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科学网热博)【少堂志林(1347)】(征文)星火曾记当年——我给《语文教学之友》唯一一次投稿的前前后后》
     阅读次数:46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科学网热博)【少堂志林(1347)】(征文)星火曾记当年——我给《语文教学之友》唯一一次投稿的前前后后

【少堂志林(1347)】(征文)星火曾记当年——我给《语文教学之友》唯一一次投稿的前前后后

已有 2080 次阅读 2021-11-4 12:55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鸣谢:不久前,业师、著名文学家、武汉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兼系主任孙东临先生,通过微信分享给我河北廊坊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之友》杂志创刊40周年征文启事,于是促成了拙作的诞生。学生对业师的关切深表谢忱。拙作将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第12期。



星火曾记当年

——我给《语文教学之友》唯一一次投稿的前前后后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少堂

 

在我数十年的教育学术生涯中,我第一次给《语文教学之友》投稿的时间在2003年初,迄今快有近20个年头了。我投稿的文章标题是《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逻辑起点》(下称《逻辑起点》)。该论文提出了在本人当时的认识水平前提下,尝试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建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初步设想。作为一个学者,企图建构一个领域新的学术体系或范式,这个学术理想是不算太小的。因此,该文是我的语文味研究历程中很重要的一篇论文,也是我在语文味研究早期就立志要把语文味研究体系化的明证。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践行知行合一、道器纵横的原则和路径,坚持将自己的语文味理论研究和语文味实践(主要是讲公开课)濡并进捆绑提升,把做一个理论型的实干家实践型的理论家”,作为我学术工作的最高目标。显然,我追求的是一个仰山铸铜,煮海为盐出思想的事业,不允许以旧钱铸新钱大批量生产论文。因此在研究语文味的20余年间,我虽然在各种语文刊物发表了为数不算太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论文,但比起语文界的一些文章大户,我的文章数量确实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也因此,《逻辑起点》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我给《语文教学之友》唯一的一次投稿。

《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第8期发表拙作《逻辑起点》之后,我没有给《语文教学之友》再次投稿。但从那时迄今整整18年间,我能感觉到,《语文教学之友》一直在支持、关注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依据是,此后该刊发表了很多语文人研究语文味的文章,有的文章还发表在头版头条。更令我感动的是,《逻辑起点》发表9年后,《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11期的卷首语发表了江苏白蒲高级中学李建老师的文章《文人语文书香教师》,文中写道:广东省2011年语文教学优质课例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主讲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个代表》更是奇葩绽放,到与会教师的热烈欢迎。

人的生命中有些第一次之所以令人难忘 ,是因为我们很容易从这些第一次联想到此前与此后的一些相关的人与事,它们不仅滋养了我们的灵魂,也装点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心灵在俗世凡尘中,有了诗意栖居的可能。

回顾当年在《语文教学之友》发表《逻辑起点》这篇论文的前前后后,实际上就是回顾一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简史,这种回眸,在我内心深处,总是伴随着自足,自豪,更有感恩。

20013月,我把集中阐述自己对语文味的理解的一次评课整理成文章《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投寄给《语文教学通讯》,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1年第17期。这篇文章对语文味的认识还很初步,但它是学术界正式提出语文味理念,并试图将语文味概念化、学术化的第一篇文章。

2002411日下午,我在深圳中学主讲了语文味的发轫之作——《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这堂《荷花淀》公开课以及它的教学实录均产生巨大影响,教学实录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2004年前后,全国基础教育k12网开展了对我这一课的大讨论,延续有一年多(前半年我不知情)。在这次讨论中,有老师用文化语文直接用语文味派指称语文味内涵和我的课例的基本特征。

我的这堂《荷花淀》公开课,是本世纪最初十年我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课例之一,得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成都七中教师母红梅在网上撰文认为这堂课影响十分巨大,甚至因此形成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派 在语文界有广泛影响的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在其主编的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中对这节课赞赏有加: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执教者程少堂老师致力于打破对《荷花淀》解读的常规范式,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荷花淀》,独具慧眼,有所开掘,有所发现,并且,把它们化为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深入的演绎和妙趣横生的展开。这堂课,充分体现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在这堂课中,课文《荷花淀》在程老师那里只是教学的一个脚本、一种道具、一个隐喻,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开发出来的。(王荣生主编:《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月版,第24页)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放在全书首篇。须要强调的是,王荣生教授是最早关注到我的语文味教学的隐喻性这一特征的语文专家。

比王荣生教授这本书稍早一点,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组编,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20066月出版的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师读本《高中语文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一书问世。这本书分三部分,前两部分分别是新课标专家撰写的课标解读和几套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撰写的有关文章,第三部分高中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案例”,从全国各地精选了六篇具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我的这堂《荷花淀》也是放在首篇。这堂课之所以影响巨大,正是由于它的先锋性、首创性,就连批评这堂课的学者也不得不认为:程少堂老师执教的《荷花淀》课堂实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典型课例,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代表了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方向。 彭金红、黄伟:《语文教师与他的课程——试论教师对教科书选文的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北京教科院《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荷花淀》一课获得大成功之后,一些现场听了这堂课的名师当面跟我说这堂课确实好,但一线教师不太好学。作为一个怀抱学术野心的教研员,我借此东风,顺势开始做两件事:一是努力让语文味教学可操作,研究语文味教学模式;二是想要把自己构建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想法公之于众,并着手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2003年初,我撰成语文味研究学术史上的重要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逻辑起点》,主体部分投给深圳市教育局的内部报纸《深圳教育》发表。随后,我将主体部分修改稿投寄给光明日报社的《中华读书报》。紧接着,我又将文章进一步修订充实,投寄给语文专业刊物《语文教师之友》杂志。2003716日,《中华读书报》编辑将该文标题中的逻辑起点改为新起点,用大版面发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一文。同一天,该文又被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转载。次月,《语文教师之友》杂志将拙作全文推出。拙作能被语文界有影响的专业刊物《语文教师之友》全文发表,这对扩大语文味的影响,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篇论文是语文味研究史上第一篇对语文味这一学术概念进行内涵定义的文章。自此,语文味研究开始走上将不是学问的语文味做成了学问的漫漫征途,昔日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星星之火,以烈烈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语文界产生深广影响,出现哪里有语文教师,哪里就有语文味的可喜局面,一部让本人自豪的语文味学术史随之诞生:

2006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C28—C29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本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进行了深度报道。

2007年3月21日,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用头版整版篇幅发表《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一文,深度报道语文味。

2007年4月28日,我主讲全市性大型公开课《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说这堂课是继《荷花淀》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是因为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核心教学模式在这堂课中正式诞生。

2007年5月,《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于漪领衔主编的“名师讲语文”丛书,本人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者。

2008年,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学生在百度创建程少堂和语文味词条。这一创建使语文味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

2008年,我的演讲辞《人生的第一个美梦》,入选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上册(2008年7月第2次印刷)。2011年又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主编的读写拓展教本《情趣读写》八年级下册。

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联手《中国教师报》,共同发起“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纪念”评选活动,本人入选。

2009年,进入河北大城中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题:“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是(C):A赵谦翔 B程红兵 C程少堂 D程翔。”

2009年,四川师范大学开设选修课程《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本人入选。

2009年11月8日,深圳电视台影响最大的新闻栏目“第一现场”,非常“意外”地对我进行采访并播出了题目为《程少堂:十年一觉语文梦》的新闻报道。而2009年11月8日,正是我来深圳工作满10周年的日子。

2011年,深圳市举行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评选,本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魁。

2011年6月30日, 本人应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之邀,作题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学术讲座。

2011年,江苏小学语文界两位著名特级教师王爱华、曹春华的省级课题成果内容之一,以《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为题,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该文指出:“‘语文味’……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语文味’成为一根指针,指明了语文课堂的方向,但又没有封闭语文教学的路径,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显现出这一理论创建的独特魅力。”

2013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用八个版篇幅发表“深圳教育白皮书”,首篇用整版篇幅发表题为《朱清时、章必功、李庆明、程少堂、严凌君、王铮、唐海海,这些名字让深圳的教育具备改革锐气,生动如诗》的长篇报道。该报道首段指出:“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

语文味已从若干年前的一个新名词,演变成一门新学问,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语文味和我本人的语文教育思想早已成为我国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热门选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数十篇之多。国家图书馆也收藏多篇研究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最早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可能是辽宁师大2003级研究生尚莹的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此后,随着语文味在中国语文界星火燎原,同类硕士学位论文层出不穷。近年,更有华西师, , 范大学同年级两位全日制研究生均以我和语文味为研究题目的硕士学位论文诞生。这些论文中最重要的,当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张岩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3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虽然没有用传记标题,但实际上是一部《程少堂评传》,也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传性学术专著。该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我的学术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飞跃进入“被别人写成书” 的境界。此后,我和语文味更成为了各地名师争相研究的对象,并著述成书。

2014年初,经过16个年头的艰苦探索,本人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14年第2期发表重要论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正式创立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个表现(写意)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

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选“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本人入选。

2015年,由本人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部表现(写意)性教学法、近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味至此历经16载风雨兼程,终于从一个教学理念长成了一个教学理论、一个教学流派,从一个词长成了一本书,从一粒种子长成了一片森林。

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由语文报社任彦均、刘远主编的《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丛书,本人因为 “发现语文新大陆”而入选。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用杂志三分之一篇幅,重点推出“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栏。该刊在转载长篇拙作《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时,沿用了首发刊物《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写的作者简介“程少堂,当代语文教育家”来介绍本人,这当然是语文学术界给我的再一次鼓励。接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2期、《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7期,各均用杂志三分之一篇幅,重点推出语文味教学法专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还全文转载过多位大学教授专题研究本人的长篇论文,语文味教学思想在高位平台向全国密集强力辐射。

2015年5月8日,《南方教育时报》发表长篇报道《程少堂:他的“语文味”正在改变全国》。

2017年5月,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教师》杂志向本人约稿“教学流派”专栏文章。三个月后,《中国教师》杂志2017年第8期下半月刊隆重推出拙作《语文味19年: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

继成为多家报刊的封面人物之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9年第4期第二次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推出。2019年5月,在我退休前夕,广州名师梁青撰写的52万字的《程少堂传》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正式出版的首部在职教师的他传。2019年7月5日,《南方都市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主标题为《20年调制“语文味” 让生命体验充盈课堂》的深度报道。

还记得当年的语文味星星之火么?如今它确已烈烈燎原。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已然以恢弘的气势崛起于南海之滨,崛起于中国语文界。

人生一世长如客,相识相逢皆是缘。在20多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漫漫征途中,我常常感念那些与我已然相识的,曾经帮助过、支持过我的语文味研究的人们;而对那些迄今都缘悭一面,但也曾鼎力支持过我的语文味研究的人们,我内心深处,总是抱有一份难以释怀的特殊情愫。

2021/11/04


(鸣谢:不久前,业师、著名文学家、武汉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兼系主任孙东临先生,通过微信分享给我河北廊坊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之友》杂志创刊40周年征文启事,于是促成了拙作的诞生。学生对业师的关切深表谢忱。拙作将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第12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310900.html

最后更新[2021-1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