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公告通知
文章标题: 《(1)教研计划(2)语文味课题申报表参考样本》
     阅读次数:556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教研计划(2)语文味课题申报表参考样本

(1)市中语学科04'秋季教研计划(2)语文味子课题申报表参考样本

    一、深圳市教研室中语学科2004年秋季教研工作计划

序号

    

    

   

     

与会人员

 

1

高一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已进行)

822——23

西丽湖

 

全体高一语文教师

2

2

初一新课程培训(已进行)

826

福田区景秀中学

 

全体初一语文教师

 

3

学科教研工作会议(已进行)

92

市教研室

 

教研员、市直中学科组长

 

4

深圳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

1014日(全天)

教苑中学(益田村)

高一高二本学期教材(古诗文部分)

欢迎高中老师听课

 

4

5

第五届深圳读书月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

116日(周六)上午900——1130

    

各区、市直学校预赛

参赛学生、各区教研员、领队

 

6

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主要研究明年语文中考问题)

1230日(周四下午200——400

    

1、各区准备发言材料(市直中学请深圳中学初中部代表)

21220日前将电子文本发到程老师新信箱

3、发言材料自印300份带到会场

本届初三语文老师、科组长、区教研员

 

 

 

7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国语文教育美学(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开题报告会

     

福田区梅林中学(梅林二村)

1、各实验学校9月底将本校子课题报到程老师电子邮箱chengshaotang@163.net

2、子课题申请书格式参照语文味网上程老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申请书格式

课题实验学校、有关专家

8

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

  

  

各区征求意见准备议题(1014日高中教学比赛时交流)

 

全体高一语文老师、教研

 

 

 

 

 

 

 
 
 
 
 
 
 
 
 
 
 
 
 
 

编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已简化)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少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4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年2月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题词

 

 

 

 

课题类别

D

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

H

基础教育

研究类型

C

综合

负责人姓名

程少堂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副教授

研究专长

 

学科教学论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硕士

担任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S

广东省

所属系统

I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工作单位

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电子信箱

Yuwenweir  @  163. com

通讯地址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16

邮政编码

518001

联系电话

(区号)0755 (单位)82251683  手机: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经费类别

B

自筹经费

如不能获得经费资助,是否同意自筹经费

 

预期最终成果

A

专著

 

 

预计完成时间

2006     6   30  

                                                       1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程少堂

论文

《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第17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文味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程少堂

论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5期

语文课改:实绩、问题与对策

程少堂

论文

《语文学习》

2002年第10期

语文课变味与母语教学的难题

孙移山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2年第2期

“语文味”与语文课程标准,

 

刘人云

论文

《刷新课堂》,华龄出版社

2002年版第81页

“语文味”: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

马恩来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1年第4期

关于语文味的理论思考

陈继英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2年第1期

试说语文学习中的三重趣味

胡立根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2年第4期

语文味:语文的自觉和自觉的语文

俞圻华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2年第3期

“语文味”:离我们有多远

马恩来

论文

《深圳教学研究》

2002年第4期

 

  

三、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限2500字内)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审美个性是语文味。但经过广泛查阅资料和网上搜寻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流行的语文美学体系大致按以下框架展开:语文教育的美学特征、语文教育的美学意识、语文教育的美学形态,以及语文教学主体美、语文教学文体美、语文教学活动美、语文审美化教学等。显然,这一体系是西方美学原理的移植。西方美学原理可以借鉴,以此为依据构建的语文美学体系也能较好反映汉语文与西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些审美共性,但不能很好的反映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审美个性——语文味。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反映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审美个性的语文美学体系的诞生。

(二)、选题的价值                                                      

实践价值1)有利于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和发展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广大教师有三重任务:一是理解新课标,二是实践新课标,三是发展(或完善)新课标。一方面,理解和实践都要避免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例如,在整个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育理念,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等,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也是各学科带有共性的理念。但在具体贯彻这些理念的过程中,各学科不能忘了各学科的特点。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落实新课标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不能忘了语文课还是语文课。换言之,无论你运用什么新观念新方法,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另一方面,新课标既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更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加以发展。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有可能对新课标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2)其次,是对目前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完善或补充。语文教育中确实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但从理念到实践都夹杂了许多非语文因素。而语文味理论,既吸收了素质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化现象的产生。(3)有利于引领目前的语文教改走出历史困境。语文教改中存在大量形而上学倾向,例如把一堂课的每一个步骤或环节规定得很“实”很“死”,把语文教学模式化,从而束缚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此相反,语文味虽不拒绝模式,但坚决反对和拒绝一切模式化的东西,它更鼓励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的张扬,因此,它有利于开创语文教改的新局面。

理论价值。(1)首先是辩证整合。通过一个世纪的不懈探索,我国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走过了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过程的前两步,现在是到了不整合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了。提出语文味理论就是企图整合优秀的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或说集优秀的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之大成,它能把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进来,也能把古今所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华和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长处吸收整合进来。(2)其次是科学构建。即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因而与移植西方的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语文美学体系。学术界认为,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29页。)受此启发提出的语文味,也是一个类似生物学

                                                                         3

中的“细胞”、《资本论》中“商品”,即能涵盖本学科所有其他概念系统,并能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新的语文美学理论框架的起始概念(或总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美学的最高范畴。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的新的语文美学体系,有可能成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名副其实的《中国语文美学》。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从理论上说,符合汉语文特点和规律的语文教育哲学或语文教育美学体系还有待建立。本课题尝试填补这一空白,即尝试构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中国语文美学新体系。2、从实践上说,主要是为了把握语文味的本质、生成、类别,克服汉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变味(或异化)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按照汉语文“美的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参考(有一定操作性但非模式化)意见。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语文味的本质研究;2、语文味的特征研究;3、语文味的生成原则研究;4、语文味与情感激发研究;5、语文味与语言品味研究;6、语文味类别(味类)研究;7、语文味的障碍(味障)及克服研究;8、语文味与各类文(语)体教学研究。

(三)、重要观点。1)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因而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模糊综合体。具体表现在: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3)情感激发与语言品味是语文味生成的主要手段。4)语文味主要分为情趣、意趣和理趣三大类。5)语文味的障碍分别来自文本、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师是决定因素。(6)不同的文(语)体教出语文味的方式方法不同。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组织研究队伍,广泛收集资料;(二)理论研究阶段:(1)语文味的本质、特征研究——主要利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总结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概括出语文味的本质和特征。(2)语文味的生成原则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要求研究者中国传统美学和教育科学修养好。(3)语文味与情感激发研究——主要运用个案法,通过研究情感派代表于漪的教学风格得出一般结论。(4)语文味与语言品味研究——主要运用个案法,通过研究洪镇涛的教学风格得出一般结论。(5)语文味的类别(味类)研究——主要运用个案法和文献法,通过研究当代语文教坛不同风格流派得出结论。(三)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阶段:(6)语文味的障碍(味阻)及其克服研究——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分析青年教师缺乏语文味的课得出结论。(7)语文味与各类文体教学研究——主要运用个案法、文献法,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规律。

本课题是在坚持实践主义、历史主义、科学主义和系统主义原则指导下的一种行动研究,即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造教育实践为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仅重视对古今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高度重视并提倡参与研究者的自我体验、自我研究,以期达到每一个参与者通过课题研究都既能写出关于语文味的论文,又能教出有语文味的课的目的。

    4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教育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①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17期。

②程少堂:《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③程少堂:《语文课改:实绩、问题与对策》,《语文学习》2002年第10期。

④刘人云:《语文味与语文课程标准》,《刷新课堂》,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

⑤马恩来:《“语文味”: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深圳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

⑥陈继英:《关于语文味的理论思考》,《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⑦俞圻华:《语文味:语文的自觉和自觉的语文》,《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3期。

⑧胡立根:《试说语文学习中的三重趣味》,《深圳教学研究》2002年第4期。

(二)、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李杏保、陈钟梁:《论语文教育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定远主编:《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精粹》,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11、李泽厚、刘钢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987年版。

1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市、区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年保障条件

主持人为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学副教授(本科为中文系毕业),有13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为36岁,年龄结构合理。大部分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科研积极性高,且都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学术论文。

三、完成课题的年中学语文教学和10年高校理论研究经历,知识结构合理,有能力组织全市骨干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市教研室领导也很支持本课题研究。全国中语界许多著名专家也都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组充分具备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

                                                           5

   五、预期研究成果(各校子课题的选择可参考本部分内容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03.7

2004.12

语文味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

论文

 

2

2003.7

2003.12

语文味的生成原则研究

论文

 

3

2003.7

2003.12

语文味与情感激发研究

论文、课例

 

4

2003.7

2004.12

语文味与语言品味研究

论文、课例

 

5

2005.1

2005.7

语文味的类别(味类)研究

论文、课例

 

6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论文、课例

 

7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非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论文、课例

 

8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作文教学研究

论文、课例

 

 

9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各类语体(现代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论文、课例

 

 

10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不同生源素质的关系研究(即重点中学和一般学校语文课分别如何教出语文味)

论文、课例

 

 

11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不同性别、气质的教师关系研究、语文味与教学风格

论文、课例

 

 

12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语文活动课研究

论文、课例

 

 

13

2005.7

2006.3

语文味的障碍(味阻)及其克服研

论文、课例

 

 

14

2005.7

2006.3

语文味与教师素质研究、语文味与新课标、语文味与多媒体

论文、课例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06.5

《中国语文教育美学》——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一

专著(30万字)

程少堂

2

2006.6

《语文味课题实验学校研究论文集》——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二

论文集(30万字左右)

程少堂

3

2006.8

《语文味课题课堂实录》——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课堂实录(40万字左右)

程少堂

  6

 六、经费

自筹经费课题要求负责人所在单位明确说明筹资渠道和保障措施

 

 

 

 

 

 

 

                                 章:

                           负责人签章: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学校)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章:

                           负责人签章:

                                                                         

 

                                                    

 

 

 


最后更新[2008-12-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