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乱弹之二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香港中学教育
10月28日星期四 晴
吃中餐的时候,与校长谈到我几天没有看见语文科组长一事,询问是否公差或者其它事务。校长告诉我,科组长因身体不适需要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学校正在找寻代课老师。目前已经找到一个代课老师,准备约见。
从校长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一些新的情况。在香港的学校,由于老师们的工作量大,如果有人因病或者其他事务不能上课,且周期较长(一星期以上),就需要请专职代课老师。这些专职代课老师大多是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代课时间由校方确定,期满走人,工资按照有关法规,每天800元。如果代课老师本人不高兴,也是来去自由。在香港,好的代课老师是很难找的。
我们科组长担任的是中七、中五、中一三个年级各一个班的语文课,其中中七面临大学升学的高等级会考,中五面临进入大学预科的中学毕业会考。如果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临时代课,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呢?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咨询校长,校长无可奈何的说:肯定有影响,但香港的学校就这样,没有办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我的感性认识更多的是因为工作量的关系,至于其他更深层的原因,我一时无从知晓,也难以简单说清楚)。
这种情况在国内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使有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要请假,也决不会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代毕业班的课的,而更多的是内部调整,寻找最佳方案,以求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优质地进行。
我又联想到老师们每天忙于上课,忙于批改作业,忙于辅导和其他事务,很多的老师星期六和星期天还把作业带回家批改,他们惟独在备课这方面缺少更多的时间。我好象明白了一些我最初看不明白的现象:课堂内容少,教学节奏慢,教学思路落伍、跨学科教学普遍等。
一方面是敬业、乐业的可爱的老师,一方面是令人尴尬的工作量和兼教现象。一方面是要努力提高质量,一方面却是违背规律办事。这种矛盾怎么解决,或者如何协调,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
香港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历史的地方,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有过许多艰辛,也有过许多荣耀,这些都值得敬仰。但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时,该怎样应对,这是一个很浩大而繁杂的工程,并非像我等普通百姓所能企及的。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多少有些杞人忧天或者是多关闲事。
尽管老师的待遇很好,尽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国内的要小,但我还是想说:
香港中学教育,想说爱你并不容易。