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锦州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17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锦州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锦州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和文言诗文(满分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zuàn)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B.我这张笨拙(zhuó)的嘴,想到的也说不出。
     C.我们应该本着“惩(chéng)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D.他勉强(qiǎng)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两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不寒而栗    理屈辞穷    嘎然而止    刻不容缓
                           
     3.下面一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用得不恰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折射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流言蜚语,不必担心自我思维的偏差,要坚信自己的判断,用敏捷的目光去审视这个世界,给自己一个富有个性的回答。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4.课外阅读填空。(2分)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__的女儿。
     5.默写填空。(8分)((1)—(4)题每题1分,(5)—(6)题每题2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______,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6.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2分)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9.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6分)
     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⑩,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 矣。
                       (选自《滹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
     [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③遗:此处读
   “wèi”。④王导:当时的丞相。⑤戒:劝告。⑥足:富足。⑦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绝伦:超过一般人。⑨叹:赞叹。⑩节:节操。著:写。 陋:没见识。
     (1)解释文中标红字的词语。(2分)
       遗:          尝: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
     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
     C.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
     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0—13题。(10分)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0.这段文字主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2分)
     11.请简要回答②③句在选文中的作用。(2分)
     12.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请你说一说为什么?(3分)
     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13.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简要谈谈“怀疑精神”的重要性。(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4—18题。(14分)
   鸟中诸葛
     ①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②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③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④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⑥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⑦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⑧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⑨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⑩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选自《智慧背囊》第三辑,作者林昌铋,有改动)
     14.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③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分)
     16.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7.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3分)
     18.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9—25题。(16分)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 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19.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0.“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2分)
     22.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23.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2分)
     24.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25.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3分)(不得少于30字。如果写得精彩,奖励1分,本题最高可得4分)
     三、作文(满分50分)
     仔细观察左边的漫画,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不得少于20行)。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奖励2分。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和文言诗文(满分30分)
     1.B  2.词 戛  3.“敏捷”改为“敏锐”  4.拉车 刘四(刘四爷)
     5.写错字不得分。(1)—(4)每题1分;(5)—(6)每题2分。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了却君王天下事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请君暂上凌烟阁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翼然临于泉上
     6.D
     7.(1)思念 (2)渡过
     8.(1)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9.(1)遗:赠送或给予。尝:曾经。
      (2)王丞相(“王导”或“当时的丞相”)劝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说:“富裕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礼了。”(答出大意即可)
      (3)D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满分40分)
     凡主观试题,大意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题中每错1字扣0.5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一)
     10.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答“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者扣1分)
     11.②③句是从反面阐述“怀疑”的重要性,与④⑤句形成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证更加有力。
     12.不能。(1分) 所给材料写的是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断实验才取得成功的,它强调的是“锲而不舍”精神的积极作用,而选文论证的是“怀疑”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爱迪生的事例不能作为选文的论据。(2分)
     13.联系实际、举例恰当1分,对事例进行简要分析1分,语言流畅1分。
     (二)
     14.乌鸦是鸟中诸葛。(答“鸟中诸葛”不能得分)
     15.第③段打比方  第⑦段作比较  第⑨段列数字(列数据)
     16.C
     17.答出一点得1分。
     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    
     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
     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18.语段:⑦⑧(1分)启示: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2分)
     (三)
     19.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20.(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  
       (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21.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22.“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23.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24.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5.有帮助作用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写得精彩奖励1分,此题最多可得4分。
     三、作文(满分5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等50—46分   内容充实,围绕画面展开想象,想象丰富、合理、有新意,中心明确 准确,行文流畅   严谨,条理清楚,分段恰当
   二等45—40分   内容较充实,能围绕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合理,中心较明确   较准确,语句通顺,语病较少   完整,有条理,分段较恰当
   三等39—33分   内容简单,想象与画面基本相符,想象基本合理,有中心 大体通顺,病句较多   基本完整,条理不清,分段不恰当
   四等32—26分   内容与画面不符,想象与画面脱节,中心不明确 不通顺,病句多 不成篇
   五等25分以下   内容与画面不符,没有想象,没有中心 极不通顺,病句太多 不成段
     评分说明:
     1.作文评分应突破“不能满分”的束缚。
     2.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均可奖励2分。
     3.没有文题扣2分。
     4.每个错别字扣0.5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5.全文没有标点符号或一逗到底的扣除1分。(若因错别字已扣除2分者,不再扣分)
     6.字数不足600(诗歌不足20行)者酌情扣分。


最后更新[2004-7-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