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心灵的阅读》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郭静娟   阅读次数:175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心灵的阅读

心灵的阅读

郭静娟

 一堂平静的语文课。

我按惯例和学生一起评点“今日赠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班长胡刚提供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

学生的点评轻描淡写,因为熟悉。我也想一带而过,顺手抛出了一问题“处处存在,为什么会缺少发现?

没料想,这个问题无意中竟点开了学生思维的开关:

缺少眼睛的发现,是因为心灵的花朵枯萎了,就好象日子过得苍白,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太苍白;

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的原因是熟视,熟视导致了情感的沙漠。

……

活跃的发言,让我猛然想起了美国著名的M·S斯特娜对其女儿的“自然教育法”,为了培养女儿的感受感知能力,在女儿小时常和她玩一种“蒙眼睛”的游戏:用一块布蒙住女儿的眼睛,在她眼前摆满各种物品,让她用手抚摸并说出物品和感觉。这种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在不用眼睛的情况下去体味身边的事物,从而使表达更细致更感性。后来,她的女儿感觉敏锐,文章擅长想象,文采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个游戏。

  我突发奇想,这个游戏对高中的大孩子是否一样行之有效呢?我决心试一试,便临时把这堂语文基础知识课改成了即兴文字训练课。和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游戏规则,我让学生闭眼,让心灵呈现开放宁静的态势,然后随意选定手边熟悉的某事物触摸体味,进行口头描述。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异常兴奋,断断续续地冒出了很多奇特的想法,课临近收尾,学生把思维的碎片捡拾整理成完整的句段。结果,我看到了诸如以下美妙的文字。

笔:闭上眼,手中的笔一下子陌生了,它长长的,微微有些凉,笔的尖端突然变细,我轻轻在手心划过,虽然看不到颜色,却觉得那里仿佛成了我灵魂的出口。

书:原来抚摸一本书的感觉这么温暖,虽然纸张很薄,很平整,好象是空白的,但我却感觉到充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记得以前曾看过一幅奇怪的画,是一个人脚底踩着一本书在云空中飞行,以前我不理解这幅画的内涵,现在明白了,书,就是《一千零一夜》中那块会飞的神毯,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水:我倒了一点冷水在手上,清凉,像秋天的雨,我喜欢秋天,喜欢秋雨,秋雨冲洗了秋叶,而秋叶冲洗了我的心灵。

透明胶布:桌上的这卷胶布是新买的,印象中它晶莹剔透,透着淡蓝色的光,它的命运是被我用来修改错字,它一圈一圈地消耗自己,奔跑在同心圆上,好象总也到不了终点,即使到了,也是白白的一片苍茫。

……

还是那些平常影象,却变幻出如许新奇感受。

趁热打铁,在第二天的交流课上,我给学生介绍了法国童话《小王子》中的精彩片段,我和学生一起聆听了一个简单的秘密——那只智慧的狐狸告诉伤心的小王子: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那朵在路人眼里和其他玫瑰别无二致的玫瑰花,之所以在小王子的心中成为了世界上永远独一无二的玫瑰,是因为小王子在用心灵注视那朵玫瑰。

原来,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眼睛的发现,而是心灵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情感的阅读;心灵的阅读,就是手想看见,眼睛想抚摸,耳朵想思考……捎上心灵同行,美才会无处不在。

这是依次特殊的尝试,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用心灵阅读,近处一样有风情。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因为我们的近处,就是别人的远处。

                     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215600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2月)


最后更新[2004-9-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