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睥睨 庇护 穷乡僻壤 开天辟地
B.赦免 慑服 拾级而上 退避三舍
C.孝悌 缔约 众矢之的 根深蒂固
D.逶迤 怡然 贻笑大方 遗之千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泥淖 杯盘狼藉 哀声叹气 坐收渔人之利
B.喝彩 扪参历井 水泄不通 无所不用其及
C.忖度 甘拜下风 集思广益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部署 各行其事 相辅相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对方保持克制态度,尽早回到谈判桌上来,以推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②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③听到工厂改制的广播后,工人们 不一,有的欢喜,有的惊愕……
A.督促 固然 反映 B.敦促 固然 反应
C.督促 当然 反应 D.敦促 当然 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B.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你只要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 —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字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持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的作用。各种新的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除、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节)
7.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带来了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人们可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立刻进入另一个空间。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同一个瞬间展开。
8.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B.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增强了新的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的凝聚力。
C.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9.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 )
A.提升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加强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加强文化认同和信仰教育。
D.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空间的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人们已完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
B.网络社会使得人自我意识脱离群体意识,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导致了社会的解体。
C.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许多方法,只要处理得当,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D.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而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三、(12分,每小题3分)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饮酒,闲于占对 闲:空闲
B.昔于公断狱无私 狱:监狱
C.卿钥恒置何处 恒:长久
D.辟高门以待封 辟: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有告其盗牛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郡县按察,莫知贼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
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②言毕,令笞杀之
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④沙门乃真盗耳
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3)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永恒的坐标
终于来到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从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4分)
答:(1)
(2)
19.作者写“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1)作者写这段话表达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段话用了什么手法?(2分)
答:
20.作者在文中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的实质是什么?(4分)
答
2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从奥林匹亚的楼础、殿基和雕塑联想到奥林匹亚的精神,赞颂对两种健康的追求。
B.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原因是这里是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
C.“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伤效寒士”,作者在这里用排比的句式,强调了别的文明也有智力和肢体这两方面的提倡。
D.作者在奥林匹亚领受了不轻的文明冲撞,反思了古代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差距。
E.作者在文中写到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主要是为了表明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六、(12分)
22.以“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几个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自然。(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理所当然地受到作为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近郊的北约绝大部分成员国
的极大关切。
答:
23.依照例句,另选两个事物,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4分)
例:叶是树的眼睛,看过荣枯,阅尽春秋。
答:①
②
24.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6字以内,含标点)(4分)
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
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
为增加淮海路的绿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段
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由
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
应环境。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
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
完善人格难。“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呢?
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A“庇”读bì,其余的读pì;C“悌”读tì,其余的读dì;D“遗”读wèi,其余的读yí)
2.C(A“哀”应为“唉”,B“及”应为“极”,D“事”应为“是”)
3.B(敦促:表示诚恳地催促,适用于外交场合;督促:表示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监督催促。当然:应当这样或合于事理、情理;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4.A(“无可非议”是指没有错误,不能指责。这里应用“ 无可厚非”)
5.D(A破折号应改为冒号,B句末改文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C“鲜明”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6.D(A项语序不当,“充分”应调至“意识”前;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
8.B(“增强了新的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的凝聚力”错)
9.A(“提升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错)
10.C(A“完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错,“导致了社会的解体”错,D“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D(A闲:同“娴”,熟练、熟悉;B狱:案件;C恒:经常。)
12.B(①而:连词,表转折;②而:连词,表递进。)
13.D(①写他的聪慧,③写他人,⑥是他自己的话。)
14.D(匿名信为柳庆所写,“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也与原文不符。)
四、(18分)
15.(8分,每小题4分)
(1)如果给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
(2)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就愿意来告发。
16.(6分,每小题3分)
(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17.(4分,每小题2分)
(1)行成于思毁于随 (2)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3)五更鼓角声悲壮
五、(18分)
18.(1)这是全人类的体育圣地。(2分)(文中两次提到“圣地”,这个圣地不仅是值得景仰,它的精神已为全世界所接受。)
(2)把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结合在一起。(2分)答“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或答“他们有关人的完整思想”。都可以接受。(这方面是作者特别强调的,它是奥林匹亚精神的核心,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健康。)
19.(1)这样写突出了圣地虽然年代久远,却仍给人一种威严和庄重的感觉;引起人们对古希腊文明的深沉思考。(4分)(分析合理即可,意思2分,作用2分)
(2)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两点,一点1分,共2分)
20.古希腊文明把健康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关注人的整体,追求人的双重健康;而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回答要两方面比较,一个方面2分,共4分,不倒扣分。)
21.AD(B项中最早的竞技场不是仰望的直接原因,作者赞颂的是一种精神;C项中别的文明虽然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常常顾此失彼,这个排比句说的是顾此失彼的种种表现;E项中写看的雕像是因为这些雕像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而阐明对双重健康的追求。)(一项2分,共4分,选错不倒扣分。)
六、(12分)
22.(4分)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是欧洲国家,是俄罗斯的近郊。对于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他们理所当然极为关切。(或: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对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极为关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作为欧洲国家,他们是俄罗斯近邻。)
23.(略)(本题的“仿写”重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联想能力。答案评分要求:①必须选写两个事物;②仿写的句子该有意蕴,即蕴含情感或哲理;③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后两个分句延伸的内容意义必须与喻体的特点相吻合;④句式必须与所提供的例句相同或相近;⑤语言平白、不简洁、连贯性差的该酌情扣分)
24.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答案应突出“绿色警示牌。若突出“绿化成果”扣2分)
[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小时候就聪明灵活有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
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
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他的外甥孟氏常常横行霸道。有人告他盗牛,柳庆查获实情,即
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孟氏一点也不害怕,竟对柳庆说:“如果把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
后怎样脱掉它吗?”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
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话一说定,就下令将他打死。从此以后,权
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京城,寄居在别人家里。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着钥匙。
不久。锁还是好好的,金子却全部不见了。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郡县审讯拷问,房东被迫
认了罪。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回答说:
“常常自己带着。”柳庆问:“你曾与人同住吗?”回答说:“没有。”又问:“曾与人一起饮酒
吗?”回答说:“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柳庆说:“那和尚才
是真正的盗贼啊。”立即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后来抓住和尚,追回了那
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邻居被拘禁
了许多人。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可以通过诱骗来捕捉他们。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
贴在好些官府门上,信上说:“我等合伙抢劫胡家,同伴各种人都有,恐怕终究要泄露出来。
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就愿意来告发。”接着柳庆又张了
一道免罪的文牒,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缚双手到文牒前自首,因此将盗贼一
网打尽。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都是类似这样。他常感叹地说:“汉代的于公自称办
案无私,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
吧!”
(转帖自“中学语文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