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宝安区2003年初三上学期期末试题》
出处:宝安区    作者:倪岗   阅读次数:281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宝安区2003年初三上学期期末试题

宝安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03.1)

(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1.全卷3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编号填进括号里: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

 

一、书写与默写(10分)

1、请将下面一首五言绝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4分)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2、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1)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友谊,是一个多么亲切的词汇,一种何等重要的人际感情。重视友谊,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古典诗歌中吟咏、歌颂友谊的篇章,简直是琳琅满目,堪称中国文学丰富矿藏中一批熠熠生辉的珍宝。请写出两个表达深厚友情的古典诗词佳句:                                                    

                                                    

 

二、阅读(50分)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一)

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予观夫巴陵状:            (2)南潇湘:

4、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本段所写岳阳楼大观的气势最相近?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

B.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贾至诗)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诗)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诗)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3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来。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夜间,我们又谈了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6、老朋友重逢,夜间谈天,为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话”?(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说明文阅读(8分)

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变色龙在热带的丛林中生活,一般是不易被人们发现的。如果你把变色龙由绿色树枝上移到大树干的黄褐色树皮上,你会发现转眼间变色龙的体色就会由绿色变成和树皮一样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完全融成一体。变色龙的这种高超的伪装术,经动物学家们的研究才弄清。原来在变色龙的颗粒状表皮上的真皮中,有着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和黄色细胞。这些细胞在变色龙神经的支配下可以伸长或缩小来改变颜色,使身体色彩与环境协调,从而把自己隐蔽起来。变色龙改变体色的机能,启发科学家们深入地研究它。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模仿变色龙,制造出一种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随环境改变色彩的涂料。那么,这种东西在国防上必将会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7、这段文字说明了变色龙什么特征?(2分)

答:                                                      

8、文中加点字“完全” 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些人也具有变色龙的特点,这是怎样的人?你对这种人有什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议论文阅读(14分)

逆境与创作

刘心武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便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自然是好话,可作为座右铭。

但,那种“只有历尽人生坎坷的作家,才能写出优秀作品”的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德国大文豪歌德,一生物质生活优裕,生活状态平稳,却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个高峰契诃夫,在动荡的社会中一直过着相对安定的小康生活,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硕果累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自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也一直安居乐业,斯大林的大规模“肃反”也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好,赫鲁晓夫时代以后的政局变幻也好,都未对他造成什么坎坷,然而他却写出了一系列文学精品,并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过度的坎坷,只能扼杀创作灵感,压抑甚至消除创作欲望,如胡风的坎坷,“胡风集团”重要“成员”路翎的坎坷,都使他们后来几无作品产生。因此,我呼吁,那种“人生坎坷有利创作论”发挥到一定程度后便应适可而止,否则,制造别人坎坷遭遇的势力似乎倒成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恩人了,例如沙皇判处了陀斯妥耶夫斯基死刑,到了绞刑台又改判为流放,这以后的一系列遭遇,自然是陀氏的一系列创作,有了特异的发展和特有的内涵,但我们总不能因此感谢沙皇,颂扬对陀氏的迫害,或认定非如此陀氏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在他“坎坷”以前,《穷人》就写得很好。

不要颂扬逆境,颂扬坎坷,颂扬磨难,颂扬含冤,那样激励不了逆境中、坎坷中、磨难中和被冤屈、被损害的人。要做的只应是帮助逆境中的人走出逆境,只应是尽量减少社会给予人生的坎坷,只应是消除不公正给予人的磨难,只应是尽快为含冤者申冤。

10、本文作者批驳了一个什么论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第三段举了六个作家的例子,这些例子各论证了什么道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情感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立意新颖,结论发人深省。联系“逆境与人生”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至少30字)(3分)

 

 

 

 

 

 

 

 

 

 

 

 

 

 

 

 

 

 

 

 

 

 

 

 

 

 

 

 

 

 

 

 

 

 

 

 

 

 

 

 

 

 

 

 

 

 

 

 

 

 

 

 

 

 

 

 

 

 

 

 

 

 

 

 

 

 

 

 

 

 

 

 

 

 

 

 

 

 

 

 

 

 

 

 

 

 

 

(五)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7分)

子夜昙花

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乌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满蕾的花,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
  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

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我对花树没有期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作者认为昙花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根据下面语句的格式,仿造两句话,一起构成排比句,要求与前一句子意思相同。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满蕾的花,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3分)

满蕾的花,                                                  

满蕾的花,                                                   
18、“尽情”和“无悔”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命的确如此!”作者从昙花中得到了什么生命的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0、请根据下面话题及要求写一篇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要求:(l)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3)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许分说明

一、书写与默写(10分)

1、4分。按4、3、1三个档次评分。书写工整、美观、有书法体式给4分;书写和卷面基本工整、美观给3分;考生只要进行抄写,即可给1分。(除正楷、行楷外,用隶书等体式书写均可。)

2、(1)野芳发而幽香(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似曾相识燕归来(4)直挂云帆济沧海(5)课文内诗词举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课文内外皆可,一定要符合“表达深厚友情”的题目要求。(1—4,小题1分;5小题一句1分;错、漏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二、阅读(50分)

3、(1)美(2)直到(1题1分)

4.C    (3分)

5、死本是我所厌恶的,当所厌恶的东西比死更让人难以接受时,所以有的祸患并不去躲避。(错、漏译划线处关键词:一处扣0.5分,句子通顺1分。)

6、两人由于“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已经无话可说了,因此只能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意思对即可,3分)

7、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2分)
8、“完全”说明变色龙身体与周围环境颜色融成一体的程度,准确地说明了它以此求得自身隐蔽的特征。(前半句2分,后半句1分)

9、(1)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适应力强。好(2)根据环境改变自己,墙头草随风倒。没有自己的原则。不好(两种意思都可以,要联系变色龙的特点来表述人的特点2分;态度1分;表述不明适当扣分)

10.批驳了“只有历尽人生坎坷的作家,才能写出优秀作品”。 (2分)

11.作者以歌德、契诃夫、肖洛霍夫为例,说明顺境也同样可以产生杰出作品;以胡风、路翎为例,证明过度坎坷只能扼杀创作灵感,压抑甚至消除创作欲望;以陀斯妥耶夫斯基为例,说明不应感谢制造别人坎坷遭遇的势力。(一个内容2分,共6分;语言表达不通顺扣1—2分)

12.最后这段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势强调了应对处于逆境的人给予帮助。(按点给分,每划线处1分,共3分)

13、逆境促进人生发展;逆境对人生发展有阻碍(两种观点皆可,有观点论述清楚3分;有观点论述不力2分;观点不清论述不力字数基本达到要求1分;观点不清论述不力字数没有达到要求0分;辨证看问题亦可。)

14、昙花有像恩师一样的寡言性格,“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2分)

15、昙花已垂首含苞或昙花将要开花(2分)
16、它才情志业极端隐秘,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它极端美丽;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按点给分,每点1分,共4分)
17、修辞、符合句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8、“尽情”二字生动刻画了昙花一夜开花的特点;“无悔”二字形象刻画了昙花刚强、坚韧的品质。(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共3分)

19、生命的确有如昙花那样,有许多灿烂时光,也有更多注定的灰暗时光。(意思对即可,3分)

三、作文(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标准

中心明确,感情真

挚,描写生动或说理充分,语言流畅,有文采。有个别笔误。

中心较为明确,感情较为真挚,描写较为生动或说理较为充分,语句通顺。错别字少于3个。   

有中心,有情感,有描写或有说理,语句较为通顺,有个别病

句和少数几个错别字

中心不够明确,缺少感情,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能完成500字以上。

观点明显错误,文句极不通顺,字迹潦草,字数不足300。

评分

40—36

35—32

31—28

27—24

24以下

  说明;(1)因第一题已结合书写评分,故作文不再考虑卷面分;(2)没有题目扣3分,题目不好扣1—2分;(3)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扣5分。(4)雷同或抄袭一律判为零分。

 

 


最后更新[2003-11-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