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龙岗中学陈月桂老师新作》
出处:绍棠编辑    作者:龙岗中学陈月桂(三秋桂子)   阅读次数:259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岗中学陈月桂老师新作

龙岗中学陈月桂老师新作

 美人靠

 三秋桂子

 

轻轻的倚着你

想象着当年美人的寂寞

感受着美人的惆怅

恍惚中   有怀春少女的轻叹

渗入耳膜    穿过四水归堂的天井

向天空飘去

那是深闺少女的梦

那是向往着蓝天白云的梦

多少憧憬

遗落在美人靠斑驳的栏杆里

美人靠    在高墙之内

见证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无奈

美人靠   洒满了女子的多少哀怨情愁

如今    它定格在游人诧异的眼眸里

美人靠   已随岁月老去

(古代徽州,有钱人家里没出阁的小姐,要终年呆在家中,她们常倚坐的地方,雕花缀朵,叫“美人靠”。)  

 

鲍文渊妻节孝坊   

 三秋桂子

 

三十一年的青灯孤枕

换得节孝坊一座

护理病中小姑

抚养前室之子

你的孝行

感动四方

你与千千万万的姐妹一样

穷一生之代价

给家族带来荣耀

可有谁知道

在漫漫的寒夜里

你心中却有团火

那是所有普通女人的向往

可在礼教森严的训诫里

你的无奈    写满田间地头

蓝天白云下的牌坊寂寂无语

只有风儿诉说着那些陈年旧事

夹着油菜花的香

(徽州的牌坊种类很多,有孝义坊、功名坊、科第坊、百岁坊、贞节坊。一座座的贞节坊,是无数的妇女的血泪凝铸而成。其中的棠樾牌坊群共有七座,鲍文渊妻节孝坊 是其中之一。)     

 

瑰丽乡村     

三秋桂子

我们的旅程是从婺源开始的。一路上看尽了如黛的青山,领略了独特的徽派风情。其中最铭刻于心的是那徽派的民居。

看!白墙黑瓦的民居洒落在山脚或平地,是那般的庄严肃穆。那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动感十足。远远望去,村子葱茏一片。

走进幽深而寂静的古巷,恍如隔世。经岁月的洗礼,高墙已斑驳,有的甚至已长满了青苔,给人一种苍桑之感。每一村落,都聚族而居,这与龙岗的客家围相同,而不同的是各家的房子外墙是独立的,于是屋与屋之间就形成了一条条幽深的小巷。青青的石板,幽幽的古巷,无不诉说着村子的久远历史。

徽州民居的大门是不敢朝正南开的,据说南方属火,商人属金,火能克金。这使我想起了常看到的楼宇广告“户户朝南”,不禁哑然失笑。 

我们一路走来,经延村,过李坑,漫步宏村,徽州的风情,如一幅瑰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弯弯秀水李坑村

一条蜿蜒的小溪从村中穿过,二百六十多户的村民就居住在小溪的两岸。小溪弯弯,显得特别秀气。两岸有古桥、有石堰。蓝天白云下的老宅,古朴典雅。

沿着溪旁而上,我看见村民的庭院里,种有瓜菜和枣树。其中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还有一株八百多年的紫薇树。那紫红的花朵,灿然开放,点亮了整个院子。

古桥上,晒满了辣椒,红红的辣椒,在艳阳下,给人一种特别热烈的感觉。在小溪中段的左岸,有一座高高的牌坊。听说以前女人是不准从它下面走过的,只能从牌坊侧的小石道通行。可见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多么的低啊!这在之后的游览中又一次得到印证。

 溪上横着小舟,回程的时候,我们争着上了船。摆渡的是两位妇女,她们用长竹篙一撑,小船便从一座座古桥下荡悠悠而过。大家都兴奋起来,笑着嚷着,把自己的快乐播洒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          

二、流连宏村古村落

黄山脚下的黟县宏村,被喻为是“中国画里的乡村”。始建于南宋,是汪氏聚族而居之地。

最奇特的是村成卧牛形状。村南有南湖,作为牛肚;村中有一半月形月沼,为牛胃;并开有千多米的水圳,通到各家各户,为牛肠;架在绕村河上的四座小桥为牛蹄;雷岗山为牛头;山顶树木为牛角;民居群为牛身。据说这依山傍水的牛形设计,寄寓了汪氏先祖期盼家族兴盛的良苦用心。

我们从南湖的湖中堤坝穿过,湖中荷花亭亭玉立,可看到小鱼畅游,湖边树木林立。

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小巷中穿行。宅院深深,门槛高高,生活在老宅中的人们,怡然自乐。

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那精美的雕刻。在宏村,我们亲眼印证了“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的徽州民居特色。

尤其是承志堂的木雕,把雕刻的技艺发挥到极致。这承志堂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宅。据说大厅的木雕,是他请了二十多个技艺高超的匠人,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单用于雕表层的饰金,就用了黄金百多两。

 雕刻的内容有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神仙花草、生活场景、吉祥物……十分丰富。其中的“百子闹元宵”图,刻了一百个小男孩,有敲锣打鼓的、吹喇叭的、放鞭炮的、踩高跷的、舞各种花灯的……应有尽有,栩栩如生。还有“唐肃宗宴官”、“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倒挂双狮戏球”……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是瑰丽?是雄奇?美仑美奂,我无法用言语表达。

真是不到宏村,不知道民间有这么精美的雕刻。这花费了工匠的多少心血啊!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古徽州商人的奢靡生活。由于徽州人多地少,所以男子十多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因而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说法。而那些做生意发了财的,就回家乡大兴土木,建造房舍。这似乎是国人的共性,无论古代或现代,无论家乡有无人居住,有钱人的祖屋总是盖得金碧辉煌的。这是传统观念还是光宗耀祖的虚荣心作祟?我深深地迷惑了……

我们一路走去,沿着弯弯的古巷,多情的流水一路伴我们同行。过月沼、观宗祠、入庭院……我们已迷失在如画的乡村里。                 

(龙岗中学  陈月桂)

 



最后更新[2004-9-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