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学的第一天 (记叙文)
拟题原因
对刚踏进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第一天上课的经历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怎样能把难忘的经历写得生动有趣?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叙事技巧及材料取舍的工夫。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记述第一天回校的经过和心情。
(2) 主要内容:
l 记述踏入校门后所见的情形。
l 记述在校内度过第一天的经过。
(3) 总结:抒发自己初为中一生的感受与期望。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l 本文宜编为中一学年的首篇写作题目。
l 为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可以拟设若干有趣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1. 你带着怎幺样的心情回校?兴奋?紧张?恐惧?
2. 初踏进学校后,见到甚幺?校园璟境怎样?
3. 开学典礼的情形怎样?
4. 第一天上课时,有甚幺有趣或值得记述的事发生?
5. 班主任的外貌和言行举止有何特别?
6. 新同学相处融洽吗?班中有没有突出而有趣的同学?
7. 对其它新老师的印象如何?
l 老师亦可吩咐学生先把当日的程序顺序排列出来,然后选择一、两件最有趣或感受最深刻的事件详加叙述,便可避免学生流水式记账。
(2) 内容:本拟题是记述中一生第一天回校的情形,重点该放在他面对陌生的环境(新学校)
和陌生的人(新老师、新同学)时的反应和感受。为使文章生动有趣,学生应选择一些有趣而又感受深刻的人物或事件详细描述,务求使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3) 写作手法:
l 本文应采用第一身叙述形武,以「我」为主体。.本文宜采用顺叙法书写,老师可在作文前指导学生这种写作手法
l 顺叙法: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顺序叙述。例如:「今天,是我第一天到中学上课的大日子,大清早,我便准备……。」
(4) 易犯的毛病:学生在写作时,最常见的毛病是欠缺适当的分段,老师应在作文前,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3.字词提供
(1) 一般字词:清早、校服、背包、路途、梳洗、整洁、神气。
(2) 有关学校环境的描写:篮球场、校舍、校园、礼堂、钟声、食物部、课室、领袖生、谈笑、排队、踏进、热闹、挤拥。
(3) 有关开学典礼的情况:校务报告、致词、思索、肃静、精神奕奕、笔挺、秩序井然。
(4) 有关人物描写:(同学)活泼、好动、开朗、吱吱喳喳、七嘴八舌、精神奕奕、全神贯注、谈笑、热闹、文静、内向、融洽。(老师)和蔼、亲切、严肃、慈祥。
(5) 有关初为中一生感受:高兴、紧张、彷徨、恐惧、疑虑、努力、勤奋。
2.童年趣事(记叙文)
拟题原因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童年往事,或悲或喜,或哀或乐,本篇以「童年趣事」为题,侧重童年时欢笑、有趣的一面,一来唤起学生快乐的回忆,二来更可训练学生选择素材和运用倒叙法写作的能力。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叙述自己亿起童年趣事的原因。
(2) 主要内容:追述童年的趣事。
(3) 总结:抒发自己对童年的怀念和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吩咐学生带一两张童年的照片回校,让学生在作文前重温一下童年时特别快乐、有趣的乐事。呈交作文时,老师可要求学生将一张童年时的照片一同交上,并选取几篇写得生动有趣的作文,张贴在墙报上。
(2) 内容:童年时的生活不外乎环绕着「家庭」、「学校」、「朋友」、「亲友」、「邻舍」等,学生可集中在这范围内,选择一、两件最有趣或感受最深刻的事情详加叙述,务使主题清晰,结构严谨。
(3) 写作手法:
l 本文宜采用「倒叙法」书写 ( 即将时间的顺序倒排,或先把事情的结果说出来,然后追述以前的事 ),以本拟题为例,学生可借着某个人物(重遇童年的玩伴)或某件事情(翻开旧相簿、日记或纪念品),触发起对童年的回忆。
l 在叙述童年趣事时,须清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
l 在叙事中穿插人物时,须注重人物外在(神态、面貌、动作、言语)的描写和内在(个性、思想)的描写,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l 本文重点是童年的「趣事」,因此应记述欢乐的趣事,例如童年时捣蛋的乐事、顽皮的行为、与友伴玩乐情况等,从「趣事」中,显现学生童年时天真、活泼或顽皮
的性格等。
l 在记述童年趣事时,学生可利用描写或抒情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见生动,如借着重温童年时与友伴玩乐的情况,抒发对他们的怀念等。
(4) 易犯的毛病:
l 欠缺适当的分段。
l 记述太多繁琐小事,欠缺重点。
l 以不幸的童年为主,则属不切题。
3字词提供
(1) 一般宇词:回忆、兴奋、联想、欢笑、庆祝、眷顾、照料、呵护、嬉戏、作弄、埋怨、饶恕、猜忌、叫喊、惹笑、心酸、响亮、清脆。
(2) 有关人物描写:好奇、天真、活泼、文静、好动、顽皮、纯真、乖顺、内向、撒娇、联结
队、洋洋自得、一溜烟、一窝蜂、蹦蹦跳跳。
(3) 有关童年感受的描写:烙印、永记心中、刻骨铭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
3.运动会*后记(记叙文) *可以是陆运会或水运会。
拟题原因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藉此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运动会」是常见的作文题目,但怎样才可以把运动会的热闹场面写得生动?众多竞赛,怎样处理才好?本文主要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处理材料的工夫。
写作指导
1.建议大纲
(1) 引子:记述运动会举行的日期、时间、地点及当日的天气情况。
(2) 主要内容:
‧记述看台上的情形。
‧记述运动场上比赛的情形。
(3) 总结:抒发你对这次运动会的感想。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于运动会举行前通知学生有关本文写作一事,使学生先作心理准备。
(2) 内容:
l 本文的重点内容,大致可分为看台上的情况(老师、同学、拉拉队的表现)与运动场上比赛的情形(健儿的表现)。学生在描写赛事之余,应多加留意看台上观看赛事的老师和同学的反应和行动,拉拉队的表现等。
l 为使文章更见生动,学生可选某一、两件较精彩的竞赛或事情,或某些人物特别的行为作详细的描述。
(3) 写作手法:
l 本文可用顺叙法或倒叙法,以第一人称去写。
l 本文以「动态」叙述为主,环绕健儿和师生的行动表现,在描写人物时,必须具体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神色,若能配合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则人物形像会更加鲜明突出、生动传种。
l 在结构上,本文可以「时间」的推栘为主线,叙述运动场上某段时间某个角落所发生的事情;或者以「人物」为主线,描述比赛的同学,等侯比赛的同学、领袖生、老师、拉拉队的心情和表现等。
3.字词提供
(1) 一般字词:晴朗、阴凉、早晨、中午、运动场。
(2) 有关看台上的情形:座位、小旗、旗帜、草球、服饰、帽子、彩带、鼓掌、欢呼、打气、支持、欣赏、忘形、投入、信心、紧张、失望、兴奋、掌声雷动、全神贯注、摇旗吶喊、声嘶力竭、手舞足蹈。
(3) 有关运动场上的情形:运动员、弹力、速度、枪声、接力、气力、臂力、裁判、计时员、起点、终点、宣布、跳跃、奔跑、热身、预备、勉励、祝贺、下泪、惊人、敏捷、紧凑。
(4) 有关健儿神情的描写:不气馁、信心十足、轻松、紧张、失望、疲倦、洋洋自得、神色凝重、精神奕奕、身手灵活、实力接近、健硕、咬牙切齿。
4.最倒霉的一天(记叙文)
拟题原因
一个人倒运的时候,真个会「到处碰壁」、「头头碰着黑」,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碰上倒霉的事,滋味一定不好受。本文正好让学生记述这一次经历,训练他们藉叙事来表达感受的技巧。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描述当你遇到倒霉的事情时通常会产生的感受。
(2) 主要内容:叙述在某一天,你接二连三的碰到几件倒霉的事情的经过。
(3) 总结:描述你当时的感受。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他们曾遇到最倒霉的事,然后再谈谈感受。
(2) 内容:
l 称得上「最倒霉的一天」,那天必然有许多令人气结的事发生,所以文章不应只写一件事。
l 所谓「倒霉」的事,应属一些不大不小,虽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但又不致于有太大破坏性的事,学生选材时宜小心。
l 发生倒霉的事,有时是因为运气不佳,但也可能是自己疏忽所致,所以在内容上亦宜反省遇到倒霉事的原因。
(3) 写作手法:
l 叙述故事可用顺叙、倒叙或插叙法。如用倒叙法,往往能于文章开首营造出悬疑效果,老师可指导学生使用。
l 学生除了要清楚交代每件事的前因、经过和结果外,还须交代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样,读者对故事会有更清晰的印象。
l 「最倒霉的一天」里,必须几件倒霉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写作时必须照顾时间的衔接,结构才见紧凑。
l 在叙事的同时,学生须具体描写自己遇上倒霉事的实时感受和心情,以及旁观者的反应(如幸灾乐祸或寄予同情等)。这样,文章才更有生气。
3.字词提供
(1) 一般字词:不幸、陷阱、意外、损失、误会、忍受、捉弄、忍耐、接二连三、不慎、眷顾、无辜、遗失、祸不单行、幸运之神。
(2) 有关感受:苦恼、愤怒、暴躁、大怒、惊讶、苦笑、悲叹、摇头叹息、气结、怒容满面、暴跳如雷、哭笑不得、欲哭无泪。
5.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记叙文)
以「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一句作结,叙述你因一次犯错而触怒父母,最后终于醒悟过来的经过。
拟题原因
青少年常因犯错而触怒父母,但很少人能勇于承认过错,这篇拟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学习反省自己错误的行为,认识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记述自己犯错的原因。
(2) 主要内容:
l 记述所犯的错误事件。
l 描述自己觉悟前非的心理转变过程。
(3) 总结:抒发自己从这件事件中所得到的教训或启示,并以「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一句作结。
2 重点提示
(1) 内容:
l 学生应选择一次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或最曲折的经历来记叙。
l 除了记叙事件的前因,经过和结果外,学生亦应清楚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有关的人和事,这样,文章的内容才显得完整清楚。
l 从结句的语气来看,犯错的人是几经内心斗争,最后才醒悟过来。所以,学生在叙述那件事情的同时,也须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写自己犯错后,忧虑被人耻笑,被父母责骂或被校方记过等,但在隐瞒真相期间,又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说谎的行为太伤透父母的心了,反复思量后,最后终于向父母认错。学生须把内心斗争的过程描述得真切感人。
l 本文以「我」为主体,应详加铵述自身的感受和心理变化;而描述父母的部分只是用来衬托自己的心理斗争活动,仅为客体,可简略描写。
(2) 写作手法:
l 文章可用顺叙法,或用倒叙法及首尾呼应的技巧,务求令文章的主题突出,结构严密。
l 记叙文以记事为主,但也须注意人物的描写部分,除了动态和神情外,还须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例如,自己在犯错的过程中有没有悔意?犯了错后,心里的感受如何?
l 文章可适当地加插对话,以增加亲切感。
3.字词提供
(1) 一般字词:欺骗、殴打、隐瞒、驳辩、贪念、好胜心、忧虑、担心、体会、妄想、毒打、疼痛、耻笑、讥讽、憎恨、埋怨、不忍心、哭诉、躲避、疤痕、后悔、枉费心机、逃遁、唠唠叨叨、咬牙切齿、放肆、胡言乱语、忤逆、道歉、怒气、疼爱、皮肉之苦。
(2) 有关心理活动的描写:
喜:高兴、快慰、畅快、喜悦。
怒:怒目、怒火、激怒、愤怒、怒容满面、怀恨在心、勃然大怒。
哀:悲哀、悲伤、哀叹、伤心、痛心、满睑愁容、心如刀割。
惊:惊慌、畏惧、畏缩、惊惶失措。
憎:厌恶、讨厌、厌弃。
哭:痛哭、饮泣、泪汪汪、哭诉。
6.狼狈的一星期(记叙文)
假设你的父母回乡一星期,家中的大小事务,只好落在你们兄弟姊妹身上,可是,尽管大家都尽力做好,但到头来却弄得狼狈非常。试将这段经历记述下来,并抒发你的感受。
拟题原因
要写一些未曾经历过的事,虽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但只要多加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亦可以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本文便是要考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写作指导
1.建议大纲
(1) 引子:记述你们(包括兄弟姊妹)得知父母将会回乡后的反应。
(2) 主要内容:记述父母离家后,你们过着的狼狈生活。
(3) 总结:抒发你对这一次经历的感受。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于课堂上指导学生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材料作参考。
(2) 内容:
l 父母离家一星期,期间发生的狼狈事件一定不少,因此不能只记一两件事情。
l 本文主要是记述父母离家后,家中的大小事务都要你们分担,由于你们缺少仿家务的经验,所以产生种种狼狈的情况。学生最好能从日常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想象一下父母在家时与父母离家后的分别。
l 要记述的狼狈事件,可以从两方面去思索:
1 大事——家里一些重要决定或突发事件令你们束手无策。
2 小事——家里一些生活琐事(如清洁、煮食等务)弄得一塌糊涂。
l 学生所记述的狼狈事件,应要合乎情理,不能过分夸张。
l 学生在总结里所抒发的感受,可以是借这次经历,明白到父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或者是醒觉到自己平日太疏懒和太依赖别人,从而决心学习料理家务。学生若能从一件事件或一段经历中得到启发,文章才显得有深度。
(3) 写作手法:
l 本文可用顺叙法或倒叙法。
l 为吸引读者,文章的开首可用「悬疑式」引入法,亦可运用「反问法」(反问法又称「反诘法」,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法」入题的例子:
「厨房的碗筷还未清洗,厅里满地垃圾,餐桌上的东西摆放得乱七八槽。唉!为甚幺我当初竟会赞成父母回乡呢?」
所问的问题必须与主题有密切的关系。
l 本文记述一周里狼狈的事,但不宜以「时间」作叙事主线,以免陷于流水式记账,应以「事」(狼狈事情为主线,以「人」(涉及的人)作辅线。
l 除叙事外,学生亦须具体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及心理活动,并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法、使人物的形像更突出鲜明。
3字词提供
(1) 有关父母回乡的字词:来信、乡间、消息、紧急、立刻、收拾、照顾、叮嘱。
(2) 有关狼狈生活的字词:依赖、懒惰、随意、推让、不肯、庆幸、自由、管束、接待、吃惊、蚊虫、污垢、垃圾、污秽、失灵、修理、为所欲为、杯盘狼藉、乱七八糟、诅咒、手忙脚乱、欲哭无泪、愁眉苦睑。
7.班主任*笑了!(记叙文) *可以是其它老师。
假设你们时常捣乱、违反校规,班主任虽然用尽种种方法辅导,你们仍然没有改善,终于,班主任因某事件被你们激怒了,此后一直没有展露笑容。试拟想当时情况,叙述你们想办法令老师转怒为笑的经过。
拟题原因
学生因行为上的偏差而激怒老师,是学校生活里常发生的事。本文正好让学生记述其中一次的经历。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
l 描述你们平日顽劣的行为。
l 描述班主任对你们的行为的反应及对策。
(2) 主要内容:记述班主任因某事件被你们激怒了,很久也没有展露笑容。
(3) 总结:记述你们最后终于觉悟,并以种种行动令班主任转怒为笑的经过。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老师可在写作前与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
l 一般学生怎样顽劣?
l 老师应付顽劣学生时通常会采用甚幺方法?
l 有甚幺方法可令老师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转怒为笑?
(2) 写作手法:
l 本文宜用顺叙或倒叙法,及第一人称去写。
l 文章须具体描述学生的反叛行为(言行、举止),作为班主任终于被激怒的伏线。
l 老师对学生的痛心失望除显露于容色外,亦有很复杂的心理变化,老师宜依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
l 学生可在叙事中加插适当的对话,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反叛行为的描写:喧哗、吵闹、离开座位、交头接耳、欠交功课、逃学、无心向学、明知故犯、借口、殴斗、粗言秽语、目中无人、窃窃私语、旁若无人、砌词狡辩、屡劝不敢、变本加厉、故态复萌。
(2) 有关老师的辅导:劝导、告诫、训导、社工、顿谈、警告、秘密、原谅、宽恕、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辅导、转介。
(3) 有关老师的反应:失望、灰心、愤怒、心平气和、低声、柔和、火山爆发、怒目、怒不可遏、饮泣、忍无可忍、拂袖而去、怒斥、痛心。
8.校园生活记趣(记叙文)
拟题原因
校园生活多姿多采,从上课、小息,以至课余活动进行期间,定会发生不少趣事,令学生回味无穷,本文训练学生选择素材和观察能力。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略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
(2) 主要内容:记述两、三件与校园生活有关,而令你产生深刻印象的趣事。
(3) 总结:抒发你对这些趣事的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内容:
l 本文的内容重点应在「趣事」这层面上,校园的一般生活,若只是平淡、常见的,不应描述。
l 学生可以小学或中学为选择范围。若老师将文题的时间规限在中一年级,则宜于学期中才进行写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题材以供书写。
l 由于本文记述的趣事有两至三件,因此,学生必须清楚交代该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经过。
l 与趣事有关的人物,可以是同学、老师,但亦可以是校长、校监、校董、校工、校务处职员、驻校社工,甚至与学校活动有关的嘉宾。
(2) 写作手法:
l 本文可用顺叙法及第一人称手法去写。
l 学生须注意适当分段。
l 描写人物时,须注意人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等。
3 字词提供
人情味、仁慈、关心、幽默、风趣、比喻、打成一片、代沟、哄堂大笑、意外惊喜、引人注意、名不副实、不相称、自夸、打趣、演技、活灵活现、谈笑风生、娓娓动听、鼓掌、深得人心、受欢迎、引导、笑破肚皮。
9.回到过去*(记叙文) *「过去」可以是任何朝代,学生可自由想象。
拟题原因
对现代人来说,古代已是纸上的资料,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根据历史资料及自己的想象力去缅怀。本文的写作,可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发挥想象力,去组织和构思一篇幻想故事。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叙述你由现今的世界突然回到古代的经过。
(2) 主要内容:
l 描述你「回到过去」期间所发生的事和见闻。
l 简述你眼中所见古代的景象。
(3) 总结:叙述你重回现实的经过,并抒发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写这题目之前,老师宜着学生先翻看中国或世界历史书,想想自己对过去那一段时期认识较多或较有兴趣,才决定写那一段「过去」。
(2) 内容:
l 本文虽属科幻式故事,但内容情节仍须与古代的事实相符,若学生全凭想象,天马行空,可作不切题论。
l 由于古代的人谈话的语气与现代人不同,若要描写对话,就须配合当时的社会璟境而写,不能连现在香港流行的话都写进去。
(3) 写作手法:
l 本文虽属记叙文,但亦不能忽略描写部分,尤其是对古代的景象及当时的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的描写。
l 为使读者清楚故事的发展,学生须清楚交代人、时、地、事、物。
l 本文必须写出由现实回到过去及返回现实的情节,但篇幅不能太长,否则便会喧宾夺主。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回到过去的经过:突然、满天星斗、失去知觉、迷迷糊糊、强光、黑漆漆、洞穴、时光隧道。
(2) 有关回到过去的见闻和感觉:似曾相识、一脉相承、新奇、奇装异服、彬彬有礼、言语不通、步步为营、如梦似真、野蛮、原始、粗犷、诧异。
10. 蟑螂*来的自述(记叙文) *可以是其它生物(动物或昆虫)。
拟题原因
叙述性的文章如何起题才吸引读者?怎样把虚构故事中的主角写得生动?本文主要是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这是个假设性的题目,把「蟑螂」人格化,赋予蟑螂人的生命,让它自我介绍地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个拟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略地介绍自己的身世、外貌。
(2) 主要内容:
l 记述你平日的居住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l 记述你一段难忘或惊险的事件。
(3) 总结:抒发你从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教训或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l 为了使学生对蟑螂有更深入的认识,老师可在写作前吩咐学生搜集有关蟑螂外貌、特征、饮食习惯、生活情况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发问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1. 蟑螂爱吃甚幺?
2. 蟑螂主要在甚幺时候活动?
3. 蟑螂通常藏身在甚幺地方?
4. 蟑螂怎样影响环境卫生?
(2) 内容:
l 本文是一篇假设题目,虽源自想象,但内容也必须符合情理,切忌天马行空,脱离事实。
l 为使读者对故事的内容及发展有清楚的了解,学生对人、事、地、时、物等记叙文的五种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3) 写作手法:
l 文章应以第一身叙述,否则可作不切题论。
l 本文可用顺叙法,但亦可用倒叙法及首尾呼应法。
l 为吸引读者,老师可指导学生在文章开首采用「悬疑式」引入法,例如:「白茫茫的一片,像雾又像雪花,……怎幺我……透不过气……我……救……命……呀!」
l 学生在拟写这类幻想式的题目时,宜采用轻松有趣的笔调,令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有趣诙谐。
l 要使主角的形像更生动、突出,学生可运用以下的两种表达手法:
1. 描写蟑螂的心理及反应,例如觅得食物后的喜悦;被人类追杀时的惶恐心情。
2. 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对话。
3. 字词提供
(1) 有关蟑螂的自述:阴暗、潮湿、出生、家族、成员、庞大、众多、同伴、饲养、成长。
(2) 有关蟑螂的起居生活:深夜、静寂、入睡、静听、察看、咬、攀爬、找寻、美味、大吃一顿、饱餐、丰富、废纸箱、厨柜。
(3)有关蟑螂逃避人类追杀的情况:呼叫、挣扎、躲避、惊慌、杀虫药、陷阱、拍
打、命运、倒下、残忍、不动声息、联结队、罅隙、抽搐、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