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报的益处(论说文)
拟题原因
阅读报纸,既可以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了解,又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好鼓励学生多些阅报,思索读报的益处。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指出现在一般青少年对读报的态度。
(2) 主要内容:说明读报的种种好处及不读报的弊处。
(3) 结论:总结读报的好处,勉励青少年应养成读报的习惯。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l 中国语文中一课文有一篇由佚名著的《怎样读报纸》,老师可在教授这篇文章后进行写作。
l 在写作前,老师可通知学生先行访问一些有读报习惯的亲友,搜集他们对这问题的意见,然后在课堂上报告。
(2) 内容:
在内容方面,本文的重点在正面申述读报的好处。以下各点可作参考:
l 增广见闻,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l 报纸新闻的内容比电视、电台新闻报导详尽得多。
l 报纸的内容包罗万有,多读报可增进知识。
l 增进阅读能力及语文知识。
(3) 写作手法:
l 老师可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立论,一方面申述读报的好处,另一方面分析不读报带来的弊处。
l 为使文章的层次更分明,学生宜用条列的方法,分点论述。
3字词提供
增加、接触、机会、天下、发生、消息、众多、认识、提供、副刊、故事、广告、有趣、奇怪、专题、迎合、读者、消磨、身心、词语、文句、分析能力、组织、讨论、忙碌、多不胜数、增广见闻、扩阔眼界、详尽、多样化、连载小说、不同口味。
2. 怎样保持校园的清洁 (论说文)
拟题原因
这题目看似老生常谈,但在九十年代一片努力保护环境的强烈呼声中,让青少年关注这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写作指导
1建议大纲
(1) 引子:说明保持校园清洁的重要性,如:
l 培养个人的自律精神。
l 保障身体的健康。
l 维护学校的页好声誉。
(2) 主要内容:说明保持校园清洁的种种方法,如:
l 个人方面。
l 班会方面。
l 学生组织方面。
l 校方方面。
(3) 总结:总结保持校园清洁的重要性和方法。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l 一般学校都会举办清洁运动或清洁比赛等活动,老师可在写作的时间上配合这类活动。
l 老师宜在课室与学生讨论保持校园清洁的方法。
(2) 内容:
l 本文的写作范围只限于「学校」。
l 在校内推动清洁的方法甚多,例如订立严厉的校规,以产生阻吓作用,成立清洁纠察队,以便执行检察,举行大型的清洁运动,以收宣传之效等。
(3) 写作手法:
l 为使文章论点清晰,脉络分明,可采用由小至大的方法。先从个人方面人手,然后是班会,学生会以至校方几方面,论述他们所担当的角色。
l 为使论点清楚,学生可采用点列方式。
3.字词提供
(1) 有关清洁校园的重要性:理想、学习、环境、卫生、健康、保持、重要、疾病、自律、品格、培养、优良、校誉、赞赏。
(2) 有关清洁校园的方法:
个人:注重、遵守、切勿、协助、保持、习惯、品格。
班会:订立、守则、惩罚、值日生、职责、劝导、检举。
学生会:推动、举行、宣传、口号、标语、海报、隽语、清洁比赛、主题、积极、
主张、主动、榜样、支持、呼吁、参与。
校方:成立、清洁纠察、检查、巡察、定时、校规。
3.怎样好好利用星期天(论说文)
拟题原因
星期天是人们最喜爱、最渴望的日子,不过,很多人却浑浑噩噩的渡过这天,实在可惜。本拟题旨在让学生说明怎样渡过星期天才算充实、有意义。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说明星期天特别宝贵的原因,强调应好好地加以利用。
(2) 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在星期天做些甚么事才算「充实」,「有意义」。
(3) 总结:指出若能好好利用星期天,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提早两周告诉学生这个作文题目,着他们观察身边的人怎样度过星期天,并记录自己怎样过星期天。把这些「真实个案」带回学校,分组讨论,同学互相批评,藉此刺激思考。
(2) 内容:
* 学生除提出建议外,并需说明为甚么会选择在星期天进行这些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意义所在。
* 写作时,学生须具体说明以下两项:
1 具体的建议:例如建议在星期天与家人一起欢聚,或听听音乐,或跟妈妈一块
儿做些美味的小食等。
2 建议的益处:例如,借着某些活动可以学会一些生活上的知识,陶冶性情,
或者享受到天伦之乐。
* 活动的范围可分为「户内」和「户外」两方面。学生最好能两方面的活动都考虑到。
(3) 写作手法:
本文属说明文,在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种基本的要求:
1. 注意层次:说明文的大忌是资料芜杂,脉络不清。为更好地安排资料,最好是用「分类说明」法。例如,可先将各种建议分成「户内」和「户外」这两大类,而每一类又可按照实际情况分成「个人」,「与家人」,「与朋友」等,条理就很清晰了。
2. 用词准确:说明文是实用性的文体,并不要求太多的形象描写或抒情笔法,也不须有太多的修辞手法,简明易懂、清楚准确即可。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度过星期天的方法:
户内:阅读、温习、打扫、书报、电视、录像带、做点心、听音乐。
户外:郊游、登山、远足、野餐、烧烤、垂钓、打球、访友、约会、逛街、拍照。
(2) 有关善用星期天的益处:充实、满足、情趣、趣味、兴致、浓厚、培养、享受、合作、团结、和睦、相亲、幸福,健康、陶冶性情、切磋球技、消除疲劳、松弛神经、天伦之乐、增广见闻、舒展筋骨、心境开朗。
4. XX(某种嗜好、运动)与我(论说文)
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的课余活动(嗜好、游戏、运动),说明自己爱上这活动的经过,并介绍它的内容及从活动中所得的乐趣
拟题原因
在紧张的课堂生活以外,必须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课余活动以调剂身心,并领略生活的乐趣。本拟题正好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课余活动,并说明它的乐趣和益处。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略说明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和爱上它的经过。
(2) 主要内容:
* 介绍这种课余活动的内容(例如怎样掌握其中的秘诀、游玩的方法、进行时需注意的地方等。)
* 说明由这种活动所得的乐趣和益处。
(3) 总结:强调这种课余活动有益,值得人们尝试。
2 重点提示
(1) 审题:本文厅以说明为主,但亦可以有议论的成分。
(2) 内容:
* 本文写作的题材是专指一些课余的活动。一些普遍被人们接纳的活动,例如下棋、音乐、钓鱼、游泳等固然值得鼓励,但某一些具争论性的活动如桥牌、桌球、电子游戏等,就要视乎学生所表达的意念是否健康,因此,关于这类活动,老师宜在写作前向学生加以指导,鼓励他们从正面的意义去写。
* 题目以「我」为中心,因此,须以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来写。
* 学生应尽可能多举例该种活动的乐趣和益处,使文章的主题更清晰。
(3) 写作手法:
* 为了突出主题,学生可采用以下的手法:
1. 比较说明——把同类的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更清楚、更准确地突出主题的特点。例如主题是划小船,可以与划独木舟作比较,指出两者虽然同属水上活动,但划船较安全,在掌握基本技巧方面亦容易、省时,无师亦可自通。
2. 破立的议论手法--好处是能澄清一些问题和误解,使说理更清楚。学生可假设某些人的怀疑,然后进行反驳,并强调自己的论点是可信的。
* 和议论文一样,学生在说明活动的好处时,须举例说明。
* 为使文章的内容层次分明,学生在说明该活动的种种益处时,宜按照它们轻重的先后人手(例如先写最大的益处,然后才写其它较次要的)。
(4) 易犯的毛病:学生很容易会记述某一次活动的经过,因此,老师宜在写作前作适当的指导。
3 字词提供
(1) 有关活动的乐趣和益处:调剂、消磨、训练、耐性、气力、强壮、享受、松弛、神经、毅力、恒心、思考、修长、扎实、苗条、团结、合作、挫折、冒险、鉴赏、反应、朋友、陶冶性情、潜移默化、赏心悦目、大显身手、脑筋灵活、集中精神、生活圈子、眼界大开、新陈代谢。
(2) 有关心境:紧张、轻松、积极、上进、舒畅、忘怀、繁忙、向往、开朗、兴奋、无牵无挂、优悠自在、精神过敏、破斧沉舟、心平气和。
5. 读书的苦与乐(论说文)
拟题原因
读书的滋味如何?答案可谓因人而异。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读书是有苦亦有乐的。本文是让学生就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谈谈这个问题。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说明读书的目的,并带出主题,指出读书既有苦,亦有乐。
(2) 主要内容:引例说明读书的苦处和乐趣。
(3) 总结:说明自己的立场,指出自己觉得读书是苦多乐少,苦少乐多还是苦乐参半。
2 重点提示
(1) 审题:
* 题目的「读书」,是指学习功课而言,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学问,求取知识的过程。
* 文题清楚显示读书是有「苦」和「乐」的,学生在写作时,须从这两方面立论,不能偏于某一点,否则,就属不切题。
(2) 引起动机:读书的苦与乐自然离不开在学习时所遇的成功、赞赏、得益、失败、挫折、压力和牺牲。老师可就这几方面引导学生从他们实际的生活经验抒发己见,例如:
「在甚么情况下,我们会产生成功感?」
「读书有没有压力?如果有,这些压力是怎样形成的?」
「虽然自己勤力苦读,但成绩总是欠理想,这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你有没有怀疑自己的智能?」
「在测验或考试的期间,当家人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精采的节目时,你却要埋首苦读。你当时会有何感受?」
(3) 内容:
* 学生所写的,大多出于个人的感受,只要有具体的说明,立场客观,而又言之成理的,都应予以接纳。
* 以下列举一些有关读书苦与乐的论点,以供参考:
乐--
1. 增加很多宝贵的知识,开启智能,培养思考能力。
2. 充实自己的内涵和修养,明白做人的道理,美化人格。
3. 当解决一个疑难时,会有莫大的成功戚和自豪感。
4. 读一篇好的文章,可欣赏别人细腻的文笔、增广我们生活的体验,甚至带我们进入到另一个境界。
苦--
1. 功课、测验、考试,往往令人废寝忘食。
2. 家人及学校的期望或责备,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
3. 失败与挫折令人感到颓丧或失落。
4. 失去很多娱乐或享受的机会。
(3) 写作手法:
* 学生在写作时,须具体指出是怎样「苦」和「乐」 (如「内容」部分的提示),
不能只泛泛提出「很辛苦」、「很快乐」或「乐趣无穷」等字眼。
* 为支持论点,学生须从生活的实际经验多举例证。
* 为使文章的层次分明,学生可采用条列方法,分点论述。
3 词提供
(1) 有关读书的苦处:埋首、应付、成绩、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废寝忘餐、前途、折磨、期望、失败、挫折、心灰意冷、怀疑、自卑、颓丧、情绪起伏、脾气、忧郁、诱惑、放弃、拒绝、深奥、艰辛、苦闷、代价、战战兢兢、忧心。
(2) 有关读书的乐趣:增进、进步、开拓、扩阔、眼界、胸襟、言行、榜样、调剂、吸引、解决、收获、如获至宝、喜悦、内涵、修养、血汗、领悟、益智、分辨、成长、人格、满足。
6. 论连环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论说文)
拟题原因
越来越多人喜爱看连环图,其中青少年读者更占了大多数。可是现时流行的连环图大多意识不良,对青少年肯定会有很多不页影响。这个题目是希望学生分析这类书刊的害处,从而反省值不值得花时间去阅读这些连环图。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指出青少年阅读连环图的情况。
(2) 主要内容:
* 指出目前流行,但意识不页的连环图的种类和名称。
* 指出这类连环图的内容有何弊病,每一种弊病又会对青少年产生甚么不良影响。
(3) 总结:重申主题,并提出改善的方法。
2 重点提示
(1) 审题:本文的主旨是探讨连环图的不良影响,所以主题健康、意识良好的连环图不在讨论之列,(即使想以好的连环图与意识不良的连环图对比,篇幅亦不可太多。)
(2) 引起动机:在作文课前,老师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以下的问题:
1. 甚么是「意识不良」?
2. 目前流行的连环图,有那些是意识不良的?
3. 这些读物对青少年会产生甚么不良的影响?
(3) 内容:
* 主题不健康、意识不良的连环图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谈神说鬼,导人迷信。
2. 渲染暴力和色情。
3. 充满伤感气氛的爱情文艺。
4. 渲染赌博。
* 连环图用图画说故事,很容易吸引年青人沉迷其中,妨碍正常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意识不良的连环图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更有负面的影响,例如:
1. 导人迷信,如迷信、碟仙、神打、灵符治病等。
2. 造成好勇斗狠的暴戾心态,易生事端。
3. 色情漫画容易令人想入非非,产生歪念。
4. 错误的恋爱观,影响心智的正常成长。
5. 漫画中不乏粗言秽语,行为粗鄙的人物,成为年青人的模仿对象。
6. 沉迷赌博。
* 学生应在总结部分提出遏止不良漫画风蔓延的方法,使文章更有深度,但这部分的篇幅不能过长。
(4) 写作手法:
* 为引证论点,学生必须举出不良漫画的实例,并引述其中的内容作具体说明。
* 由于不同的连环图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因此,学生宜清楚说明某一类连环图会产生那些影响,不可作泛泛之论。
3 字词提供
(1) 一般宇词:引人人胜、生动、精彩、义气、迷离、浪漫、凄美、幻想、诡秘。
(2) 有关不良的影响:沉迷、沉溺、妨碍、荒废学业、情绪低落、心智不成熟、想入非非、省吃俭用、无稽、荒诞、无聊、暴戾、模仿、英雄、渲染、粗鄙、粗言秽语、低级趣味、废寝忘餐、所费不菲、导人迷信、诉诸暴力、不分清红皂白。
7. 中学生应否穿校服上学(论说文)
拟题原因
对部分学生来说,校服象征了划一、束缚,但在校方来说,校服则象征了纪律和校风。究竟穿校服上课是不是一种束缚?校服又是否代表了纪律?本文正好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思考集体齐一与突出个性,服从与放任,守纪与自律等问题。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提出论点,说明中学生应/不应穿校服上学。
(2) 主要内容:提出论据,论证中学生应/不应穿校服上学。
(3) 总结:重申自己的立场。
2 重点提示
(1) 审题:本文的文体有「应否」的字眼,学生写作时必须选定立场,不可说两方面都有理,最后不作结论。
(2) 引起动机:上作文课前,可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分析不应穿校服的理由,另一组分析应该穿校服的原因。当学生报告后,老师再评论这些意见,引导学生
怎样从两方面分析问题。
(3) 内容:
* 以下列举一些正、反的论点,以供参考:
应该穿校服的原因:
1 校服是一校学生的记认,以此可避免闲杂人等潜进校内。
2 令学生外表端庄、朴素。
3 穿著整齐划一的服装,是纪律的表现。
4 统一了上课的服饰,避免学生过份注重外观,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打扮上。
5 令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不应穿著校服的原因:
1 无拘无东,自由自在。
2 统一服饰等如铲平个性,遏制表现自己的欲望。
3 不穿校服与纪律性无抵触,穿校服是有纪律的一种表现,但不穿校服不等于无
纪律。
4 不穿校服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律精神。
* 学生在评论时,不应只考虑个人对穿校服的爱憎上,亦应从校方的立场来分析。
(4) 写作手法:
* 可鼓励学生采用破立手法(即先反驳另一方的论点,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立论和论证。)不过,反驳的部分,篇幅不应多于申述自己的论点的部分。
* 学生在评论时,立场须尽量保持客观、中肯,不宜用太情绪化的字眼。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应该穿校服:以资识别、校风、端庄、纯朴、整齐,划一、纪律、统一、归属感、奇装异服、追逐潮流、热衷打扮。
(2) 有关不应穿校服:束缚、专制、千篇一律、自由、开放、自律、个人、风格、品味、个性、表现自我、无拘无束。
8. 吸烟的害处(论说文)
拟题原因
国际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吸烟会危害健康,然而,吸烟的祸害并不止此,吸烟对吸烟者本人、他的家人、朋友,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影响。本题是让学生分析吸烟的祸害,希望他们警醒,切勿尝试。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述香港市民吸烟的情况和吸烟的理由。
(2) 主要内容:分析吸烟的害处(如危害健康、增加消费、有损仪容、污染空气等。)
(3) 总结:重申吸烟的害处,劝人切莫尝试。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在作文课前先着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一般的诊所、医院、民政署等均有介绍的吸烟害处单张,而教署亦有反吸烟的教材套,老师亦可考虑加以利用。
(2) 内容:
* 本文的重点虽然在分析吸烟的害处,但为使读者对讨论的问题有更清晰的了
解,学生亦可在文章开首介绍现时市民吸烟的情况,对市民吸烟的原因略作分析。不过,这部分不宜太长。
* 一般市民吸烟的原因不外乎是:
1 可以松弛神经。
2 成熟的象征。
3 好奇心驱使
4 争取朋友的认同。
* 吸烟的害处甚多,以下各点,可供参考:
对个人的影响有--
1 引起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癌等病症。
2 每包香烟价格高达二十多元,对吸烟者来说是不轻的负担。
3 令人面黄肌瘦,牙齿、指缝和指头变黄,口腔、衣服产生异味,影响仪容,
令人讨厌。
对公众的影响有--
1 吸烟者间接强迫身边的人吸「二手烟」,行为自私。
2 污染空气。
3 乱拋烟蒂会引致火警。
(3) 写作技巧:
* 在论述吸烟的害处时,应分不同的范畴来论述,例如先论对吸烟者本人的害处,继而是对他的家人、朋友的害处,进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害处等,这样的论述能收眉目清晰之效,而逐层分析亦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 多举例证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学生应尽量搜集资料、数字、个案证明吸烟有损健康。但切忌全篇只环绕一个吸烟者的遭遇来发挥。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吸烟的原因:误解、诱惑、怂恿、好奇、认同、成熟、模仿。
(2) 有关吸烟的害处:侵蚀、毒素、尼古丁、焦油、花费昂贵、仪容、臭气熏天、
熏臭、烟雾弥漫、无辜、副吸烟者、污浊、烟蒂、中人欲呕、百害而无一利,
世界卫生组织、肺癌、冠心病、死亡率。
9. 我对愚公*的一些意见(论说文)
(*可以是中二课文内的主要人物,如杨修、差不多先生等。)
拟题原因
每次教授《愚公移山》时,均有不少学生称赞愚公的为人,认为他坚忍不拔,但同时,亦有学生认为他愚不可及。本拟题是为配合课文而设,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愚公其人其事的一些意见。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已久,很多人对愚公其人其事有不同的看法。
(2) 主要内容:表达自己对愚公的看法。(例如那些是值得称赞?那些又值得质疑?)
(3) 总结:藉愚公其人其事发挥,指出人面对困难时应采甚么态度和方法解决。
2 重点提示
(1) 内容:
* 本文讨论须以课文情节为依据,并以愚公为中心人物。
* 对愚公的批评,大抵可分为两方面:值得称赞和令人质疑的地方。
愚公值得人称赞的地方:
(1) 有恒心、有毅力,具有中华民族优页的品质。
(2) 虽然被人讥笑,但并不气愤,仍能保持心平气和,正是孔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
(3) 不作空谈、言行一致,并身先示卒,身体力行。
令人质疑的地方:
(1) 京城氏的遗腹子年纪这样小,是否适合从事移山的工作?
(2) 全家总动员,有没有考虑子孙未来的生计和前途?
(3) 将山移去,只是自己一家的决定,但有没有考虑其它人的意见?
(4) 将山移去,可能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如影响气候,天然环境和生态的
平衡,愚公有没有考虑?
* 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因此,一些与神话有关的人和事(如天帝、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等)和一些夸张的情节 (如将土石,「投诸勃海之尾、隐土之北」等),都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 在总结部分,学生应申明自己对愚公的看法,例如是毁多于誉、毁誉参半,还是誉多于毁,但须加以说明。
(3) 写作手法:
* 写作时,态度应该保持客观,在质疑时不能流于谗骂式,在称赞时不能盲目吹
捧;同时,亦不能一面倒地偏于称赞或质疑,应两面都予兼顾。
* 在引用课文情节时,应运用自己的文字,不能照抄原文语句。
* 对每一个论点,除了要提出论据外,更要有具体的论证。
3 字词提供
(1) 一般字词:寓言、哲理、人生、教训、启示、虚构、夸张、神话、家传户晓、见仁见智。
(2) 有关称赞愚公:代表、典型、象征、民族、品德、传统、决心、毅力、恒心、优点、怀疑、讥笑、空谈、量度、辩解、言行一致、身先土卒、身体力行、心平气和、中华民族。
(3 有关质疑愚公:危险、丧命、前途、强迫、征询、尊重、考虑、权利、自私、气候、变化、鲁莽、于心不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盲目吹捧。
10.论公德心的重要性(论说文)
拟题原因
公德心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必须提倡的美德。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唤起学生对公德心的重视。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解释何谓公德心,并指出它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很重要。
(2) 主要内容:从正、反两面说明公德心的重要性。
(3) 总结:重申公德心的重要性。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 老师可举出以下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当事人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其中的原因:
1 在挤迫的公共汽车上抽烟。
2 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的其中一页剪去。
3 先让车厢内的乘客下车,然后才进入。
4 将自己店铺前的垃圾清理。
讨论以上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何谓「公德心」。
(2) 内容:
* 由于每一个人对公德心的理解都不同,因此,学生应在文章开首运用「定义说明」法,为主题下一定义。以下是公德心的定义,可供参考:
「公德心是一种「利他」的心态,这种心态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是明白自己只是社会或团体里的一分子,其它人与自己有同样的价值和权利。因此,对别人要尊重,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 公德心的重要性,固然可以从正面引例说明,但若能兼及反面的例子,则会显得更全面,读者亦会更容易明白。
* 公德心的重要性并不仅仅限于个人和家庭的层面上;与社会、国家和民族亦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讲求廉洁、不贪污、不贿赂,对社会和国家的正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工厂无止境地倾倒废水和废物,不但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而且更威胁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亦受到威胁。老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加以发挥。
(3) 写作手法:学生在论证时切忌作空泛的说明,例如:「我们目睹罪案发生时,应该立刻举报,以尽市民的责任。」这例子未能显示出举报、尽市民责任的重要性,所以应作具体说明:「我们目睹罪案发生时,应该立刻举报,将匪徒绳之于法,不再危害社会,因为若果我们不了了之,让匪徒逍遥法外,只会纵容他们,助长他们的气焰,万一下次遇劫的是自己或家人,那时便后悔莫及了。」
3 字词提供
(1) 有关欠缺公德心:危害、垃圾、染污、抽烟、呛人、废水、废料、排泄、倾倒、贿赂、贪污、生态、自然、受损、补救、祸害、挤迫、尖队、徇私、自私自利。
(2) 有关公德心:尊重、关怀、礼让、自制、克制、保存、清洁、健康、公正、平均、美德、传统、优点、赞扬、权利、重视、责任、丰盛、自动自觉、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