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少堂志林
文章标题: 《新华社将转发程少堂课改文章》
   作者:程少堂   阅读次数:483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华社将转发程少堂课改文章

第三只眼睛看课改

——中小学课改四年的回顾与反思

              程少堂

                  本文是笔者应《深圳特区报》之约而写,该报2004112日发表后,新华社通知将全文转发本文)

本文试图用辩证的眼光,对小学初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地回顾与反思,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希望引起正在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同仁们的关注。

一、经验:三大解放

综合全国各地有关专家(主要是余文森教授)的研究和笔者个人的看法,我把小学初中课改的实绩或经验概括为三大解放: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课堂,解放了老师。

解放了学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其次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2)、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了;(3)、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4)、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解放了课堂。首先是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只重视结论,课改则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摩、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过去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授受,而课改则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其次是课堂教学活起来了。现在课堂上不仅学生解放了,教材开放了,而且教学过程也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创造也得到鼓励,而且也不再认为只有在教室才叫上课了。

解放了教师。首先,课改使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得到了改变。学生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学生本位的观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课程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仅明确了新课程的民主性、科学性,而且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使之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学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师逐步形成了“教学是一种对话”的意识,从而把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次,课改使教师的角色变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过去的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2)、教师从过去的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从过去作为课程的从属者的身份,变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即课程的主体,乃至成为课程本身。教师的这种主体作用,既表现在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上,也表现在创造教材,即开发课程资源上。

二、教训:形而上学猖獗,形式主义盛行

已经进行了4年的小学初中课改实验,成绩是巨大的,历史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形而上学猖獗,形式主义盛行。具体表现在“四个满堂”、“四个虚假”上。

四个“满堂”即“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新课标提倡的“对话”理解成“问答”,于是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鸡零狗碎的、毫无启发性、毫无智力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智力的屠宰场,教师会把学生越教越笨。

“满堂动”。有的教师把新课标所提倡的“活动”形式主义化,于是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还美其名曰“动中学”、“做中学”。这种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的“活动”,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体验、没反思,丧失了活动的价值。有的语文课堂上过多的“活动”冲淡了语文课的语文味,甚至使语文课不成其为语文课。有部分年轻教师只会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会讲课。实际上,科学的课堂活动观,首先是实质性的活动观,就是说要让学生的思维等内在精神世界产生活动;其次是一种动静相宜的辨证活动观,就是说教学既要让学生动,又要让学生静,该动时动,该静时静。教师既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又要善于讲课。

“满堂放”。就是满堂放课件。有的教师以为“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观念”。于是,一些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出现了让人担忧的现象:一是装点“门面”的多媒体教学;二是“翻版式”的多媒体教学;三是多媒体用得过多过滥。现在有一部分教师最怕停电,因为一停电就不能放课件,不能放课件他就不会讲课。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应该为教学实际服务,应该为提高教学效率、追求良好教学效果服务,并不是“多多益善”。“现代教学手段”也不等于“现代教学”,衡量教学的先进与落后,不是仅仅看教师是否使用了什么现代技术,使用了多少,而是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的实际。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能提高教学效率,也可能降低教学效率;既可以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也可以体现落后的教学观念。仅就语文教学而论,有的教师把课文连注释全部搬上课件,把在想象中非常优美的语言形象(如“桃花源”),拙劣地用图片等视角形象加以展现;把本来应是多元的、个性化的答案,在课件中单一化、唯一化,然后诱导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在一些课堂上十分流行。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做法是的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递的是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

“满堂夸”。即满堂表扬。本次课改强调教师要尊重、赏识学生,但有的校长教师理解成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于是,有的教学过程充斥着对学生的廉价夸奖,无论学生的表现是值得表扬还是不值得表扬。有的校长片面理解某些时髦说法,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大讲特讲什么“学生永远都是对的”,无限夸大表扬的效果,同时无限贬低批评的作用。这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尊重具有相对性。对一个人的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包容,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和迁就,更不等于放纵和无序。真正尊重一个人就要更严格的要求一个人。因此,科学的尊重观绝不拒绝批评,尊重也不排除惩戒。课堂上教师过多的随意性夸奖实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它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甚至诱导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品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四个虚假”即“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

“虚假地自主”。主要表现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己学习”。在有的课堂上,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选择,使课堂活动沦落成一种“自流活动”。有的课改实验区认为他们课改最重要的经验和收获是:“以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现在是老师跟着学生走。”但是,人类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对儿童自主选择以及怀疑一切的讨好,比之强调服从、控制玩劣,更具有煽惑力,但却更愚昧更可怕因而更值得警惕。

“虚假地合作”。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时机及教学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及价值,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多数问题讨论浅尝辄止。讨论过程中,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讨论中的“三陪”——陪听、陪说、陪造气氛。

“虚假地探究”。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将探究“泛化”,就是无论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一番,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二是把探究神化,即把中小学生的探究活动无限拔高,用科学家、专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探究素养的提高上,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丧失。

“虚假地渗透”。有一些教师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情景,孤立地、生硬地贴标签式地进行所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些教师这样做得还很卖力,但从效果看,既空洞又无力。

需要特别提出并加以强调的是,在新课改进程中,一些乔装打扮的陈腐之见以新观念的面目浮出水面,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例如,我认为,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核心观点“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在理论上有形而上学倾向。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过度强调数学生活化和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是违反数学的基本特点(抽象性),违反数学教学主要通过推理证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的,对数学教学实践会产生严重误导。再比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根本、永远不存在“过于”的问题(著名教学论专家王策三语),但遗憾的是,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一种“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界汹涌澎湃,“知识不再重要”、“知识不是目标”、“知识不是目的”、“不要再抓知识点了”之类的所谓“新观念”大行其道,似乎是谁讲“重视知识”谁落后。这种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如不得到有效遏止,后果不堪设想。我甚至认为,如果说前几年的课改存在着真正落后的旧观念旧做法顽强地否定新课改的问题,那么,几年后的今天,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新课改中日益泛起的形而上学、形式主义倾向有可能否定乃至葬送课改自身。

最后,我想套用一句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课改,我爱你!但是你要警惕啊!

(作者单位: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最后更新[2006-5-1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