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吉林省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292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吉林省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一) (二)
  
得 分
  
一、阅读(55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甲)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我们经常引用的《曹刿论战》中用以强调作战要鼓舞士气的成语是:
   □□□□
   7
.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8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9
.李白的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的名句,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10
.古诗词中,除以上名句外,一定还有很多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写出其中一句,标明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
  
句子:
  
出处:
  
理解:
  
(乙)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
.《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1分)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13
.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
.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析:
   15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下句: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对我说
  
何为
  
李致远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老师。
  
一九三五年,火一样酷热的汉口之夏。我在长江边上那个繁华的城市里,读完了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试结束,学校特地为应届毕业生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欢送会。
  
欢送会设在校舍底层的一间乒乓室里。室内屋顶低矮,如同地下室,整个屋子就显得更长。从图书室临时搬来的几张长桌排成一字形。桌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糕点瓜子和汽水之类。屋子里异乎寻常地安静极了。这一天,全班四十四个同学之间都谦让有礼,连说话的声音都是低低的。是的,对所有被欢送的小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谁都珍惜这临别依依的茶话会。
  
我们的级师李致远先生不知什么时候进入屋内的,因为我们听见熟悉的咳嗽声。他大概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就像年近四十。有的同学说他当了那么多年小学教员,天天站在黑板前,吸了太多的粉笔灰,因此得了肺痨。这种病在那个年代是不治之症。他脸色阴郁,戴着一副老式玳瑁边深度近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那两只眼睛总是神经质地睁得大大的,好像随时随地要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的样子。只是在几声咳嗽过后,眼睛里那一缕升腾的火焰似乎又熄灭下去了。
  
我是从另一个大城市转学到那个学校的,而且也只读了半年就毕业了。担任国文课的先生也就是级老师。说实话,我当小学生时的作文成绩一直是很差劲的。有一回还得到某老师触目的红笔批语:文不对题!颇有大喝一声以示训诫之意。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文学的爱好,开始我随同可爱的木偶匹诺曹经历了种种奇遇,旋即又钻进《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迷人的世界里。到了先生的课堂上,我不胜奇怪,从第一堂作文课直到期终的毕业考试,仿佛一次又一次的奇遇,我的作文忽然就变得优秀起来,几乎每篇都名列第一。有几次,先生还在课堂上当众朗读我的作文,时或即席讲述一番,详细分析为什么要加以赞扬的原因,这时他那瘦削的脸上就泛起兴奋的红光。倘有用辞不当之处也必定加以指正。凡是他批改过的作文,即使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在他深度的近视眼下也决不会放过,他于是稍稍停顿片刻,向我投来逼人的眼光。那闪闪发光的视线里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热烈的期望。他无声的话比说出来的要多得多,末了总是一阵呛咳,朗读也到此中止了。这实在使我感动又难过。
  
先生的教诲和鼓舞下,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小学时代。现在一转眼就要离别了,半年来课堂上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一阵掌声,我从沉思中抬起头来。
  
简单的欢送仪式举行过后,在铺着洁白台布的一字形长桌尽头,先生侧身站在桌旁。还没有开口,他用手帕掩着嘴咳了一会儿,随后以他锐利的眼光扫视全场。我想,只有一颗真正火热的心,才能隔着厚厚的镜片闪射那样炽热的光芒。
   “
哦,毕业了。先生说了几句贺词,停停,他又讲下去,几乎变成愤激的大声呐喊: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你们往后走哪条路,由你们选择,可是千万别重蹈覆辙,再踏上前人走过的那条自取灭亡的绝路!不!你们要去闯出一条崭新的路,去,去吧,去走新的路!
  
听起来声音有点古怪。这临别赠言有若沉闷黑夜里爆出一声惊雷,全场的同学无不为之愕然。先生过于激动,慢慢坐下来,呛咳着。我近旁一个女同学埋下头去,一缕长发云彩般披落在肩头。她闭上眼睛,泪珠滚落在她苍白的脸上。
  
我即将离开那个城市。出发远行以前,同那个女同学最后一次去看望先生。他目光炯炯,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说以后要多给他去信。沉默半晌,他忽然从杂乱无章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墨绿色封面的书,认真地写上给某某同学留念的字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一本美丽的书,一九三一年间陈梦家编选的一本诗选,其中包括闻一多几首著名的诗作。
  
那一年秋天风雨如晦,我又回到上海读初中。过了不久,听说李致远先生的病终于不治,溘然长辞,身后萧条,只留下一堆不值几块大洋的文学书刊而已。他是旧时代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员,在他平凡的岗位上,耗尽了他全部的光和热。我引以为憾的是没有照他的嘱咐,给他写过一次信;可是在那个多雪的冬天里,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散文,那篇文章发表用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题目:《路》。
   16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旋即( ) (2)教诲() (3)炽热( ) (4)半晌( )
   17
.第三段中,毕业欢送会上,低矮的屋子里异乎寻常地安静,全班同学谦让有礼,说话声音低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8
.欢送会上先生的临别赠言有若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在第四段中有一句与之相呼应的描写,将这句话完整准确地抄写在下面,书写力求美观。(3分)
  
  
  
  
  
  
  
   19
.作者为什么说李致远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老师?仔细阅读第五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2分)
  
  
  
  
   20
.第九段李先生引用的鲁迅先生的话出自鲁迅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他(她)的主要特点。(5分)
  
  
文章: 人物:
  
  
特点:
  
  
   21
.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为什么的那篇有纪念意义的文章题目为《路》?(4分)
  
  
  
  
  
  
   22
.文章语言自然,行文流畅。其中一些四字词语准确凝练,极富表现力。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括号内。(4分)
  
1)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
  
2)比喻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 )
  
3)常用来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 )
  
4)突然和人世永别。 ( )
   23
.文中涉及到我国三部古典文学名著,其中你最爱读的是哪一部?结合这部名著中的相关情节谈一谈你喜爱的理由。(4分)
  
  
  
  
  
  
   24
.文章写于1979年,李致远先生四十四年前的教诲和鼓舞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文章内容从作者角度拟一段抒发对先生的感激之情的语句,语言力求简洁流畅。(4分)
  
  
  
  
  
  
  
  
  
二、作文(65分)
   25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我的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如心愿、乐园、最爱、财富、老师、未来、座右铭、课余生活等等),使题目完整。
  
作文(2)根据你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吉林省2004年高级中学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教师请注意:阅读试题中91013141520212324题为开放性试题,所给答案供参考。对于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的表达。
  
一、阅读(55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甲)(15分)
  
说明:本题每句1分,所填诗句写错一处该句不得分。10题写1句得1分,多写的正确诗句不扣分;出处1分,写出诗题即可;理解1分。910题评阅时应查阅相关资料。
   1
.白露为霜 2.星汉灿烂 3.海日生残夜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一鼓作气
   7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8.沙欧翔集 锦鳞游泳
   9
.例(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例(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例(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
.例(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例(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对前景充满信心或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例(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诗人面对离别的豁达心境。
  
(乙)(10分)
   11
.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2
.(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
.《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6
.(12huì 3chì 4shǎng(共2分,每小题0.5分)
   17
.渲染一种庄严的气氛,烘托师生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共2分,每层意思1分,意对即可)
   18
.他脸色阴郁,戴着一副老式玳瑁边深度近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那两只眼晴总是神经质地睁得大大的,好像随时随地要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的样子。(共3分,完整1分,准确1分,书写美观1分)
   19
.围绕先生热情的鼓励赞扬,细致的指导批改来答即可。(共2分,每层意思1分)
   20
.文章:《故乡》
  
人物和特点:
  
例(1)少年闺土:天真活泼、聪明能干的小英雄。
  
例(2)中年闺土:善良忠厚、勤劳朴实、麻木迟纯、生活艰辛的农民。
  
例(3)杨二嫂:尖酸刻薄、贪小便宜、性格扭曲的小市民。
  
例(4:同情劳动人民、具有进步思想、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
  
(共5分,文章题目1分,人物1分,特点3分。意对即可)
   21
.是先生引导走上文学之路。先生不仅教读书,也教做人,教如何在黑暗的年代走一条新路。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意对即可)
   22
.(1)历历在目 (2)重蹈覆辙(3)风雨如晦 (4)溘然长辞(共4分,每小题1分)
   23
.名著必须是选文中的一部;情节与名著相符;喜爱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名著1分,相关情节1分,喜爱的理由2分)
   24
.围绕谢李先生在文学与人生方面的积极引导回答即可,语言应具有抒情性。(共4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抒发感激之情2分,语言表达1分)
  
二、作文(65分)
   25
.评分标准:
  
满分:65
  
在所有考生作文中相对完善的文章。考虑学生特点,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
  
一等:60—64分,基准分62分。主旨突出,文情并茂。
  
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
   A
.感情真挚 B.立意新颖 C.构思巧妙 D.语言富有个性
  
二等:52—59分,基准分55分。主旨明确,较有文采。
  
三等:44—51分,基准分47分。主旨较明确,表达清楚。
  
四等:43分以下,基准分3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说明:
  
作文(2)从自我创新(发展)、师法古人(继承)正反两方面或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的角度来谈,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均可。
  
满分作文的比例不少于全部作文的5%,一等作文的比例占全部作文的20%左右。
  
按基准分上下浮动。
  
错别字的标点符号错误,每2个扣1分,扣至3分为止。同一个错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字迹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加1—2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最后更新[2004-9-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