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河池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289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池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池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1.请你工整地写出两个包含有“信心百倍”中任何一个字的成语。(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歼灭(jin)        载重(z„i)       迸裂(bˆng)

B.行辈(h‚ng)        连翘(qi‚o)      蓦地(m”)

C.煦暖(x”)      颀长(qŠ)        匿名(nŒ)

D.皎洁(jiƒo)        黄晕(y”n)       诧异(ch„)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B.莺的歌声十分美妙动听,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一座座新建的楼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4.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2分)

                    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5.小林同学化学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意外不及格,她伤心得哭了。你作为她的同学、好友,该怎样安慰她?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6.根据原文或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④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乘风破浪会有时,                ”两句诗来抒发追求理想时的自信、执着的情怀。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⑥《〈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            B. 度已失期      关山度若飞

C.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宾客大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8.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楚人怜之       B.吴广以为然     C.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 尝与人佣耕

9.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10.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词句是                         。(2分)

11.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4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                           

②(卒)固以怪之矣。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一)(二)两篇文章,完成13~23题。

(一)睡莲花开的声音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失聪的人们视他为救星。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位于慕尼黑的杰夫瑞医生的诊所,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做了三次耳蜗移植,但始终不见任何起色。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不一样”的同伴。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的一个地处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湖泊,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在路上,杰夫瑞医生看见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到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的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茜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的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他们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站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画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

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作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些不幸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摘自《知音》海外版,有删改)

13.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4分)

答:

14.文中描写了茵梦湖清晨的美景,请你用单横线在原文上划出来。(2分)

15.露茜为什么要让这些失聪的孩子们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3分)

答:                                                                              

16.杰夫瑞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为什么他目睹了茵梦湖边的一幕后,“却感慨地泪流满面”?(3分)

答:                                                                            

17.读了全文,你觉得露茜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8.对于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杰夫瑞医生是个线索人物,文章是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而展开的。

B.文中过分强调了杰夫瑞医生医术高明,是失聪者的“救星”,削弱了露茜这个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应当修改。

C.描写茵梦湖的景色,目的是为下文孩子们静心地“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创设一个优美静谧的氛围。

D.文章在倒数第二段已经通过杰夫瑞医生的心理活动说出了露茜是创造奇迹的人,最后一段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因此这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19.“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露茜的这句话本来是对失聪的孩子们说的,但读了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3分)

答:                                                                               

                                                                                    

 

(二)读书贵有疑

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①疑能打破迷信。②盲目地迷信书本,这是读书的一忌。③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④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见疑。⑤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了疑问。⑦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20.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从几个    

方面展开了论述,请你把每个方面的论述归纳为一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③                     。(4分)

21.文章开头引用了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话,对于这句话中的“有疑”与“无疑”,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22.“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属道理论据的句子是:        ;属事实论据的句子是:           。(填写句子前的序号即可)(4分)

23.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你说明理由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4分)

答:                                                                                  

 

四、作文(50分)

24. 今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报道:未读完高中的清华大学食堂切菜工(农民工)张立勇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10年刻苦自学,2003年参加“托福”【注】考试,获得630分的高分,并即将取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主持人问,你学习英语的动力是什么。他说,一是改变命运;二是爱好英语;三是孝敬父母;四是工作需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有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请以“动力”为话题,联系你(或你熟悉的人)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出现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要用英文字母或其他符号代替。

【注】“托福”:美国“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英语考试”一语英文缩写(TOEFL)的音译。

 

 

河池市200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1.只要能写出含有“信心百倍”中任何一个字的两个成语即可(2分)

2. B               3. D

4.只要能写出体现夏、秋两季节特征的词语即可给分(如:绿叶、绿树、绿荫;稻子、枫叶、果实…………)(2分,每空1分)

5.(开放性题目,只要能写出符合情境的、得当的安慰的话即可给分。)(2分)

6.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一览众山小;③铜雀春深锁二乔;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共8分。每空1分。错1字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7.C(2分)      8.B(2分)    9.B(2分)    10.举大计(或“死国”)(2分)

11.天下苦秦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4分,每空2分)

12.(4分)①(公子)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去外面(边疆)带兵。(2分,关键词语:以、数谏、上使、外将兵)

②(士兵们)本来对这件事已经觉得很奇怪了。(2分,关键词语:固,以,怪,之)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20分)

13.露茜修女带6个失聪的孩子到茵梦湖“听”睡莲花开的声音。(4分,意思对即可)

14.(划线略)(微红的晨曦………格外清脆。)(2分)

15.让这些失聪的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使他们明白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感受世界,从而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3分,意思对即可)

16.为失聪的孩子们找到了聆听世界的这种独特方式而欣慰,为露茜修女创造的奇迹而激动。(3分,意思对即可)

17.性情温和开朗、心地善良,极富爱心。她用爱心创造了人间奇迹。(3分,意思对即可)

18.  B、D(2分)             19.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分)

(二)(16分)

20.读书贵有疑;①疑能打破迷信;②疑能增进兴趣;③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疑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4分,每空1分,③答前一分句或后一分句均可,答全句亦可。)

21.要点:“无疑”说明不会读书,不会思考,需要教给他方法,教他学会独立思考,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如此才能变成“无疑”。(前者是因为看不出问题所在,所以“无疑”,后者是解决了问题,所以才是真正的“无疑”。)(4分,意思对即可)

22.讲道理:②③④⑤;摆事实:⑥⑦(4分,每空2分)

23.(开放性试题。说明理由,言之成理给2分,举出例子给2分,共4分)

四、作文(50分)

24.作文评分标准

补充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文中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

 


最后更新[2004-7-3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