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酝酿(ràng) 有条不紊(wěn) 姹(chā)紫嫣红
B.诧(chà)异 悄(xiāo)无声息 安然无恙(yàng)
C.峰峦(luán) 不省(shěng)人事 嗟(jiē)来之食
D.阔绰(chuò) 坚持不懈(xiè)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曲径通幽 不计其数 热枕 恬静
B.小心翼翼 行云流水 敬佩 魅力
C.抑扬顿错 精益求精 淘汰 祈祷
D.锐不可当 可歌可泣 侧隐 辍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现出现它崭新的远景。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 沉迷 充足 B.观看 沉醉 充沛
C.观察 沉醉 充足 D.观看 沉迷 充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 。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8分,每小题2分)
①影响海水盐度的自然因素有: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融冰化雪、洋流及海水混合等。其中最主要的要算降水和蒸发。
②在赤道附近海域,降水特别丰富,尽管这里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还是远远大于蒸发量,因此,海水的盐度比一般地区要小。而在纬20°海域,由于长期受到热带高压控制,使得这里降水少,蒸发量大,因此盐度最高。即便有邻近低盐海水混入,也会因蒸发量太高而无济于事。极地海域降水虽少,但蒸发也微弱,大量冰雪融冰的注入,使得盐度较低,如波罗的海盐度只有2‰—12‰,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不过这里不仅降水相对多,而且还有大量的河水注入。黑海虽说降水不多,但周围如多瑙河、第聂伯河、德涅斯特河和顿河等大河的流入,使它的盐度也较低。当然不是所有大陆附近海域的盐度都是较低的。如地中海和红海,虽然也为大陆所包围,但这里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多,加上四周地表径流很少,反倒成了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其盐度分别为30%和40%。
③另外,洋流对海水的盐度分布地有一定影响。暖流是高盐度海水,通常所经海域盐度升高;寒流是低盐度海水,所经海域盐度则降低。如我国近海黑潮暖流经过的地区,盐度达成34.5‰。
④总之,因为海洋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难以使大洋的盐度趋于一致,所以“大洋虽连通,盐度却不一”。
12.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对海水盐度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 )
A.海水盐度最低 B.海水盐度降低
C.海水盐度不变 D.海水盐度增高
13.导致“大洋虽连通,盐度却不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降水大,地表径流有大小 B.海洋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C.蒸发量小,融冰化雪量大 D.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14.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各种自然因素。
B.由于蒸发量远少于降水量,导致赤道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比一般地区要小。
C.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陆沿岸附近的海域的盐度都属于低盐度的。
D.波罗的海区由于蒸发微弱,加上大量闪光灯雪融冰的注入,其海水盐度是世界上最低的。
15.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洋互通 盐度不一 B.降水和盐度
C.大洋盐度变化大 D.大洋与蒸发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共70分)
四、(共4页)
16.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共16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7.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9.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
。(1分)
(2)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2分)
20.“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答:
21.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六、作文(50分)
22.海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
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
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
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乎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请以
“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
④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得少于5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 级 |
得 分 |
总 分 |
评卷人 |
基础等40分 |
一等
40~36 |
二等
35~30 |
三等
29~20 |
四等
19~0 |
|
|
|
|
|
|
发展等级10分 |
一等
10~9 |
二等
8~7 |
三等
6~4 |
四等
3~0 |
|
|
|
|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
B卷(50分)
一、填空。(共4分)
1.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名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2)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3)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 , 。”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分)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文)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1分)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义: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分)
译文: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2分)
译文: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2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3分)
答:你的建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18分)
呼唤英雄
封 尘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
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摆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命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姿态登上领奖台。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着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
(节选自《新体育》1998.1)
1.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答:
2.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所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6分)
答:(1)
(2)
(3)
3.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括句“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品质特点。(4分)
答:(1)
(2)
4.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不少于50字)(5分)
答: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个字,含24字)。(4分)
本报讯(记者 凌弘)今(15)日8时30分,2004年全国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
绵阳汉龙体育馆举行。
科技活动周的开幕式将通过通讯卫星信号传输手段向全国转播,使北京、上海和四川绵
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况适时互传、实时互动。绵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分外夺目。全
国人民将一睹绵阳人民的风采。
中国政府自二○○一年开始设立并组织实施全国科技活动周,每年五月的第三周被定为
活动开展时间。活动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答:
2.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王昶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
时与同学也在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
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昶的妈
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
的话。
妈妈说:
。(2分)
同学说:
。(2分)
3.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这一广告吗?为什么?(4分)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你窗户安上玻璃吧!
答:
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二、三(共30分,每小题2分)
1.D 2.B 3.C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D 13.B 14.C 15.A
四、(4分)
16.(1)乱花渐欲迷人眼 (2)为有源头活水来 (3)留取丹心照汗清 (4)采菊东篱下 (5)野芳发而幽香 (6)欲上青天揽明月
五、(16分)
17.(共3分)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18.(共4分)(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19.(共3分)(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 (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20.(共3分)“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21.(共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六、(50分)
22.(5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本等级40分 |
一等(40—36分) |
二等(35—30) |
三等(29—20) |
四等(19—0)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较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不够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
偏离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空泛
感情虚假
条理不够清楚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
|
发展等级10分 |
较深刻 |
较丰富 |
较有文采 |
有创意 |
较能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较能揭示问题产
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材料较丰富
形象较丰富 |
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较有意蕴 |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较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
B卷(50分)
一、(4分)
1.(1)吾将上下而求索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4分)
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三、(12分)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记3分。
四、(18分)
1.(3分)因为英雄所处的境遇常常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人们往往看到英雄前台的辉煌,而忽略了英雄背后的艰辛与磨难。
2.(6分)(1)英雄总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2)英雄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3)英雄总是大不断挑战极限;(4)英雄总是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5)英雄总有一种直面人生的胸怀。
3.(4分)参考答案:(1)英雄是民族精神长河的中流砥柱;(2)英雄是默默支撑民族信念大厦的基石。
4.(5分)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
五、(12分)
1.第四届全国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今天(或“15日”)在绵阳开幕
2.妈妈说参考: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基础好,不应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同学说略)
3.(共4分)参考:喜欢。该广告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已用暗喻(或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