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297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ràng)        有条不(wěn)        (chā)紫嫣红

     B.(chà)异         (xiāo)无声息       安然无(yàng)

     C.峰(luán)        (shěng)人事      (jiē)来之食

     D.阔(chuò)        坚持不(xiè)        相形见(c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    不计其数    热枕    恬静

     B.小心翼翼    行云流水    敬佩    魅力

     C.抑扬顿错    精益求精    淘汰    祈祷

     D.锐不可当    可歌可泣    侧隐    辍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现出现它崭新的远景。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    沉迷    充足                   B.观看    沉醉    充沛

     C.观察    沉醉    充足                   D.观看    沉迷    充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                         作:发作

     D.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告之                   B.战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D.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9.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恒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以应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D. 恒亡

        安能辨我雄雌                      则有去怀乡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8分,每小题2分)

①影响海水盐度的自然因素有: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融冰化雪、洋流及海水混合等。其中最主要的要算降水和蒸发。

②在赤道附近海域,降水特别丰富,尽管这里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还是远远大于蒸发量,因此,海水的盐度比一般地区要小。而在纬20°海域,由于长期受到热带高压控制,使得这里降水少,蒸发量大,因此盐度最高。即便有邻近低盐海水混入,也会因蒸发量太高而无济于事。极地海域降水虽少,但蒸发也微弱,大量冰雪融冰的注入,使得盐度较低,如波罗的海盐度只有2‰—12‰,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不过这里不仅降水相对多,而且还有大量的河水注入。黑海虽说降水不多,但周围如多瑙河、第聂伯河、德涅斯特河和顿河等大河的流入,使它的盐度也较低。当然不是所有大陆附近海域的盐度都是较低的。如地中海和红海,虽然也为大陆所包围,但这里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多,加上四周地表径流很少,反倒成了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其盐度分别为30%和40%。

③另外,洋流对海水的盐度分布地有一定影响。暖流是高盐度海水,通常所经海域盐度升高;寒流是低盐度海水,所经海域盐度则降低。如我国近海黑潮暖流经过的地区,盐度达成34.5‰。

④总之,因为海洋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难以使大洋的盐度趋于一致,所以“大洋虽连通,盐度却不一”。

12.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对海水盐度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海水盐度最低                           B.海水盐度降低

     C.海水盐度不变                           D.海水盐度增高

13.导致“大洋虽连通,盐度却不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降水大,地表径流有大小                 B.海洋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C.蒸发量小,融冰化雪量大                 D.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14.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各种自然因素。

     B.由于蒸发量远少于降水量,导致赤道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比一般地区要小。

     C.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陆沿岸附近的海域的盐度都属于低盐度的。

     D.波罗的海区由于蒸发微弱,加上大量闪光灯雪融冰的注入,其海水盐度是世界上最低的。

15.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互通  盐度不一                     B.降水和盐度

     C.大洋盐度变化大                         D.大洋与蒸发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共70分)

 

四、(共4页)

16.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共16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7.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9.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   

                                                             。(1分)

2)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2分)

20.“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答:

 

 

 

21.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六、作文(50分)

22.海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

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

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

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乎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请以

“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

④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得少于5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评卷人

基础等40分

一等

40~36

二等

35~30

三等

29~20

四等

19~0

 

 

 

 

 

 

 

发展等级10分

一等

10~9

二等

8~7

三等

6~4

四等

3~0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B卷(50分)

一、填空。(共4分)

1.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名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2)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3)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                                      。”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分)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文)墨者有钜子黄享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1分)

     ①引喻失           义:

     ②天下之大       义: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分)

   译文: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2分)

  译文: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2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3分)

   答:你的建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18分)

呼唤英雄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

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摆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命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姿态登上领奖台。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着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

(节选自《新体育》1998.1)

1.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答:

 

 

 

2.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所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6分)

   答:(1)                                                             

      (2)                                                              

      (3)                                                             

3.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括句“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品质特点。(4分)

   答:(1)                                                              

      (2)                                                             

4.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不少于50字)(5分)

   答: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个字,含24字)。(4分)

   本报讯(记者  凌弘)今(15)日8时30分,2004年全国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

绵阳汉龙体育馆举行。

    科技活动周的开幕式将通过通讯卫星信号传输手段向全国转播,使北京、上海和四川绵

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况适时互传、实时互动。绵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分外夺目。全

国人民将一睹绵阳人民的风采。

    中国政府自二○○一年开始设立并组织实施全国科技活动周,每年五月的第三周被定为

活动开展时间。活动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答:

 

2.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王昶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

时与同学也在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

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昶的妈

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

的话。

   妈妈说:                                                                   

                                                                    。(2分)

同学说:                                                                    

                                                                    。(2分)

3.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这一广告吗?为什么?(4分)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你窗户安上玻璃吧!

   答:

 

 

 

 

 

四川省2004年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二、三(共30分,每小题2分)

1.D  2.B  3.C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D  13.B  14.C  15.A

四、(4分)

16.(1)乱花渐欲迷人眼  (2)为有源头活水来  (3)留取丹心照汗清  (4)采菊东篱下  (5)野芳发而幽香  (6)欲上青天揽明月

五、(16分)

17.(共3分)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18.(共4分)(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19.(共3分)(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   (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20.(共3分)“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21.(共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六、(50分)

22.(5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本等级40分

一等(40—36分)

二等(35—30)

三等(29—20)

四等(19—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较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不够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空泛

感情虚假

条理不够清楚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有创意

较能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较能揭示问题产

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较丰富

形象较丰富

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较有意蕴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较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B卷(50分)

一、(4分)

1.(1)吾将上下而求索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4分)

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三、(12分)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记3分。

四、(18分)

1.(3分)因为英雄所处的境遇常常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人们往往看到英雄前台的辉煌,而忽略了英雄背后的艰辛与磨难。

2.(6分)(1)英雄总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2)英雄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3)英雄总是大不断挑战极限;(4)英雄总是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5)英雄总有一种直面人生的胸怀。

3.(4分)参考答案:(1)英雄是民族精神长河的中流砥柱;(2)英雄是默默支撑民族信念大厦的基石。

4.(5分)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

五、(12分)

1.第四届全国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今天(或“15日”)在绵阳开幕

2.妈妈说参考: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基础好,不应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同学说略)

3.(共4分)参考:喜欢。该广告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已用暗喻(或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导。


最后更新[2004-8-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