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写作指导 |
|
目录 |
题 目 |
页数 |
适用年级 |
字词提供 |
例文 |
|
|
文体介绍 |
2-3 |
|
|
|
|
1 |
告诉你一个秘密 |
4 |
1 |
ü |
|
|
2 |
给秦始皇的一封信 |
5 |
1 |
ü |
|
|
3 |
我要向口口说声对不起 |
6-7 |
1 |
|
ü |
|
4 |
一则令我感动的新闻 |
8-9 |
1 |
|
ü |
|
5 |
中秋夜有感 |
10 |
2 |
ü |
|
|
6 |
假如我只剩下三天寿命 |
11 |
2 |
ü |
|
|
7 |
香港的颂赞 |
12 |
2 |
ü |
|
|
8 |
我对一个同学犯错的感受 |
13 |
2 |
ü |
|
|
9 |
收到成绩表之后 |
14-15 |
2 |
|
ü |
|
10 |
失眠夜 |
16-17 |
2 |
|
ü |
|
11 |
从一件别具意义的物品想起 |
18-19 |
2 |
|
ü |
|
12 |
(昆虫/动物)的颂赞 |
20 |
3 |
ü |
|
|
13 |
感谢你 |
21 |
3 |
ü |
|
|
14 |
一个令我最(形容词)的地方--XX |
22 |
3 |
ü |
|
|
15 |
我爱夏日长 |
23 |
3 |
ü |
|
|
16 |
一件令我流泪的事 |
24-24 |
3 |
|
ü |
|
17 |
喜出望外的一天. |
26-27 |
3 |
|
ü |
|
18 |
我的不平鸣. |
28-29 |
3 |
|
ü |
|
19 |
一封不寄的信 |
30 |
4 |
ü |
|
|
20 |
致全港市民书 |
31 |
4 |
ü |
|
|
21 |
我 |
32 |
4 |
ü |
|
|
22 |
我的旧居 |
33-34 |
4 |
|
ü |
|
23 |
一张旧照片 |
35-36 |
4 |
|
ü |
|
24 |
老师的叮咛 |
37-38 |
4 |
|
ü |
|
25 |
机场送别 |
39 |
5 |
ü |
|
|
26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40 |
5 |
ü |
|
|
27 |
中五毕业有感 |
41 |
5 |
ü |
|
|
28 |
我爱地球 |
42 |
5 |
ü |
|
|
29 |
最后的一封信 |
43 |
5 |
ü |
|
|
30 |
惜别 |
44-45 |
5 |
|
ü |
|
31 |
新世纪抒怀 |
46-47 |
5 |
|
ü |
|
32 |
爸爸,谢谢你! |
48-49 |
5 |
|
ü |
|
33 |
|
|
|
|
|
|
34 |
|
|
|
|
|
|
35 |
|
|
|
|
|
|
36 |
|
|
|
|
|
|
37 |
|
|
|
|
|
|
38 |
|
|
|
|
|
|
39 |
|
|
|
|
|
|
40 |
|
|
|
|
|
|
|
|
|
|
|
|
|
|
文体介绍 抒情文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些感情包括喜、怒、哀、乐等。
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抒情总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
抒情的内容可以分为怀人、感事、感物、感时等几类。
抒情手法
抒情的手法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l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就是直抒胸臆,指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接了当的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的坦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手法,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运用直接抒情时,应当注意:
(1) 感情要真实自然,不能虚伪矫饰。
(2) 抒情要讲究分寸,不可一泻无余。
(3) 运用要注意节制,不宜多用、滥用。
冰心的新诗《纸船--寄母亲》(中一课文)便是采用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作者直接告诉母亲,自己因思念她而流泪,为她做一些旁人看来似乎可笑的事。
又如《傅雷家书》(中一课文),傅雷就直接抒发了对儿子的惦挂之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甚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的小故事。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议论的抒情手法。这种抒情手法比较委婉含蓄,往往借助于事、景、理三方面抒发出来:
(1)叙事抒情法
叙事抒情法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因此,这种叙述和一般的叙述不同。一般的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加以具体完整的叙述;而通过叙述来抒情,则叙述不过是用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往往只是片段的介绍,字里行间却蕴含著作者鲜明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运用叙事抒情法时,应当注意:
l 叙事的详略安排。与抒情主题有关的要详述,无关的则只作略述或删去。
l 叙事时要用带感情的笔触,而且在叙事之外,也要有抒情的语句,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三课文)便是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
作者忆述环绕着项脊轩发生的往事,包括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况、轩中的读书生活、分家后的变迁,母亲的关怀、祖母的期望、夫妻的恩爱生活等,抒发怀人感物之情。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三课文)也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作者记叙英子(即作者自己)小时参加毕业典礼时,因记挂病危的爸爸而思潮起伏,并写出她知道爸爸死讯后的情况,从中表达了一个小女孩面对丧父和成长的淡淡哀愁。
(2)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法即融情于景,作者带着浓厚的感情去描写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在文章中,作者彷佛只是写景,但感情已融入景物之中,于是便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抒情不直写情,写景不止于景,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能使文章含而不露,委婉曲折,言近而意远,深切动人。
运用借景抒情法时,应当注意:
l 感情要真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定不能以情动人。
l 景中要有情。写景在于抒情,必须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易家钺的《可爱的诗境》(中三课文)是运用借景抒情法的例子。作者细致地描写他认为是可爱的秋天景物,如池边的游鱼,白鹅、鸟儿、白鹭;在断桥所见的晚霞倒影、垂杨、黄橙,青藤,星儿等;登楼所见的村庄、牛羊、残荷等,藉以抒发他沉醉在爱情之中的愉快心情。
(3)咏物抒情法
咏物抒情法是通过描写客观物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它仔细地描摹物象,不作直接抒情,作者将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委婉曲折地表现出来。
运用咏物抒情法时,应当注意:
l 咏物只是方法,寄寓的感情、道理才是文章的主题。
l 所咏的物,在本质或特征上,与寄寓的感情、道理一定有相似、相通的地方,不能牵强。
l 要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形、气质等但不能面面俱到,一一铺写,要从立意出发,有所选择。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二课文)便是运用了咏物抒情的手法。作者借描绘荷花出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皎洁的特质,寄寓自己不慕荣华、不求名利、恬静寡欲和耿介孤高的品格。
张晓风的《小品文三则》(中二课文)也是用了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描写相思树、木棉树、白干层,分别抒发对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赞叹;歌颂木棉树那种男性化的、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及对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