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2004年襄樊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21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4年襄樊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2004年襄樊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下面每个小题都列有四个选项,均为单选题,多选无效。共20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
.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
.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
.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全体队员团结协作,终于攻刻了难关。
   B
.变换无常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进程。
   C
.任长霞同志情系百姓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千。
   D
.建立校园网便于实行电子学藉管理。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B
.气质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
   C
.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
.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
.在政府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努力下,《隆中对》终于被编入了新教材。
   C
.书法家米蒂的故居是襄攀市新修建的汉江外滩
   D
.能否增强法律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
   6
.下列作品与作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朱自清 《麦琪的礼物》——·亨利
   B
.《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C
.《白杨礼赞》——茅盾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D
.《黎明的通知》——艾青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7
.台湾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8
.填在下面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 ,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A
.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B
.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少
   C
.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D
.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9
.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
  
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A
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0
.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
.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
.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
.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
.全诗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的深情。
  

  
二、文言文(20分)
  
(一)文言诗词默写。(10,每句1分)
   11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12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13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14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5
.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16
.请写出唐诗中含襄阳的一联诗句:, 。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中的片段,完成17—21题。(10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秦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8
.下列句中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B.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穷山之高而止。
   19
.文中“ ”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2分)
   20
.请搞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原因是□□□□。(2分)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想讨一本书》,完成22—27题。(18分)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脚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搞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不久后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出来,把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22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的主题。(3分)
   23
.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 等动作描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 的人;从 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还是一个的人。(4分)
   24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3分)
  
   25
.你怎样理解申女士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这句话?(3分)
  
   26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3分)
  
   27
.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的格言警句。(2分)
  
  
  
(二)阅读《月光如泪》一文,完成28—32题。(12分)
  
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乐器。它的结构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者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摩擦出声,再经琴身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其实,这话有所偏颇。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到15世纪末才逐渐定型。二胡,最初并不是汉民族的乐器,而是来自西北民族,所以称胡琴。然而在西方的小提琴成形之前,中国人早就在拉胡琴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样的诗句,那时是公元11世纪。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小提琴是西方的二胡。这当然是说笑而已。
  
我以为,用二胡拉悲曲远胜于欢歌。很久以前,我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单纯的声音,缓慢悠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中曲折地流淌。说它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然而乐曲决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是历尽了人间悲苦沧桑后发出的深长叹息,这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后来,我听到小泽征尔指挥庞大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二泉映月》。阿炳的二胡独奏,变成了许多小提琴的合奏。在交响乐团奏出的丰富的旋律中,我眼前出现的仍是映照着月光的二泉,仍是阿炳孤独的身影。他黑暗的视野中看不到泉水,也看不到月光,然而谁能阻止他向世界敞开一个音乐家的多情胸怀?谁能改变他倾诉苍凉心境的美妙语言?我看到,站在指挥席上的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旋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十多年前,在旧金山一条人迹稀少的街道上,一阵二胡琴声从远处飘来,拉的正是《二泉映月》。在异国他乡,一位流浪的中年中国男人,正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我远远地看着他,不忍心走到他身边,然而琴声还是一声声扣动了我的心弦。听了无数次《二泉映月》,在旧金山街头,是我听得最伤感的一次。(选自赵丽宏《月光如泪》,有改动)
   28
.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乐器,它的奇妙在于仅有两根弦,就能□□□□□□□□□。(2分)
   29
.为什么我们也可以说小提琴是西方的二胡?(3分)
  
   30
.为什么说阿炳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之一?(2分)
  
   31
.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第2段中哪些语句可以印证这一说法?(2分)
  
   32
听了无数次《二泉映月》,为什么在旧金山街头听得最伤感?(3分)
  
  
四、写作(50分)
  
(一)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章。(10分)
  
青年人志向的确立应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要。革命导师马克思选择职业时尊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发明家爱迪生的人生目的是:为给人类造福而工作。鲁迅原本学医,为唤醒民众,推翻黑暗的统治,毅然弃医从文。钱钟书先生有博学鸿儒之美誉,他惜时如金,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和品格。他们的历史足迹向我们提示了这样的真理:为人类造福是实现人生追求的的强大动力。凭借它,你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自身也在其中得到完善,克服重重困难。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审时变势,把个人多彩的理想结合起来,坚韧不拨,矢志不渝,你才会有作为,才能在生命的历程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3
.第
句和第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改为 改为
   34
.第
句中有一个动词使用不当,它是,应改为 。(2分)
   35
.第
句语序紊乱,请将修改好的句子抄写在下面。(2分)
  
   36
.第
句划线部分表达不完整,请结合短文内容修改在下面。(2分)
  
   37
第 句所举的名人事例不能证明全文的观点,应删去。(2分)
  
  
(二)作文(40分)
   38
.请从下面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话题一:真诚的关情温暖芳馨,真诚的赞扬催人向上,真诚的交流获取信任,真诚的合作赢得成功……真诚是春风,它拂去了心灵的微尘;真诚是雨露,滋润着友谊的花朵。真诚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请以真诚为话题写篇文章。
  
话题二:1964年盛夏,我国又一枚火箭准备发射升空。如何使火箭飞得更高呢?年轻的王永志认为箭体的重量直接影响到射程,泄出一些推进剂就等于减轻了箭体的自重,他建议泄也600公斤推进剂,钱学森经过认真思索,采纳了王永志的建议。不久,卸下负担的火箭发射成功,飞得更加高远。
  
推进剂是火箭的动力,但过多的推进剂却成了火箭飞行的负担。成长的道路上也有许多这样的负担需要我们卸下:过高的要求,过分的追求,过多的呵护……还有各种思想包袱、心理阴影,只有卸下这些负担,我们才能健康成长。请以卸下负担为话题写篇文章。
  
作文请注意:
内容自定,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必须在所选话题范围之内;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题目自拟,不能以话题为文章标题;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在下面选择话题处的横线上填上所选话题。
  
选择话题:


最后更新[2004-9-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