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选择美丽的语言》
出处:李伦琰 编辑      阅读次数:209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选择美丽的语言

             每周一读

                       第四十一期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04913  

 

选择美丽的语言

 

有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母熊安排丰盛的晚餐招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 母熊虽然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它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由此可见,语言伤害有时超过肉体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当我读到这则寓言的时候,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女孩畏畏缩缩的身影。

“这位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请它吃两个。”说到这儿,老师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小女孩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圆圈。“转过身去,叫全班同学都看看!”声音里充满威严。

小女孩不知所措,乖乖的转过身子。全班同学立时哄堂大笑。

这小女孩就是三毛!那一年她才十三岁。从此以后,她的心里出现了严重的障碍,性格已被严重地扭曲,她再也不肯到学校去,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7年。30多年后,三毛自杀了。有识之士研究了三毛生平之后指出:三毛之死,是一生性格悲剧,而在三毛心中埋下悲剧种子的就是这位老师。

三毛用生命来给我们以启示:在教育教学中,如果不注意选择语言,就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这种语言伤害比伤害人的肉体更严重。就象母熊能够忘记头上的伤痛,却无法忘记言语的伤害一样,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葬送学生的一生。恶语如刀,也能杀人。所以,让我们学会选择美丽的语言。

一、 选择甜甜的语言

一位朋友的儿子不愿吃饭,于是他把一个椰壳锯开,结果儿子吃得津津有味。

椰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把语言包装一下,给语言裹上一层糖衣,教育效果会更好。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遂将其毛巾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先生接着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先生遂掏出这三块糖给他。 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每个学生都难免犯错误,简单粗暴的批评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象陶行知先生那样送给学生精神糖果,让甜甜的批评引导学生,将学生“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给学生以自我反省的契机、自我修正的时间,从而体现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二、选择温暖的语言

某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赖在家里不去上学,父母十分头痛。为此老师登门家访。学生对老师说:我不愿上学!”  老师微笑着说:你不去上学,我会想念你的啊!学生高兴极了,从此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她对同学们说:老师可喜欢我啦!我不来上学老师会想我的!

温暖的语言就象春雨,滋润孩子幼稚的心灵。它包含着教师的爱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关爱的温暖,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会使教育教学变得自然流畅,学生自然会爱上自己的教师而接受教师的教育。

三、选择宽容的语言

有一位教师批评一个经常迟到的同学,批评多次,他依然如故。有一位教师这样处理这种情况:当他发现这位同学又一次在上课10分钟之后满头大汗尴尬地站在教室门口,而同学们对他投来嘲弄的目光,希望看一声教师训斥学生的重

戏时,教师面向大家说:“看得出,这位同学是一路小跑赶来的。他心里一定很着急,尽管他由于各种原因迟到了,但他还是来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第二天,这位“迟到王”是全班第一个到校的。

宽容的阳光照耀了这位同学的心灵,而且给全班同学带来了温暖,多说宽容的话,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也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位智者。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多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感恩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

四、选择鼓励的语言

有一位教师刚接新班,上完第一节课,刚要说“下课”时,后排座位上有位学生突然吹起了口哨。学生们看看那个学生,又看看老师,诧异中有些惊慌,像是做好了迎接“火山爆发”的准备。但这位教师并未发火,只是很坦然地说:“同学们下课”随后走到吹口哨的学生跟前称赞道:“口哨吹得不错,好好练练,说不定会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必要时,我给你留点时间,为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这位学生装满脸惊疑地望着教师,不知所措。教师接着问道:“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他不好意思地作了回答。教师立即说:“名字起得好,你是我在咱班记住名字的第一个学生。不过教师对你有点小要求,请你以后吹口哨时注意场合。”这个学生装红着脸说:“老师,我错了,请相信我,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了。”周围的学生鼓起了掌。

当天,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今天教师表扬了我,说我口哨吹得好。要是在以往,我肯定躲不过一顿批评或指责。真的,我还没受过老师的表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秩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学习情绪很高,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逐渐成为教师纷纷称赞的优秀学生。

一句温馨的鼓励,在成人的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心里,确实是希望的火种,它温暖着孩子的心灵,燃起孩子追求进步的烈焰。多说鼓励的话,就会使学生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选择信任的语言

一个学生作业没交,说忘在家里了。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三种说法:

第一种:“真的忘了吗?那就回家拿来吧。”第二种:“为什么老是忘记拿作业?明天补交。”第三种:“老师相信

你一定认真完成了作业,可惜老师只能明天看到你的杰作了。”

第一种说法透出了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第二种说法传达出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耐烦和不满意,学生听后的感受是疏远与排斥。第三种说法,教师传达出的信息是信任与体谅,同时又表示了遗憾,而且暗示学生:老师非常希望看到学生“认真完成”的作业。相信学生听了这样的话,如果真的忘了带来,不仅不会感到委屈,相反会感到后悔;如果学生确实没有完成作业,回去以后也会“认真完成”补上。

充满理解和信任的语言可以似一股清泉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显著成效。你的信任就是你的期待,它产生一种力量让学生的错误绽放美丽。

六、选择尊重的语言

曾经读过这么一篇文章,日本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一幅画,那上面除了些规则的横竖道道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上去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老师却从中发现了孩子的长处。

尊重,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艺术。多说尊重的话,就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并让学生装觉得自己是个“大写”的人。

七、选择理解的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乡村中学校长时,看到一个小女孩摘下了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他走过去蹲下,拉住小女孩的手,微笑着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要拿去做什么用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妈妈病得很重”,看不到这朵花,我想把这朵花送去给妈妈看一眼就还回来。“”苏霍姆斯基被孩子的话深深感动了,他又摘下两朵大玫瑰,送给小女孩,说:“这一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摘花的场面,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因为我们有成套的“规则”。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注意到的是一个小女孩对长辈的真挚纯洁的爱,这比忘乎所以地摘一朵花更值得予以评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闪光点,首先了解学生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急于去评价结果,更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

 


最后更新[2004-10-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