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马恩来的愤怒:新课程实施者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亟待提升》
出处:绍棠编辑    作者:马恩来   阅读次数:240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恩来的愤怒:新课程实施者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亟待提升

          马恩来的愤怒

——新课程实施者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亟待提升 

深圳市梅林中学  马恩来(518049

长期以来我们讲到教师素质时,往往侧重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一般师德修养,如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等等,却很少关注包括公民意识、人文情怀、批判精神、独立人格等在内的现代政治文明因素,因而形成一种失衡的素质结构。这种素质结构严重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更直接影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有识之士认为,如果承担课改重任的实施者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不能迅速提升,整个课程改革很难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请看下面的镜头。

镜头一:某地方政府长期拖欠教师工资,教师节将近,省教育督导团来该地督察,地方政府迅速筹集资金,将拖欠的工资如数发放给教师,当地媒体记者立马赶去采访。面对摄影镜头,某位老教师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党,感谢政府!” 镜头二: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喜形于色,在办公室公然宣称:当她看到恐怖分子驾机撞上世贸大厦时有种难以言说的快感! 镜头三:在“经典诗文吟诵大赛”上,某校选送一个《中华民谣》的节目,将几首政治性极强的歌曲的歌词串起来,吟诵之际,搬将出三代领导人的巨幅画像,最后以“庆祝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口号结束。 对于第一个镜头,我们的感觉是简直太熟悉了,太普遍了,那位“老教师”,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甚至感觉就是你自己,尽管你还很年轻。因为我们似乎一直生活在“皇恩浩荡”的时代,习惯于“感激”、“感恩”,致使我们许多人形成一种的盲目自卑的草民心态,泯灭了公民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自身合法权益的追求和维护,反而将权益被侵害后的某种补救当作长官的恩赐而感激涕零。很难想象,一个放弃自尊,丧失公民意识的教师,如何去培养“自立个体”的人才?

 第二个镜头,我们似乎也不陌生,在恐怖分子肆无忌惮摧毁世界文明,制造惨绝人寰的悲剧后,不是也有不少国人在互联网上发表幸灾乐祸的言论吗?我们惊讶的只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望者和传承者的教师,在你尽情宣泄快意之后,你的躯壳里还残存什么?还会给你的学生留下什么?我们可以指责美国人的霸道,可以声讨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但我们不能容忍恐怖分子对人类共同文明的摧毁,更不能无视数千无辜生命的瞬间消失,更何况死者中也有我们的同胞啊!其实,在我们中间,由于偏见和狭隘而所产生的畸变心理,又何止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呢?

 第三个镜头里的内容虽有点滑稽,却在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中常有所见。这是典型的政治功利主义行为。何谓“经典诗文”?就是几首破歌词?就是几句空洞的口号?这种异化了的“经典”,如何可以去积淀优秀文化?如何可能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任务,虽然也应重视教化作用和价值取向,但也不能任由政治仆化而沦为其附庸和“传声筒”。

以上三个镜头也许有些片面,但仍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今部分教师政治文明素质的现状,也反映出这种素质所形成的自卑、狭隘、盲从的共同心理特征。而这种病态心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将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因为它本质上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科学、开放的基本理念相排斥的,它直接影响甚至破坏以“个性化”、“多样性”、“选择性”等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 笔者有一种感觉,因为这次课改自上而下,中央领导指示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下面有些人(包括部分教育行政领导和专家)误以为课改只会成功不会失败,将一项复杂而长久的思想建设系统工程视为简单而短暂的技术操作程序,认为办几次培训班,请教育专家作几次报告,让每个培训者了解几大领域,熟悉几大模块,新课程就可以顺顺当当推进,课改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种盲目乐观主义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很难一时半刻转变过来的,而难以转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相当多的教师缺乏现代政治文明素质而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因此,提高教师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实施者的信念和行动哲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那么,究竟如何提升教师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启动酝酿已久的政治体制改革,并借助于广泛而深刻的政改,进行大规模的民主启蒙教育,逐步培育民权观念,让公民意识在每一个国民心灵中深深扎根,以营造出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社会大环境。而要实现这一民族复兴最伟大的历史性奠基工程,不是我们教育行政领导或是教育专家所能承担了的,它是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性重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吹响了政治民主改革的号角,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集中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教育等各方面的杰出人才,并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的政党,一定能够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善于改革,选准政改突破口,逐步走向真正的法治和民主;同时进一步提高执政艺术,带头遵守、执行和维护宪法,学会在新形式下制约权力和驾驭民主的本领;逐步扩大民权,敬畏民意,善待国民,切实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党的宣传部门一定会切实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氛围,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是动辄以“稳定压倒一切”为由,用一种声音和一种腔调,控制舆论,钳制思想。我们的执政党一定会清醒地认识到:所有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都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每一个公民都能做一个享有基本人格和尊严的人,为了彻底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自由,为了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和创造天赋,为了人民能够更有效地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享受文明成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改革也只有在人的思想和精神获得广泛自由,人的自我和创造天赋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推进和实施。

其次,我们教师要自觉地突破长期所接受和传授的僵化狭隘的思想体系,及其所衍生的一系列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过去的教育恰恰忽视人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忽视人的个体自立意识的培养,所灌输的是“大一统”的思想,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和绝对服从,用一种僵化、教条的思想体系禁锢着施教者和受教者。在一个逐步走向民主和多元的社会里,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鼓与呼的同时,也要坚持批判精神,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守望精神家园,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我们不但要强化公民意识,还要培养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同时,还要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克服偏见和盲从,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纵观世界天光云影,用更开放,更大度的心态,共享多元而灿烂的人类文明。    倘能如此,承担课改重任的实施者的现代政治文明素质必能得到提升,我们的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作者简介:马恩来,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学科带头人,深圳市梅林中学语文科组长。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全国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教学论文,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散文、杂感。 联系地址:深圳市梅华路166号梅林中学     机:13603070315     邮:mel98@126.com


最后更新[2004-9-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