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诗歌的语感、语境和语义场(1)》
出处:钱冰山 编辑      阅读次数:224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诗歌的语感、语境和语义场(1)

 

诗歌的语感、语境和语义场(1)

    诗,是语言的艺术。首先,语言作为媒介,不同于绘画的色彩和线条,它不具备直接性品格,而是通过语音和语义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想象,从而产生间接效果。这是它的局限,也是它的优长。虽然不是直观地再现,但它却可以较少受限制地多方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们的内心生活。而艺术语言又不同于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告知性、实用性的,艺术语言是表现性和审美性的。或者按照让·贝罗尔的说法,前者是消息语言,后者是生成性语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构成的更精练、更有审美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之于诗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语言就没有诗。诗的语言作为艺术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诗的“语感”上。
  所谓诗的“语感”就是:它的语义及各种附加色彩在人们心理上呈现的各种感性特征。郭沫若曾讲过这样一段话“语言除掉意义之外,应该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意的语言或字面有明安、硬软、响亮与沉抑的区别。”(《怎样运用文学语言》)诗歌语言的感性特征,大致有三:
  造型性,苏珊·朗格说:“诗的语言是高度造型化的”,一首诗,应该是一个心灵的活雕塑,化生活情景为诗的形象,把人生体验转换为诗的意境,都要靠语言的造型功能。只有造型,才能以具象现抽象,以有形示无形,好像看得见,摸得着似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艾青的《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为例,就是以一系列比喻来描述形象的:
  
  象云一样柔软
  象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表现了“人体在太空里游行”的优美姿态,柔、轻、亮、静,似乎看到乌兰诺娃在我们面前舞蹈一样。
  情感性。诗是生命迹象的鲜明表现,诗的语言是抒情的语言,其感染力和魅力,主要来源于它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诗的语言是从心灵里提炼出来,同时也是作用于心灵的,因此,他是情感交流的桥梁。再比如舒婷的《诗配画:少女与泉》的第一节:
  
  点点滴滴从心中涌出,
  又曲曲折折向远方流去,
  清澈的寂寞,
  已完成在
  一个明朗的梦里
  
  全“从心中涌出”已经带上了主观色彩,清澈泉水化为“清澈的寂寞”,早霞映潭化作“一个明朗的梦”,更是诗人情绪的写照。
  音乐性。这是诗歌语言的特质,且不说我国古诗是入乐的,既是现代白话新诗也要讲求音韵美。诗的音乐美,不单单在与好听,易记,而主要在于它能造成一种旋律,一种氛围,把读者带入一种痴迷的境地,从而微妙地表现诗人的意识之流和玄远、飘拂的无形之象。这方面有点类似音乐。象征主义甚至把每个词当作音符,把每首诗当作可以演奏的乐曲。中国诗的音律,是由语言音节的停顿和声韵以及词本身双声叠字等构成。下面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试谈一二:这首词开头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即使不看文字的字义,只听声音,也可以把人们带入到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中去,感受到诗人寂寞无聊的心绪。这就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艺术效果。抑或,可以这样说,一串串没有音乐性的文字排列,严格说来,是不能成其为诗歌的。(海瑞两千摘编)


最后更新[2004-7-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