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2004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38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4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总分

核分人

  

 

2004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及答案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卷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文言文

说明文

议论文

记叙文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1、2题  12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

②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③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语句:             

                                

④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户晓。

        

得分

评卷人

  

 

3—26题  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五 柳 先 生 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酒,家贫不能常得         ______________

亲旧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   ______________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走进森林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量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合肥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绝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资源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还包括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qī)         息繁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而言花坛,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共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硫,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选文有改动)

8、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①(niǔ)              ②(qī)        

9、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分)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①            、微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林地土壤、水分等

11、文章第⑤段中划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⑦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称“消除”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学 会 谅 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胜任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及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和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他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选文有改动)

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                                      

                                                                   

16、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7、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8、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答:                                      

                                                                           

19、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轻 点 关 门

石 文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即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                                      

(选文有改动)

20、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1分)

        ) 盖    ②不      

2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2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答:                                                                 

2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答:                                 

2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 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26、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画写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得分

评卷人

  

 

第三部分(27题50分)

 

 

27、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支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1、2题12分)

    1.(4分)  ①却花巴山夜雨时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以上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8分)  ①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②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③答案示例: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每空1分。所写内容课内外不限,只要符合题目要求、没有错误,该空即可得分) 

④人物姓名书写正确,得1分。故事情节概括准确,与人物相符,得1分。

第二部分  (3—26题58分)   

   一、 文言文(13分)

    3.(1分)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片,没有错误即可)

    4.(2分)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 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4分)①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的1分。意思对即可)

    二、说明文(14分)

    8.(1分) ①纽   ② 栖 (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或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每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10.(1分) ①动物资源  ②非生物资源   (有错该题不得分)

    11.(2分)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思对即可)

    12.(3分)不可以(1分)。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答出一方面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得1分。

三、议论文(14分)

    15.(2分)文章一方面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  (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文章第④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2分)。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18.(2分)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是文章的论证不严密。(意思对即可)

19.(4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每句2分。只要局势与画线部分的句子基本相同,语言通顺,比喻恰当即可得分。

    四、记叙文(17分)

    20.(1分) ①xī  ②jīn (有错该题不得分)

    21.(4分) 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分)②完成父亲的意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2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

    23.(2分)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意思对即可)

    24.(3分)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答出为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住一楼,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动,得2分。意思对即可)

    25.(2分)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意思对即可)

    26.(3分)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27题50分)

    27.(50分)作文

     

    数 次

 

项目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内容

20分)

20~18分

17~14分

13~10分

9~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不够真实

表达

25分)

25~22分

21~18分

17~14分

13~0分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用词生动

表达方式运用好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词基本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一般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够通顺

用词不够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差

书写

5分)

5分

4分

3~2分

1~0分

 

字体美观

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

卷面干净

字体清楚

卷面较干净

字体潦草

卷面脏乱

    说明:①不同的项目可以在不同的等次里给分。

          ②内容上有创见的或能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加1—5分;加到满分为止。

          ③没有题目的减2分;不足600字的酌情减1—5分;错别字3个减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减3分;标点符号有3处以上错误的减1分。

 


最后更新[2004-7-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