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语文味:影响越来越大的新名词》
出处:博客动力网,老邾转载    作者:马玲   阅读次数:248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味:影响越来越大的新名词

语文味:影响越来越大的新名词 

 

一、有人被“人文性 工具性  语文味”弄得头大得不得了

 

原文标题:阅读看云   感悟语文 

马玲 

博客动力网http://xyys.blogdriver.com/xyys/185992.html

一直这么坚定地认为,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做为一名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比一大堆论文更重要。

为此,一直像个蚂蚁一样,孜孜不倦地收集、阅读着各种课堂教学实录,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品课,各种级别的优质课,还有邮购的、下载的,林林总总,奉若至宝,不但自己学习、借鉴,而且组织老师们研究、探讨,尤其是有公开课任务的日子里,我们更是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甚至细微到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处理:课前和学生的谈话,课始的激趣,突破重点的方法,学生朗读的指导,信息交流的控制,课后的延伸拓展等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不断翻新的花样变化中,我们的课啧啧令人赞叹,然而,在行将”技穷”的才思中,我忽然想:什么是语文?我们应该怎样教语文?我们所自我陶醉的“课堂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语文究竟有多少裨益,我们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精心设计的”教学高潮”真能在学生身上激起同样的高峰体验?我们不惜人力物力精心制作的课件是否真如“昙花一现”?教师的生命不是演绎在公开课的赛场上,更多的是沉淀在每一天,每一节,那么,最常态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我相信,我所困惑的这些问题,是许多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心中最大的一个难解的结。

可是,今天,这个结,被一把神奇的剑劈开了,没有冗长繁琐的形式,没有花哨新鲜的技法,有的是最朴素,最真实,最常态,最原汁原味的一节语文课。

这就是看云的<<詹天佑>>。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

                        ------看云

哦,看云!

当在碟子上真真切切地看到看云姐的<<詹天佑>>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一个世界轰然坍塌,一个世界又立起来。

拿到碟子时已经时徐州会议后很久了。关于薛版、窦版和西湖版的三个不同的<<詹天佑>>的争议也已渐渐平息,而我始终在关注。

当看到主持人介绍本次论坛组织意图时,我的一双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在看云姐身上:她就那么站在那里,从”箱子”里走出来活生生地站在那里,圆圆的脸庞,微卷的短发,明朗的五官,散发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味道。这味道,是我早在读<<教师之友>>时就已经迷恋的;这味道,是我在论坛读贴时就深深陶醉的;这味道,是我在电话中就为之倾倒的;说陌生,是因为她站在那里,居然给我一种很异样的感觉,可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开课了,我这才明白这异样来自何处,天,她居然没有做任何与学生的“情感”的“热身运动”,而直接开门见山:

“我们今天学习詹天佑。”

“关于詹天佑,我想知道同学们对他是否有所了解?有知道的吗?请告诉我们。”
    她是那样自然,那样平和,自然得好像仍然在安徽合肥的小学课堂,平和得好像面对得仍是那些朝夕相处的亲切的脸庞。

可是,这毕竟是在舞台上啊,毕竟台下有几百双审视的眼睛盯着啊。你不紧张,也应该说上几句,开个玩笑什么的,放松学生,展示自己啊?

可是云姐,你善写文章,你更应该知道上课与写文章一样啊: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可是,写出那么多清丽字句那么振人发聃的《你是谁》的你,就这样开了头,随意地好像顺手为学生寄上了一粒散开的钮扣。

而这个迷惑,直到昨天晚上我才从你的话里找出答案: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

能这样掷地有声地“梆梆梆”甩出这几个字地语文老师还能有谁?

是的,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语文,胸中沟壑蕴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尽染唐诗宋词,老师吸引学生的,不应是令人称奇的噱头,而是最最朴实的语文大料。

请看——

“詹天佑11岁出国留学……”

“一个大的工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

“在很多情况下,当我认为我行的时候,我就真的能行了。”

“最初想到这种设计的人,多么了不起,就像一个著名的航海家……”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猛虎……”

“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被1000多个日本兵所杀……”

“留学对于11岁太早了,58岁去世对于科学家也太早了呀……”

这期间,我一直关注着学生的变化,从表情到发言。

孩子们可能有些不适应,是的,在各种公开课泛滥的今天,孩子们有时比老师更会做秀.我就曾经亲眼见过某省级赛课后,在后面的休息处做课老师像喂养小动物一样散发着精美的小礼物,孩子们是辛苦了.见面时一遍遍地排演训练,还要如同第一次接触课文一样面对台下众多听课老师的眼睛;我也曾经听过录像课的时候孩子善意地安慰:老师,别紧张,谁都有出错的时候.于是,一次次重来,一次次佯作激情.可是今天,学习内容是现场才拿到的,没有充分地预习,甚至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有的只是真实,真实.

可是,在茫然之中,在全班大部分人不知道詹天佑是什么人的状态中,一节语文课就这样展开了.

我看见孩子们的神情非常专注,因为他们听到了从没有听到过的东西,我看见有些孩子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因为他陷入了思考,自主地思考,以至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我认为外国人有理由嘲笑我们,因为------”

“我认为外国人没有理由嘲笑我们,因为------”

忽然我觉得眼睛里有些潮潮的了,我们经常说的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不就是最活生生的证明吗,把孩子当作一个最个体意义上的人,跟他进行最平等的交流.

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

                           ――看云

写下这句, 我忽然觉得语文在我眼里好纯粹,好简单,好透明.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工具性  语文味弄得头大得不得了,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上出符合种种要求的语文课来.

初听这句话时,心中一下子清明许多.语文课就是自己和学生的课堂,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白纸黑字有感情,这就是好的语文课.

在多媒体课件愈演愈烈的今天,虽然也有许多老师认为它虽直观,但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阅读品位只限于声像教材,只限于卡通漫画等精神快餐.那么,课堂上曲终幕散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再回到那清静寂寞的书桌前,他还会怎么面对?但是,我们在公开课时有胆量不用多媒体吗?有胆量不靠这些声色光电的刺激而仅凭白纸黑字的语文来吸引学生吗?

字里行间走一遭.跳出语文教语文.

这些话我们都会说,可是做得又如何?

当看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征服学生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她的学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爱听薛老师讲.我也清楚地记得课堂上竟然有老师以”不讲课”做为”惩罚”的美丽的方式.

的的确确,老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学习是结合在这白纸黑字中的.

“让我们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吧!”

“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想一想,老师让他重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齐读.”

“一个笑话,告诉我们,你说的是哪一段文字?”

“请注意我读到的哪些词语,让你耳熟了.”

有些地方她反反复复,强调再强调,比如詹天佑说的那两次话,可是有些地方就是读读画画,画完再读读.比如两种隧道的开凿,学生就是这样学会了怎么去读书,怎么读懂书.

 

读书,写作,对话, 思考。这就是语文。

                           ――看云

      “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粲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

    这是和看云在电话中听到的一段,真可惜,没有准备笔记本,但是这段话就如斧刻般记在了心中.不觉想到看云许许多多的话,太多了,就像黄河水一样浩荡奔流:

因为读和写的循环,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滞了,我的日子就失去鲜洁和明净;我之为我,就丧失了欢悦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维系我们的“共同事业”,不过是供水可以流淌的一条人工的渠。因为它——办公室,乃至于课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读;因为它,篇复一篇,我文字的温和与劲健,在教学教育随笔里得到培养和磨砺。

” 当儿子两周一本,快快乐乐地沉醉于“大部头”的时候。不止一次,我满怀悲愤,也满怀负罪感地看着他的语文书——我觉得我看见的,是一个黑洞,一个超级恐怖的恶魔!
        就这么20来篇小文,其中还不乏空洞、肉麻、无耻的谎言,为了“学好”它们,要耗去儿子一个学期的时间。整整四个月里,他和他们的同学们预习、听讲、讨论、思考、抄写、记录、训练、背诵、复习、测验、挨罚——老师,自然也是不得闲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忙到了焦头烂额,忙到了了无生趣,只为了学期结束的那一场考试!而且还未必能考到好成绩——因为实题常常漏洞百出,因为“标准答案”常常搞笑气死周星驰。
        经了这样奴性的,琐屑无聊到了近乎变态的“语文教学”,学生竟能不提起语文就呕吐,竟能不想杀了我们教语文的——他们的心地,简直太善良了;他们的神经,简直是钢铁炼就的!”

“大量的,高品位的读;自由的、诚实的抒写;勇敢的、大胆的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我是如此的热爱自己,我当然要将这一点心得落实到教学中去。转眼六年级了,看见他们读《园丁集》、《简爱》、《朝花夕拾》、《爱的教育》、《我们仨》、《飘》、《三国演义》……我的感觉是复杂的,因为我知道,由于没有碰到好老师、好时代,自己的童年,毕竟还是被耽误了。
    不止一次,拿过他们手中的一本书,我告诉他们:“老师好可怜,老师是工作以后才读它的!”——至于《三国演义》,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48本一套的连环画和那部电视连续剧。”
   “ 我也常常读我的文章给他们听。我当那是更有价值的发表。”
   “老师不能保证自己说的正确,但老师可以保证的是,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

不能再摘下去了,因为我的心里却被实实在在地撞击着,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居然能这样当.但是,这不就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吗?

在看云的文字间,我读的最多的是她的读书笔记,光跟着她的笔记我就买了多少人的书呀:

迪金森  张晓风  王晓波  里尔克  马思洛  泰戈尔

在学生面前,看云简直就是一座活的图书馆.

还记得在郑州时我告诉她:我刚看见了杨绛的<<我们仨>>,问她有没有,她说正在读,是学生的.当时心里就是一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用书做纽带的联系怕是最美的师生关系了吧.

不禁又对照起我来,也是一直鼓励提倡学生读书的,可是总觉得缺些什么,关注看云,关注看云的帖子,关注看云的课堂后才恍然大悟:

书是要读的,是要去悟的.是要去用的.而我,则仅限于浅尝辄止,课外在读,课内仍然是按部就班的老一套,所以学生的收获也就在于开阔眼界了.而看云的课堂,则像一串美丽的珠链,以教材串起了那篇篇美丽的故事,在高品味的阅读中,孩子成长.

所以,看云的这些话给我的启发就更大了.

复制自己,是最大的丑恶.

所以,她骄傲地向我宣布:她的<<猴王出世>>是三个不同的版本.心儿去学校时在自己班已经上过,借用小安五年级的学生再上,心儿已经听过,被拐濮阳后在另一个全新的班级再上,相同的徐州翻版,但是没有了壳的看云飞起来,真的好感谢心儿,你们给了云姐家的感觉.

这又是怎样的境界.

当我再回想到听某些特级教师的课,和课前买到的实录几乎只字不差的时候,当我再回味心儿姐姐说的本色语文的时候,我的心里又有几重巨浪翻起.

无招胜有招.

这招,就是平常读写思的积淀.

- 作者: 马玲 2004年06月5日,星期六 07:54:53

 

 

                       二、 互联网上出现对语文味课题最好的表扬

                                              王白石

    

“语文天堂”网站在转载语文味课题主持人程少堂的简历时,用了很抢眼的标题:“一个新名词的创始人的自白”这是语文味课题研究影响愈来愈大的又一个确证,也是对语文味课题最好的表扬

 

设百度为首页 与百度对话

 

 

 

MP3

找到相关网页约1,420篇,用时0.092 

 

 

 

找语文味在搜捕网

语文味信息在阿里巴巴

搜索语文味HC360慧聪网

语文味在淘宝

 

  

  

点这里,抢占火爆地带

淘你喜欢的语文相关产品,上淘..
淘宝网,全国领先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语文、电脑、数码、网游装备、服装、..
adtaobao.allyes.com

 

想找语文?上易趣吧!
中国最大网上购物社区,每天在线商品数十万件,包括电脑,手机,服装,收藏..
adfarm.mediaplex.com

 

 


访问通用网址语文味

发表留言创建语文味贴吧  

 

存档:一个新名词的创始人的自白--语文天堂
...的创始人的自白- - 程少堂致关注
语文味同仁书 嗨!各位好!我是程少堂。
我来迟了!k12韩军在线在讨论我们提出的
语文味,我今天才知道。抱歉!我觉得
批评
语文味的人太少了,我都有些寂寞。 欢迎大家浏览...
fangjue201.blogdriver.com/fangjue201/208951.html 24K 2004-8-19 - 百度快照

伟达教育交流中心 - 课程本体:从符号研究回归符号...
...一种现象:即使学生已经通过整体性的语文实践(阅读、写作)完全学会了读
写并由此高质量地掌握了字词句,也还是要在课堂上重新展现细部教学,才算是
有“
语文味”,这令人想起把熟睡者拍醒让他吃安眠药的故事...
www.coop-edu.com.hk/Shengben/Doc/sheng-030619-0 ... 36K 2004-8-23 繁体 - 百度快照
www.coop-edu.com.hk 上的更多结果

此结果已经经过处理,想要更多的结果请重新检索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相关搜索

语文味网

如何教出语文味儿

如何教出语文味

取味语文

小学语文 三味书屋

王崧舟的语文味

真诚之味 语文

麦琪的礼物 语文味

语文

>>更多相关搜索...

 


 

© 2004 Baidu 免责声明

 

 


最后更新[2004-10-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