但朱刚的文章用词客观上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这样用“求仁得仁”,实际上是对逝者的大不敬。以朱刚这样的身份与学历背景,写出这样有明显失误的悼念文章,真是不应该,一千个不应该,一万个不应该。于是昨天早上起床,到楼下溜了语文味,回来吃了早饭后,以我一贯的直率犀利的风格,写下了随笔《建议朱刚教授立即请辞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职》。
昨天,也就是2021年6月20日上午,我在《今日头条》挂出这篇新写的随笔《建议朱刚教授立即请辞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职》,以此作为我在《今日头条》的首秀。可能是这篇随笔涉及大众关注的有点敏感的社会问题,这篇随笔通过《今日头条》推出后,在不到10 个小时的时间内,展现量(“展现”的意思应该是指没有拖动鼠标看完这篇文章,但扫了一眼标题或文章开头之类情况)超过52万,阅读量(即阅读完)高达8.8万。

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这个阅读量真是惊人。评论也很多。
我在《今日头条》的这个首秀,感受可用三个词语来概括:
一是震撼。我过去挂在网上的文章基本都与学术有关,其中也有读者几万人的。例如几年前,50余万字的《语文味年谱》挂在科学网博客后,一周内读者也超过两万人次。我在语文味网上的某些文章,也有五六万读者量的 ,但那是十几年累积的读者量。而像《今日头条》这样,文章挂出10个小时内展现量逾50余万,读者量8.8万,对作为作者的我的心灵,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的震撼。而且相类似的震撼经历,以前是没有过的。震撼归震撼,我的血压没有高,头也没有晕,只是很兴奋。
二是刺激。看着自己的文章在《今日头条》的读者量迅速暴涨,实话实说,作为作者的感觉是很刺激的。我认为这种刺激只有十几年前股票涨到6000点的时候,我家那位痴迷于炒股票的老婆当时亢奋的情形约略可以类比。本人虽然只是一个纯学者,不是追流量的明星,但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对明星的追流量有所体会,同时也对明星的追流量产生了一种“同情的理解”。
三是惊悚。看着自己的文章在《今日头条》的读者量迅速暴涨,作为作者,在内心深处,几乎与震撼与刺激感受同时伴生的是惊悚。为何惊悚呢?因为看着文章后的读者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暴涨,让人感觉得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太迅速,能量太巨大,太惊人,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推动它,而你在这种推动面前根本无法控制,一种无措感油然而生。而且这种巨大的能量使我坚信,在迅速传播、点赞不断增多的同时,骂声必然随之而来。好在本人贯有一个好心态,即只要不是点名骂我,那就是骂别人哈哈。不过一天过去了,绝大部分读者都同意、支持我的观点,骂我的只是上海的个别女读者。
顺便说一下我的一个“穿越”猜想:唐代诗仙李白要是活在现在,面对新媒体的这种惊人的传播速度与能量,他不是羡慕死,就是会被吓死,哈哈!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