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山中访友》教学方案》
出处:语文味课题组    作者:朱碧波   阅读次数:390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中访友》教学方案

《山中访友》教学方案

       执教者: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朱碧波

                                      执教地点:山东泰安

                                        间:2003年10月19日上午

(说明:本课为第二届全国语文教育现代化研讨会三堂示范课观摩课之一,另两堂课为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著名青年教师史建筑。全国各地500多名专家、中学教师参加了会议。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罗湖区教研员周启泰老师参加了会议。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先生高度评价了朱碧波老师这堂课和执教者的素质,并称本课如参加全国大赛可以得第一名或一等奖。张定远先生的评价见课堂实录光盘)

导学目标:

1、   理解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3、   初步掌握在写作中根据表达需要变换人称的方法。

教学设想:

1、   教学流程按照理解——赏析——运用等逐层深入的思路构建安排;

2、   “贴”着作品教学,把感受、揣摩、领悟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手段来表现自己山中访友时“满怀的好心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

3、   以读带品,读品结合,在读中比较,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内化。

教学重点:

        感受、揣摩、领悟作者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手段来表现自己山中访友时“满怀的好心情”的。

教学难点:

        人称变换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放林中景色课件,创造与课文类似的意境)

导语: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第一次来山东,第一次来山东,我就发现山东人民的心情非常好!是啊,最近,全国人民的心情都非常好!因为,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国家的大喜事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产生好心情,一个小家庭、朋友、亲戚家的喜事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好心情的摇篮,泰山不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人类心灵的好朋友。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诗人李汉荣《山中访友》,让我们感受作品的情感美,景物美,语言美……

 

(一)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思想内容

1、作者在山中究竟看到了哪些景致,访问了哪些朋友,因而使他有如此的好心情?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同时完成以下任务:

1)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自行解决;

2)一边朗读,一边在这些景致、“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

2、 学生读完后,老师放课件,师生共同交流;

3、 思考、讨论:作者去山中访友,早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晚上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这两个“好心情”是完全一样的,还是有所区别?(明确为什么不一样)

(二)朗读重点段落,进一步感知思想内容

作者“满怀的好心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的。美文需要美读,以下重点朗读课文第3、4段,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

1、先放深圳同学的朗读录音(3、4段);

2、请同学推荐出两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一男生一女生)分别朗读课文3、4段;

要求:注意朗读的语音、语调、语气、节奏、情感,在美读中进入情境。

3、学生点评;

4、   过渡到赏析。

二、赏析

(一)赏析、品味第3段人称变换之美

1、作者“满怀的好心情”是如何通过人称变换的手段来表达的?放人称改写后的第3段课件;

2、学生将改写后的第3段与课文作比较,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

(二)赏析、品味第5段的比喻之美

1、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朗读中体会比喻之美;

2、找出第5段中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交流喜欢的原因;

3、归纳赏析比喻之美的方法(看是否抓住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看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1、         

4、过渡到运用。

三、运用:

(一) 请同学们先看银幕上播放的泰山风景画,然后以“泰山访友”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

1、模仿第3段,分别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指代同一景物;

2、争取运用一个贴切又生动的比喻;

3、字数不限;

4、四分钟完成。

(二)交流点评。

(三)结课

附板书设计:

一、 理解

二、 赏析

1、人称变换之美;

2、比喻之美。

三、 运用


最后更新[2003-11-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