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经典
——香港音乐朗诵会之与名人近距离接触
10月24日星期天 晴
我是一个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人,但我一直比较幸运。可能是我待人真诚或者是朴实吧,一直被身边的师长当作一块璞玉加以雕琢,以至还能在从事最光辉的职业时有了一份踏实,少了一些浮躁(在此我真诚感谢那关爱我的师长)。
我时常审视自己,总觉得心里还是空荡荡,好像一个偌大的湖并没有多少湖水,因而也就没有多少内涵。带着这种思考,我一直寻觅那种能让我倾心的对象。就这样,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香港音乐朗诵会的会场,用心聆听经典。
“聆听经典——音乐朗诵会”是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一次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出席此次朗诵会的有著名艺术家张家声、姚锡娟、瞿弦和,另外还有吴京安、肖雄、徐涛、凯丽、剧雪著名演员。主持朗诵会的是荣获97年香港普通话朗诵大赛冠军、美国迪尼斯(中国迪尼斯俱乐部)首位普通话电视节目主持人郭威。现场伴奏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影乐团。
朗诵会的内容比较丰富,体裁和题材多样。具体是《星星变奏曲》(江河)、《致凯恩》(普希金)、《青春万岁》(王蒙)、《疯狂的石榴树》(埃利蒂斯 希腊)、《大树之歌》(米斯特拉尔 智利)、《巴尔巴拉》(普雷维尔 法国)、《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错误》(郑愁予)、《感觉》(兰波 法国)、《我从未见过荒原》(狄金森 美国)、《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我爱这土地》(艾青)、《春天遂想起》(余光中)、《乡愁》(余光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赞美》(穆旦)、《忆》(艾米莉 勃朗特 英国)、《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舒婷)以及《海燕》(高尔基)。整个朗诵会大约100分钟的时间,观众对每位朗诵者都由衷的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是提前15分钟走进会场的,这个时间是我自己理解的国际惯例。会场大约能够容纳500人,到演出开始时已经座无虚席,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童稚未消的儿童,主要是中青年和学生,有说较流利普通话的,也有纯粹讲白话的。
演出正式开始后,整个会场没有一点杂音,就连儿童也是那么专注,这是令我吃惊的。我在国内虽然观看的演出不多,但每次演出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谐和的声音和举动。我想这大概是文化的差异吧。
朗诵者的水平是值得推崇的。最令我倾心的当属姚锡娟、徐涛和瞿弦和,凯丽和剧雪稍欠火候。张家声先生的朗诵也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至少比在深圳朗诵的时候要要差一些。主持人的水平就不敢恭维了,除了普通话比较准外,应该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当然他那颗发亮的光头不在内。
聆听经典:情感像天真的小鹿跳跃于广袤的草原,像愤怒的火焰掠过死寂的荒原;一会儿随着海燕搏击风雨,一会儿在春天翩翩起舞。
聆听经典:“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了”的豪情在激荡,“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深情在回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呐喊在震荡。
聆听经典:凝固的诗篇,奔腾的乐章,迅如野马,静如处子。
与名人只能是这样的近距离了,与经典也只能是如此的仰视了。然而心相随,情相依,尽管是有些单相思的味道,尽管还是显得有些浅薄。但谁能阻止500次的回眸,总能绽放一个甜美的微笑?
想到此,我的心好像充实了些,我的情感好像有了归依的港湾。这应该算是一次不错的洗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