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狈的一星期(记叙文)
假设你的父母回乡一星期,家中的大小事务,只好落在你们兄弟姊妹身上,可是,尽管大家都尽力做好,但到头来却弄得狼狈非常。试将这段经历记述下来,并抒发你的感受。
拟题原因
要写一些未曾经历过的事,虽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但只要多加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亦可以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本文便是要考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写作指导
1.建议大纲
(1) 引子:记述你们(包括兄弟姊妹)得知父母将会回乡后的反应。
(2) 主要内容:记述父母离家后,你们过着的狼狈生活。
(3) 总结:抒发你对这一次经历的感受。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老师可于课堂上指导学生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材料作参考。
(2) 内容:
l 父母离家一星期,期间发生的狼狈事件一定不少,因此不能只记一两件事情。
l 本文主要是记述父母离家后,家中的大小事务都要你们分担,由于你们缺少仿家务的经验,所以产生种种狼狈的情况。学生最好能从日常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想象一下父母在家时与父母离家后的分别。
l 要记述的狼狈事件,可以从两方面去思索:
1 大事——家里一些重要决定或突发事件令你们束手无策。
2 小事——家里一些生活琐事(如清洁、煮食等务)弄得一塌糊涂。
l 学生所记述的狼狈事件,应要合乎情理,不能过分夸张。
l 学生在总结里所抒发的感受,可以是借这次经历,明白到父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或者是醒觉到自己平日太疏懒和太依赖别人,从而决心学习料理家务。学生若能从一件事件或一段经历中得到启发,文章才显得有深度。
(3) 写作手法:
l 本文可用顺叙法或倒叙法。
l 为吸引读者,文章的开首可用「悬疑式」引入法,亦可运用「反问法」(反问法又称「反诘法」,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法」入题的例子:
「厨房的碗筷还未清洗,厅里满地垃圾,餐桌上的东西摆放得乱七八槽。唉!为甚幺我当初竟会赞成父母回乡呢?」
所问的问题必须与主题有密切的关系。
l 本文记述一周里狼狈的事,但不宜以「时间」作叙事主线,以免陷于流水式记账,应以「事」(狼狈事情为主线,以「人」(涉及的人)作辅线。
l 除叙事外,学生亦须具体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及心理活动,并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法、使人物的形像更突出鲜明。
3字词提供
(1) 有关父母回乡的字词:来信、乡间、消息、紧急、立刻、收拾、照顾、叮嘱。
(2) 有关狼狈生活的字词:依赖、懒惰、随意、推让、不肯、庆幸、自由、管束、接待、吃惊、蚊虫、污垢、垃圾、污秽、失灵、修理、为所欲为、杯盘狼藉、乱七八糟、诅咒、手忙脚乱、欲哭无泪、愁眉苦睑。
7.班主任*笑了!(记叙文) *可以是其它老师。
假设你们时常捣乱、违反校规,班主任虽然用尽种种方法辅导,你们仍然没有改善,终于,班主任因某事件被你们激怒了,此后一直没有展露笑容。试拟想当时情况,叙述你们想办法令老师转怒为笑的经过。
拟题原因
学生因行为上的偏差而激怒老师,是学校生活里常发生的事。本文正好让学生记述其中一次的经历。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
l 描述你们平日顽劣的行为。
l 描述班主任对你们的行为的反应及对策。
(2) 主要内容:记述班主任因某事件被你们激怒了,很久也没有展露笑容。
(3) 总结:记述你们最后终于觉悟,并以种种行动令班主任转怒为笑的经过。
2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老师可在写作前与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
l 一般学生怎样顽劣?
l 老师应付顽劣学生时通常会采用甚幺方法?
l 有甚幺方法可令老师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转怒为笑?
(2) 写作手法:
l 本文宜用顺叙或倒叙法,及第一人称去写。
l 文章须具体描述学生的反叛行为(言行、举止),作为班主任终于被激怒的伏线。
l 老师对学生的痛心失望除显露于容色外,亦有很复杂的心理变化,老师宜依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
l 学生可在叙事中加插适当的对话,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反叛行为的描写:喧哗、吵闹、离开座位、交头接耳、欠交功课、逃学、无心向学、明知故犯、借口、殴斗、粗言秽语、目中无人、窃窃私语、旁若无人、砌词狡辩、屡劝不敢、变本加厉、故态复萌。
(2) 有关老师的辅导:劝导、告诫、训导、社工、顿谈、警告、秘密、原谅、宽恕、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辅导、转介。
(3) 有关老师的反应:失望、灰心、愤怒、心平气和、低声、柔和、火山爆发、怒目、怒不可遏、饮泣、忍无可忍、拂袖而去、怒斥、痛心。
8.校园生活记趣(记叙文)
拟题原因
校园生活多姿多采,从上课、小息,以至课余活动进行期间,定会发生不少趣事,令学生回味无穷,本文训练学生选择素材和观察能力。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略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
(2) 主要内容:记述两、三件与校园生活有关,而令你产生深刻印象的趣事。
(3) 总结:抒发你对这些趣事的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内容:
l 本文的内容重点应在「趣事」这层面上,校园的一般生活,若只是平淡、常见的,不应描述。
l 学生可以小学或中学为选择范围。若老师将文题的时间规限在中一年级,则宜于学期中才进行写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题材以供书写。
l 由于本文记述的趣事有两至三件,因此,学生必须清楚交代该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经过。
l 与趣事有关的人物,可以是同学、老师,但亦可以是校长、校监、校董、校工、校务处职员、驻校社工,甚至与学校活动有关的嘉宾。
(2) 写作手法:
l 本文可用顺叙法及第一人称手法去写。
l 学生须注意适当分段。
l 描写人物时,须注意人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等。
3 字词提供
人情味、仁慈、关心、幽默、风趣、比喻、打成一片、代沟、哄堂大笑、意外惊喜、引人注意、名不副实、不相称、自夸、打趣、演技、活灵活现、谈笑风生、娓娓动听、鼓掌、深得人心、受欢迎、引导、笑破肚皮。
9.回到过去*(记叙文) *「过去」可以是任何朝代,学生可自由想象。
拟题原因
对现代人来说,古代已是纸上的资料,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根据历史资料及自己的想象力去缅怀。本文的写作,可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发挥想象力,去组织和构思一篇幻想故事。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叙述你由现今的世界突然回到古代的经过。
(2) 主要内容:
l 描述你「回到过去」期间所发生的事和见闻。
l 简述你眼中所见古代的景象。
(3) 总结:叙述你重回现实的经过,并抒发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写这题目之前,老师宜着学生先翻看中国或世界历史书,想想自己对过去那一段时期认识较多或较有兴趣,才决定写那一段「过去」。
(2) 内容:
l 本文虽属科幻式故事,但内容情节仍须与古代的事实相符,若学生全凭想象,天马行空,可作不切题论。
l 由于古代的人谈话的语气与现代人不同,若要描写对话,就须配合当时的社会璟境而写,不能连现在香港流行的话都写进去。
(3) 写作手法:
l 本文虽属记叙文,但亦不能忽略描写部分,尤其是对古代的景象及当时的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的描写。
l 为使读者清楚故事的发展,学生须清楚交代人、时、地、事、物。
l 本文必须写出由现实回到过去及返回现实的情节,但篇幅不能太长,否则便会喧宾夺主。
3 字词提供
(1) 有关回到过去的经过:突然、满天星斗、失去知觉、迷迷糊糊、强光、黑漆漆、洞穴、时光隧道。
(2) 有关回到过去的见闻和感觉:似曾相识、一脉相承、新奇、奇装异服、彬彬有礼、言语不通、步步为营、如梦似真、野蛮、原始、粗犷、诧异。
10. 蟑螂*来的自述(记叙文) *可以是其它生物(动物或昆虫)。
拟题原因
叙述性的文章如何起题才吸引读者?怎样把虚构故事中的主角写得生动?本文主要是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这是个假设性的题目,把「蟑螂」人格化,赋予蟑螂人的生命,让它自我介绍地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个拟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写作指导
1 建议大纲
(1) 引子:简略地介绍自己的身世、外貌。
(2) 主要内容:
l 记述你平日的居住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l 记述你一段难忘或惊险的事件。
(3) 总结:抒发你从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教训或感想。
2 重点提示
(1) 引起动机:
l 为了使学生对蟑螂有更深入的认识,老师可在写作前吩咐学生搜集有关蟑螂外貌、特征、饮食习惯、生活情况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发问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1. 蟑螂爱吃甚幺?
2. 蟑螂主要在甚幺时候活动?
3. 蟑螂通常藏身在甚幺地方?
4. 蟑螂怎样影响环境卫生?
(2) 内容:
l 本文是一篇假设题目,虽源自想象,但内容也必须符合情理,切忌天马行空,脱离事实。
l 为使读者对故事的内容及发展有清楚的了解,学生对人、事、地、时、物等记叙文的五种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3) 写作手法:
l 文章应以第一身叙述,否则可作不切题论。
l 本文可用顺叙法,但亦可用倒叙法及首尾呼应法。
l 为吸引读者,老师可指导学生在文章开首采用「悬疑式」引入法,例如:「白茫茫的一片,像雾又像雪花,……怎幺我……透不过气……我……救……命……呀!」
l 学生在拟写这类幻想式的题目时,宜采用轻松有趣的笔调,令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有趣诙谐。
l 要使主角的形像更生动、突出,学生可运用以下的两种表达手法:
1. 描写蟑螂的心理及反应,例如觅得食物后的喜悦;被人类追杀时的惶恐心情。
2. 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对话。
3. 字词提供
(1) 有关蟑螂的自述:阴暗、潮湿、出生、家族、成员、庞大、众多、同伴、饲养、成长。
(2) 有关蟑螂的起居生活:深夜、静寂、入睡、静听、察看、咬、攀爬、找寻、美味、大吃一顿、饱餐、丰富、废纸箱、厨柜。
(3)有关蟑螂逃避人类追杀的情况:呼叫、挣扎、躲避、惊慌、杀虫药、陷阱、拍
打、命运、倒下、残忍、不动声息、联结队、罅隙、抽搐、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