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课改:呼唤家长、社区的有效参与》
   作者:程少堂   阅读次数:204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课改:呼唤家长、社区的有效参与

课改:呼唤家长、社区的有效参与

程少堂

(本文应《深圳特区报》之约而写,2004925日发表于该报)

本文对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义、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浅见,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有重大意义

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的重大意义,从表层看表现在通常所说的是课改成功的重要外部前提,但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层面。

首先,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是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教育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自身各要素的结构、功能等,进行不断地调整与改革,使之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因此,家长、社区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支持,也就是支持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其次,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是对与时代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的新生事物的支持。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在批判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理念,并将这些新思想、新理念现实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新生事物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教育系统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教育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因此,家长、社区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支持,实际上也是对新生事物的支持。

第三、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重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个性又能得到健康充分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重视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实际上也就是珍视中华民族的前途。

二、家长、社区对课改的有效参与不足

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教育部门的单枪匹马,没有家长、社区的有效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最终成功的。但是,无论是就已经进行了几年的初中课程改革来看,还是就刚刚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来看,家长、社区对课改的有效参与是不足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冷淡。部分家长、社区认为课改是教育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因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分人甚至连报纸上的有关课改的文章、信息也不愿浏览。

(二)、旁观。部分家长、社区对学校课改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但不愿介入。

(三)、焦虑。课改后,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比以前轻松了,放学回家后作业减少,担心学习成绩会下降,最终影响中考、高考,因此对课改的一些做法表示担忧。

(四)、阻挠。也有个别家长利用自己特殊的社会身份,对课程改革进行一些不专业有时甚至是很外行的指责,甚至企图阻挠一定地区课改的顺利进行。

以上四种表现,第一种属于不参与,后三种属于负效参与,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参与课改的积极行为。

当然,家长、社区对课改有效参与的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外行焦虑”,即对课改缺乏专业了解而对课改产生担忧。我认为,家长、社区对课改产生“外行焦虑”,责任主要不在家长、社区方面,而在于本次改革是自上而下借助行政力量推行的,其理论准备明显不足,宣传工作也不到位。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也未建立起学校、家长、社区三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机制。

2、惯性焦虑,即由于旧的教育传统定势的影响而对课改产生担忧。与大部分家长对正在进行的课改缺乏了解不同,大部分家长从自身所受教育的经验出发,对过去的教育传统却有比较多的了解,因此,一旦发现与旧教育传统不同的新观念、新做法,就产生警觉甚至怀疑。

3、考试焦虑,即担心课改会影响孩子们的中考与高考。有的家长笃信“英雄难过美人关,课改难过高考关”,时刻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课改成败的唯一标准。

辩证地看,以上家长、社区的三种焦虑对课改并不全是坏事,但如果这些焦虑过度,并无限蔓延为一种社会氛围,那对课改的发展就十分不利了。

三、促进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的对策

我认为,对家长、社区而言,要有效参与课改,就要做到以下“五心”:

(一)、动心。对学校课改,家长、社区在思想上、感情上要“动”,不能无动于衷。

(二)、热心。所谓热心,即家长、社区对课改要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

(三)、贴心。家长、社区要成为学校课改最亲近、最知心的帮助者,并且是帮忙而不添乱。

(四)、放心。面对学校课改,家长、社区要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即有信心,。一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积极支持下,教育部门有能力按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的课改。二要相信英雄可能过不了美人关,但高考、中考肯定会过课改关,课改肯定不会迁就高考、中考,而高考、中考必须服从课改。高考、中考如果与课改为难,那与其说是与国家教育部为难,不如说是与全中国人民为难。值得强调的是,千千万万的家长即老百姓最终是不是赞成课改、是不是支持课改,是检验课改是否成功的最高标准。换言之,课改最终的裁判权在老百姓手上。因此可以断言,任何科学的课程改革都不会也不敢在本质上违背老百姓的民意。

(五)、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要认识到,课改是一项科学的事业,特别是目前课改还处在实验阶段,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不出现问题倒是不正常的。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正是在大面积推广前进行课改实验的初衷之一。

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促进家长、社区有效参与课改,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主动地向家长、社区宣传课改的意义与做法,特别是要宣传新的评价体系(包括新的高考中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与过去只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不同,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惟一的衡量标准。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积极探索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包括高考、中考)的改革,尝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试行评价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高考中考的难点和重点。这也应该成为向家长、社区宣传的重点。

(二)、积极利用社区内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资源。例如,利用社区优势和特点,开展社区人文历史教育、地理及环境教育、科普教育,聘请校外辅导员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认真听取和咨询家长、社区的有关意见,引导家长、社区真正地参与课改。

(四)、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改实验中的积极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和家长、社区的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鉴深圳中学利用校园网站加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经验。深圳中学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样本示范学校,该校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深圳中学的网站,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不是自己的孩子则不能了解)。

   总之,本次课程改革是为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民族集体行为,我们每个人能尽多少心,能出多少力,能作多少有效的参与,充分显示出每个公民的素质水准,并且最终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质量与高度。


最后更新[2004-9-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